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論:小寫意易得于似,而難得似之不似;若能于似處征得象外之不似,言外之旨趣,則堪稱小寫意高手。而許均安先生向往以古人之心境、圣賢之見識,卻又縱情于大自然,不矯情,不虛飾,平易而不費力,外陶化而內熾然,這也緣于他一貫堅持的“有感而發、因情生意”的創作基點,力求達到一種“以寫襯工,工寫相諧,收放有度,氣韻生動”的純美境界。
許均安作品《天趣》
《天趣》畫面意境空靈,藤枝只幾筆沒骨寫成,藤黃和花青加暖色,氤氳而成黃綠色葉片,新鮮逼真。俏麗繁盛的海棠花,是由曙紅、胭脂加白粉調制而成,含蓄、深沉而美艷,渲染出淡雅纖麗,清新脫俗,詩意沛然。兩只小鳥,顧盼生動,似有生動發聲,翅膀用細毫精致描出,筆筆自有其妙處,不由人嘆為觀止。山石結合點簇、勾勒及暈染,氣氛熱烈明快,也不失深厚之感,用墨用水的變化,皆顯出質感,顯出嫵媚剛勁,婀娜遒逸的藝術韻味,這樣的畫作與心靈,顯然是被大自然熏染過的內心的真實寫照。
許均安作品《二月花》
他的作品常常采用的是工筆及寫意中的勾、染、罩、填等傳統技法手段,卻向我們傳遞出較強的現代審美意味的清新氣息。畫面筆調精微輕松,設色和諧雅致,意境幽遠而有縱深感,體現出他對傳統花鳥畫和現代技法的極強的把控功力。從筆意到筆至,線條架構撐得開又收的攏,開和自然,整幅畫圓滿而盈實,有力度,看上去端莊大氣,而又浮想聯翩,視覺上有一種涌動感,只有靈動的筆墨,才能表現出的厚實醇正韻味。
許均安作品《春來》
這幅作品剛健清麗,意境悠遠。墨色不著痕跡的豐富變化,使畫面產生強烈的虛實對比,因之又有了縱深感,給觀者以無限遐想空間。大片的空白處理,計白當墨,虛實相生,足以使無畫處皆成妙境和遐思,也顯現出畫家的率性與功底儲備。兩只棲息在枝干的、神色各不相同的小鳥,造型隨意中透著嚴謹。鳥兒眼神靈動,體態逼真,皮毛的處理,以散筆順身體結構撕出,成功地表現出絨毛的質感。老道卻輕快的筆墨線條,烘托出高古寧謐而又恬靜健朗的意味,為雅俗所共賞。
許均安作品《早春圖》
他的每一個枝,每一片葉,每一個細微的羽毛,都融入情感,紙上潤含春雨,筆下干裂秋風,思浩蕩,神飛揚。在他看來,一幅畫的誕生,一定要蘊含著對藝術、對自然、對生活的對話、理解和熱愛。
許均安作品《無塵》
《無塵》表達的是一幅動靜結合、明暗交錯的妙境,隱藏在樹和花的深處,一股似有未有的微風,一陣絲絲縷縷的梅花清香,一對相依偎的小鳥,畫面彌漫蕩漾著詩情畫意。尤其是運用了許均安自己所鐘愛的黑白灰三種經典顏色,醞釀出一種溫潤舒適的情愫,烘托出朦朧飄渺的意境。整幅畫寫意的味道非常充沛,達到了一個花鳥畫家高度的藝術自覺。
許均安作品《夏》
許先生的筆墨和意境贏得的贊譽與成功,來自于他能在遍學古人傳統之后,有意規避花鳥畫的程式化,一改直白描摹的舊有章法,通過筆墨氣勢和精道的構圖,使畫面更加飽滿有致,意味悠長,生機勃勃。
他注重意境的凝練,意境是一幅畫的魂魄,他筆墨靈動飄逸,運筆灑脫,俊逸不羈,而又有法有度,墨色渾厚,構圖飽滿,虛實相間。他特別重視用墨,或溶墨于色,或潛于色彩,水墨含蓄朦朧的基調,與淡雅雋朗的色彩效果,恰如其分地糅合為一體,使畫面更加穩定、沉實,具有風神氣爽、氣韻盎然的藝術效果,更好地體現中國畫的內涵神韻。
許均安先生的畫作風格,滲透著他所崇尚的任伯年先生的遺風,也深得任伯年、黃賓虹、石濤等大家的藝術熏陶,他攫取名家之長,補自家之短。縱觀他的花鳥寫意,畫的是花鳥,寫的卻是人的生命力,是詩的張力,是遠離塵世的一顆寧靜高遠之心。
許均安先生以驚人的勇氣和勤奮,形成了獨特的“真情、含蓄、細膩、空靈、脫俗”的藝術創作風格,力求在似影如幻,迷離撲溯,氤氳幽深的情景中捕捉一種夢幻般的詩意。
出自許先生筆下的紫藤、桃花、梅花、竹子、明月、山雀、山石等,仿若被注入了靈氣,“度物象而取其真”,化生活之態為藝術之態,結構清晰,筆墨靈動,以其生動有趣,表現了對自然生機的捕捉,對美好自然的贊美,呈現為筆端生機郁勃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