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和諧是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科學把握這一屬性就要解決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存在的關系,處理好民主與專政的關系。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中才能構建真正的和諧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不具備構建和諧社會的條件,那是因為在社會制度層面和所有制層面,即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和諧社會的形成設置了根本性的不可逾越的制度障礙。因此,和諧社會的本質與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辯證運動高度統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依從以下原則:第一,要重視局部的不和諧和影響和諧的非主要矛盾,更要重視一定范圍內存在的階級斗爭,處理不好這一問題,社會難以和諧;第二,和諧必須被提升到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上來嚴肅對待,“本質性和諧”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要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綜合性系統工程,是需要全社會的基本社會組織和社會機構的最密切的配合,也需要每一個平民的積極參與;第三,在哲學上必須區分出“真和諧”與“假和諧”,要把和諧的質態呈現為哲學上的本真形態,而不是虛假形態或偽造形態;第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重點解決不和諧因素,實現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法治、內政、外交、軍事、國防、統一這一大系統的和諧,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第五,在全社會要形成一種講和諧但不隱瞞矛盾、追求和諧但不懼怕矛盾、踐行和諧但不抵制變化、構建和諧但不自我封閉良好開放的動態發展氛圍;第六,有和諧中國才能有和諧世界,要發揚人民民主,強化對敵專政,才有社會和諧。有和諧社會,才能建設和諧世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