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的四維模型
這里我就不一一去去闡述這諸多的版本,在我看來,我比較認同的是這樣的表述:為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把能使企業運行的內外各要素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獨特核心競爭力的運行系統,并通過最優實現形式滿足客戶需求、實現客戶價值,同時使系統達成持續贏利目標的整體解決方案,稱之為商業模式。這樣的商業模式定義,用一句比較簡單的話來講就是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最大化的方案就是商業模式。
基于這個邏輯我們來談商業模式,特別是針對從事商業流通領域的連鎖企業,從哈佛大學教授約翰遜(Mark Johnson),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和SAP公司的CEO孔翰寧(Henning Kagermann)共同研究出版的《商業模式創新白皮書》提到的創新理論“任何一個商業模式都是一個由客戶價值、企業資源和能力、盈利方式構成的三維立體模式”,通過長期的連鎖企業顧問服務研究,總結和歸納出商業模式的四維模型:
第一:定位
消費需求:即公司通過其產品和服務所能向消費者提供的價值,它確認公司對消費者的實用意義;
消費者目標群體:即公司所瞄準的消費者群體。這些群體具有某些共性,從而使公司能夠(針對這些共性)創造價值。定義消費者群體的過程稱為市場劃分;
環境定位:即企業選擇與消費者接觸的場所在哪里,它們有什么要求和特點;
產品和服務提供:企業針對消費者的需求提供什么樣的商品及特色的服務;
第二:資源
核心能力:即公司執行其商業模式所需的能力和資格。包括有品牌、產品、人力組織、資金、業務流程、社會關系等;
合作伙伴:公司的上下游關系及其整合能力,包括上游有供應商、合作商,下游有渠道代理商、加盟商等;
第三:經營
拓展模式:企業設計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快速獲得市場及客戶;
管控模式:企業對經營和市場行為的管理和監控;
銷售模式:銷售收入的達成;
第四:利益
盈利模型:即公司通過各種收入現金流來創造財富的途徑;
合作者利益:通過企業的經營活動以及目標的達成,預計能給利益相關者實現怎樣的價值,包括給股東、合作者、員工帶來物質、金錢乃至精神上需求;
價值:公司的通過經營活動來達成企業使命,實現公司的社會價值;
現代企業的競爭不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就好像在現代的戰場,你用的是冷兵器時代的原始武器與現代化高科技武裝下的軍隊在進行一場不對等的戰爭,戰爭的模式決定著勝負。企業也一樣,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獨特的經營思路和商業模式才能發展壯大,并不斷隨著經營環境、競爭因素以及消費者變化來調整和升級自己的商業模式。這里歸納總結的企業商業模式的四維模型涉及到企業進行商業模式設計或創新時所需要考慮到的關鍵要素,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資源和能力設計出隨著時間和環境變化而變化的商業模式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