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韓航空會長的長女、大韓航空前副社長趙顯娥因家暴丈夫而被丈夫告上法庭,近日丈夫向法院提交的視頻證據公開,在網絡上傳得沸沸揚揚。
從網上的視頻截圖可以看到,趙顯娥與其丈夫發生爭吵的時候,孩子捂住雙耳一言不發、不知所措......
在視頻之中,趙顯娥聲嘶力竭地吼出了許多不尊重丈夫的詞匯,最后還動手毆打丈夫。
網友們對趙顯娥的言行表示十分的不解,并且心疼年幼的孩子。
對于趙顯娥和丈夫來說,這可能只是因為理念和感情的不合而引起的爭吵,但是對于他們年幼的孩子來說,卻可能是一場“災難”!
如果一個家庭長期充滿爭吵,孩子性格會產生兩個極端:一個是極端懦弱、膽怯、自卑、沒有主見;另一個極端就是脾氣暴躁、有暴力傾向。
孩子們的心理問題,75%是由家庭環境引起的,其中父母吵架是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一項因素。
1.害怕恐懼,心理負擔加重
在孩子成年之前,孩子的性格和心理都還未養成,父母的爭吵容易讓孩子產生害怕恐懼的情緒,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
2.缺乏安全感且自卑
成長于爭吵中孩子,會比較缺乏安全感,相比于健康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他們更容易產生自卑的情緒,往往更難與其他的孩子一起玩耍與交往。
3.不相信他人
成長在父母經常爭吵的家庭的孩子,會容易對他人產生不信任的情緒,他們會將自己的愛和信任收起來。
4.人際交往能力變差
父母經常吵架,孩子會變得不容易相信別人、缺乏安全感、脾氣變差等,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5.恐懼愛情、恐懼婚姻
在爭吵不斷的家庭環境中生活的孩子,長大后想要避免童年陰影再次重現,害怕再次受到傷害,無法正常走入家庭。
美國心理學家卡明斯說:“孩子會非常關注父母之間的情感互動,并以此來作為判斷家庭環境是否安全的依據。”
父母能給孩子做的最好示范,就是相親相愛。
再恩愛的夫妻,偶爾的爭執可能也在所難免。 當吵架不可避免,面對無辜的孩子,怎樣才能把傷害減少到最小?
·如果孩子無意間看到了父母吵架,要向他(她)解釋
夫妻的負面情緒需要宣泄,但是千萬不要讓爭吵發展到不可控的地步。
如果孩子看到了,就不要隱瞞孩子,可以自然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有不同意見,聲音可能有點大。
當然父母們最好還是能好好說話,學會控制好情緒,心平氣和地溝通~
·告訴孩子,無論如何父母都是愛著他的
電影《怦然心動》中有一段關于父母吵架后的處理方法。朱莉看到父母在飯桌上吵了起來,她的內心十分難過,后來朱莉的父母發現她情緒的異樣后,分別過來安慰獨自呆在房間里的朱莉。
爸爸告訴朱莉“這不是你的錯”,媽媽說“大人的事情會有解決的辦法,而且爸爸媽媽會一直相愛,并且愛著你。”
朱莉很快從悲傷的情緒中走了出來,并且覺得自己更愛父母了。
父母們可以借鑒這樣的方式,來跟孩子進行對話~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
父母們不要為了爭一時的“高下”而忽略掉孩子的感受。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少不了爸爸媽媽共同營造的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一個和諧有愛的家,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孩子是用來愛的,不是用來傷害的,愿每一個孩子都能被父母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