釉色
唐三彩,當然是指這類唐代藝術品的表面釉色的多姿多彩,但是,也不能片面理解為只有三種顏色。三,是指其多,不能解釋為一個固定的數字。二色釉、三色釉、多色釉甚至單色釉的唐代藝術品,習慣上也都稱之為唐三彩。
唐三彩的主要成就不僅在于突破了單色釉的局限,它運用多種色釉相互滲透的手法,取得了勾人心魂的藝術效果。
唐三彩釉的組成,是以鉛為主的一種鉛釉,鉛的含量往往高達50%左右。其它不同的發色劑混雜其間,“釉”和“彩”合而為一,一次施用,一次燒成。加上不同的發色劑,就可以燒出不同釉色的唐三彩,可以是單色,也可以是多色。施釉的方式有三種:
(1) 一種是涂敷。
對于表面積較大的唐三彩,往往采用涂敷的施釉方法。將單色釉,或多色釉混合涂抹在器物的表面。有貼花、印花、劃花的部分,其輸廓線內再敷其它彩釉。這種施釉方式往往會產生釉色凝聚現象和滴釉現象,而平放施釉的盤類,則無流滴現象。釉色下垂形成的凝聚現象和滴釉現象,也是鑒定的重要依據。為了避免胎土較強的吸水性,有的唐三彩在施釉前還要上蠟,以增加釉的流動性。這種施釉方法,使釉色能夠互相流動、滲透和擴散,產生了瑰美華麗的釉色。
圖6——5
(2)一種是描繪。
在沒有貼花、印花、劃花的情況下,用彩筆描繪,依陶工自己的創作意圖或者規定的圖案樣本,描繪出不同的圖案或花紋。描繪的圖案,視陶工個人的技藝而定,一般來說,這種施釉方法,更能發揮藝術家個人的創作主動性。這種描繪技藝的成熟,也和唐代社會繪畫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
圖6——6
(3)一種是潑灑或淋釉,。
不同程度的淋、灑,要求陶工有熟練的手法和不同凡響的審美能力。由于釉的流動,可以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這些效果,有的抽象,成為現代抽象畫的先驅,有的極有規律,水乳交融,如同山水畫中水墨淋漓的感覺。從而使釉面斑駁燦爛。
在唐三彩的釉色中,最為珍貴的是藍釉,不管是單色的藍釉還是和其它色釉融合在一起的藍釉,都是收藏家追捧的對象,藍釉唐三彩的價格,往往要高于其他唐三彩十倍以上。藍釉的珍貴,不僅在于其色澤的鮮亮明艷,更在于其呈色劑中的鈷,唐時鈷的原料來自于波斯,因其稀少而使藍釉唐三彩的數量少于其它色釉的唐三彩。更何況,藍釉更孕育了唐青花的誕生,這是我們另外要討論的。
(圖片請參閱拙作《唐三彩的收藏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