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海清,黃磊,陶虹,沙溢等人主演的《小歡喜》即將進入尾聲。在小歡喜最新預告片中,宋倩和喬衛東因喬英子抑郁癥而跳海的事件后,終于開始正視彼此的關系,兩人也認識到當年離婚的草率,都非常后悔,喬衛東再次追求宋倩,最終宋倩和喬衛東復婚。在劇情中喬英子的抑郁癥最受人關注,她折射出當今中國千萬個家庭的現狀。喬英子抑郁癥的根源是什么?這是我在此篇文章主要要講的內容:
(1)首先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壓力!
喬英子父母離異,母親因單親媽媽情緒經常不穩定,對英子非常嚴厲,從劇情我們可以看到,其實英子一直過得都不開心,所以她總是心事生重重,抑郁寡歡的樣子!這些不良的情緒慢慢的積累,最終成為她抑郁癥的主要根源。
原生家庭有多重要?通過《小歡喜》丁一和英子的遭遇我們就能知道。那什么是原生家庭呢?原生家庭指的是我們從小長大的那個家庭,它會影響到我們的一生,包括性格,價值觀,情商等等。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以后組建的家庭也會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原生家庭中父母的角色都很重要,比如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雙方總是爭吵,不能彼此尊重對方,孩子也可能有樣學樣,長大后為人刻薄,不懂得尊重他人。還比如夫妻離異,不管孩子跟著父親和母親,都容易對孩子的自尊,自信造成極大的傷害。
(2)其次是消失的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一劉靜。從《小歡喜》的劇情我們可以看出,喬英子非常喜歡劉靜阿姨,她要是覺得很壓抑煩悶的時候,就會去找劉靜阿姨說說話。劉靜阿姨的溫柔體貼,英子在跟她在一起時候,會忘掉所有的煩惱。劉靜阿姨是英子最好的社會支持,跟她在一起,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英子的抑郁癥狀,但是劉靜患了癌癥后,英子抑郁的最后一道防線也面臨著崩潰。
社會支持二方一凡。在劇中喬英子的朋友只有方一凡,他們還是因兩人母親的緣故才認識的。兩人的母親對孩子都很嚴厲,但是喬英子成長于單親家庭,從小和媽媽媽生活在一起,在宋倩對喬英子的嚴厲管教下,英子總是抑郁寡歡。而方一凡雖然他的母親童文潔對他也很嚴厲,不過由于爸爸的從中調節,所以他的處境還可以。在以前喬英子有什么煩惱的事情,可以向方一凡吐吐苦水。正是因為方一凡的存在,讓英子不至于感到那么的孤獨無助。可這唯一的好朋友,也被母親宋倩以早戀的問題趕走了方一凡,所以英子才會感到那么無助,以至于想逃離母親的管控。
(3)最后逃離母親的希望破滅。
英子想上南大,不是因為她喜歡天文學,而是她覺得這是逃離母親控制的唯一方式,但她的希望破滅了。對于抑郁癥患者來說,唯一活下來的動力就是希望,當希望變成絕望時,她會覺得什么都沒有意義。所以在南大冬令營開始的前一天,英子終于無法忍受失眠帶來的痛苦和看不到未來的絕望,離家出走。
我收到很多家長咨詢孩子抑郁癥的問題,其實大部分情況就像《小歡喜》的劇情所講的一樣,孩子抑郁癥大部分都是來自于原生家庭的壓力,父母望子成龍,嚴格的管教孩子,表面上是為了孩子,對孩子的關愛。但這種愛反而讓孩子感覺到非常壓抑,嚴重的會影響孩子健康心理的成長。那么如果發現孩子得了抑郁癥,做為家長我們要怎么辦?
(1)孩子看醫生,家長也要做心理咨詢!
做為父母,每個人都希望孩子將來比自己過得更好。我們恨不得把我們自己缺失的,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全部給到我們的孩子。這種愛是偉大的,但對孩子來講也是最致命的!就如《小歡喜》中的宋倩一樣,她非常努力的生活著,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都灌輸給英子,英子在這種長期的壓力下,其實過得并不快樂。而這種情緒不斷積壓,最終會導致孩子抑郁,厭學,與父母對抗等行為。所以發現孩子的問題根源,其實并不在孩子身上,而在于原生家庭的父母。發現孩子抑郁、焦慮或其它不良癥狀,孩子需要治療,但做為父母更應該值得反醒。
(2)支持孩子興趣與人際交往
在我的心理學說《抑郁癥自助講堂:康復新希望》專欄中,有講到人際交往對抑郁癥的重要性,它是對于抑郁癥患者來說除家庭外最好的社會支持。人際交往也是判斷抑郁癥重要的標準之一,比如我在做咨詢的時候,通常會詢問病人:你的生活,工作,人際交往的情況……在《小歡喜》劇情中,英子因家庭的原因長期抑郁寡歡,但因為有跟劉靜和方一凡的交往,她的抑郁癥才一直沒有向更壞的情況發展。在抑郁癥康復治療中我非常提倡和鼓勵抑郁癥患者與他人交往,交往可以讓抑郁者人走出去,同時心也能走出去!這對抑郁癥康復非常關鍵。
(3)多關注孩子的情緒和行為
有很多家長太過強勢,導致孩子非常俱怕家長,不敢跟父母提出自己的需求。做為家長要多留意孩子無聲的抗爭!抑郁癥不是一到兩天就形成的,它是長期負面情緒積累的過程。如果孩子長期不與人交往,對什么都提不上興趣,對父母冷淡,容易生氣或易激怒……那么家長就該帶他去檢查一下是否有抑郁癥(注:有些性格內向也會出現這些情況,內向性格的主要表現可以點擊下面的文章鏈接)
如果你的孩子性格內向?這15件事情對她成長非常重要,你必須明白
(4)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環境,它會給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難以磨滅的烙印。良好的家庭環境能讓孩子健康茁壯成長,使孩子活潑、自信,伴之終生的則是樂觀、開朗。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童年時代得不到溫暖和歡樂的人,長大以后就會成為冷酷無情的人,還會走上犯罪的道路。”這正是說明了家庭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那么如何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呢?
作者:知心大沈 | 心理學說MCN入駐作者。以上文章的部分內容引用網上的資料,如有錯誤或侵權請聯系作者修改或刪除。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用請收藏好,并轉發給更多的人,讓他們一起受益。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文章出處。非法復制或改編必究!
有心理問題,找心理學說!心理學說:普及健康心理學,推動全民心理健康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