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左手黑 圖/網絡
?
對于治病和養生,因為了解太少,十足的外行,從不敢多言,怕言中有失,誤人生命,畢竟人命關天。卻喜歡看故事看傳奇,輕松領悟人生。
《山海經·海內經》記載:“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島。”
大概意思是說鯀奉命治水,從天帝處偷來息壤,用來堵塞洪水,開始見效,但是洪水很快又在各處泛濫,鯀被處死。他的兒子禹再奉命治水,改變治水方法,固九山,定九州,疏通河道,鑿開龍門,引洪水入四海,治水終成。
鯀治水,力求速成,哪里有洪水,就在哪里堵,被堵的地方很快見效,沒有了洪水,而被堵住的洪水向四周漫延,終有決口,多處受災;
禹治水,順應水性,高處鑿通,低處疏導,江河暢流,引洪入海,治水乃成。可見,對水性的了解與利用,是治水的關鍵。
?
佛教有語:“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人體本身是一個世界,人體疾病是一次洪水,治理疾病的洪水,是用鯀的“堵水”法,還是用禹的“疏水”法,就是中西醫對待疾病的不同。
西醫應該是起源解剖學,是用物理學的儀器觀察微生物,用化學制品殺死細菌的過程,細菌是能夠被觀察到的,甚至能觀察其被藥物殺死的過程。
一個人感冒了,西醫理解是病毒和細菌引起的炎癥,對其發熱、咳嗽、咽喉腫痛、鼻塞等癥狀分別用退燒藥、止咳藥、消腫藥、鼻通劑進行治療,周期短,見效快,很受人歡迎。
中醫是起源于陰陽五行、精氣學說、經絡學說等等,是幾千年來人們實踐出來的產物,是通過病癥推理出病因,不治療病癥而梳理病因。
同樣是對待感冒,中醫認為是人體感受外界風寒或風熱等邪氣而引起的,邪氣之所以能夠侵入,因為人體陰陽失調,治療感冒主要是要協調體內陰陽,使用的藥材是驅寒或者溫補,見效時間較長。
見效的快慢似乎成了人們判斷中西醫好壞的標準,其實西醫治病,就是鯀治水的方法,對各種病癥用不同的化學藥品堵,表象的病癥被堵上了,病癥之外的事情不屬于病癥本身,可置之不理。
治療感冒使用各種的感冒靈、感冒通,病毒殺不死就用抗生素,最終感冒癥狀緩解了,西醫也證明病毒并沒有被消滅,而抗生素對人體細胞產生的副作用將使人終身受害。病毒和細菌就是洪水,堵只是暫時的,終有一天會四處決口,人體在其他方面有病。
相對西醫,中醫采取的是禹治水的疏通法,同樣的感冒,同樣的病癥,要找出不同的病因,調節陰陽平衡,陰多則風寒需溫補,陽多則風熱需驅寒,“寒癥則溫之,熱癥則寒之”,不治療感冒本身,而調理身體機能,陰陽協調,如同引導洪水,經小溪,過江河,匯入大海,海納百川則感冒自消。
?
前幾年本人被查出有高血壓,便去醫院就醫,醫生很熱情地埋怨早該吃藥,問導致高血壓的病因,醫生說有遺傳因素、精神因素、生活習慣、其他疾病等等,
想自己父母身體健康,無高血壓歷史,自己精神坦蕩,無壓力,不吸煙,喝酒少,連續二十年沒有生過大病,怎么會有高血壓?
這位醫生為難地說不要管什么病因,先吃藥輸液把血壓降下來再說。
在疑惑中,自己被輸了五天液,買下每天需要吃五種的降壓藥,半年后感覺效果不好,就自己堅持天天測量血壓,發現早上吃的降壓藥到中午就失效了,
于是又去塘沽有名的心血管醫院,換了一名主任醫師,被告知降壓藥有很多種,需要試吃看看哪種藥適合才能確定,額的神呀,自己只是一個試驗品呀!
對于高血壓的起因,這位主任也不說,或許她根本就不用研究病因,只要把病人血壓降下來就功德圓滿,而病人則需要一生服用降壓藥。
后來回老家,在一個偏遠的村莊遇到一位鄉村大夫,給我號脈,詢問病癥,說起高血壓的病因,他解釋說是氣血調和不暢,又說了一堆聽不懂的話,什么素體陽盛致肝陽上亢,情志不和致肝失疏泄,氣郁化火使肝陰暗耗等等,治療需平肝熄風,幾味中草藥就有療效。
但是因服用西藥好幾年了,對西藥已有依賴,要平肝熄風,平衡氣血,穩定血壓,則需要較長的時間。如此相比,似乎吃西藥更省事些。
?
西醫之所以受歡迎,就是因為簡單、療效快,一般平民百姓,只要不是傻子,都可以用西藥給自己治簡單的病,一個醫學院的學生,在學校混上幾年,弄張文憑,畢業就可以穿起白大褂給人看病拿藥。
而一名中醫的培養,自古以來就不是那么簡單,古時醫生世家出身的,是在藥鋪打雜幾年,采藥購藥幾年,背誦藥方幾年,向師傅請教幾年,跟隨師傅見習幾年,等自己能獨立看病時,估計已過了而立之年,這種時間長見效慢的行業,是不適合急功近利的現代人思維,不適合所謂的“大干快上、提速創優”指導思想。
西藥的副作用逐漸明顯,有些藥物通過泌尿系統排出,傷害了肝腎,如盤尼西林、頭孢;有些藥物傷害人體的免疫系統,如抗生素類;也有藥物對神經起抑制作用甚至誘發精神病,如阿莫西林;所謂的“是藥三分毒”,對西藥的形容一點都不過分,用飲鴆止渴來形容西藥也是恰當的。
中藥主要來源于食物,多是生活中的常見植物和一些小動物,通過相互間的物理反應(研磨)和化學反應(煎熬),能夠讓人體吸收。
副作用主要表現在嘔吐,因為中藥多是苦味,不符合人們追求的甜蜜生活,另外一種副作用需要特別注意,那就是藥材的配伍,中醫源于陰陽五行,藥材也是按照金木水火土分類,相克相生的,配伍錯誤,就是中藥的十八反,會產生藥性劇毒的副作用,輕則破壞療效,重則傷及性命。
?
感冒和癌癥是世界難治的疾病,西醫用盡了各種配方,進行了億萬次的試驗,最后感冒依舊是感冒,療效只是緩輕病癥,癌癥依舊是死亡,沒有西醫治好的癌癥,只有病房拉出去的尸體;
中醫不治感冒,只調理陰陽,不治癌癥,只疏導人體機能,讓人體自己去抵御癌細胞,只要人體機能沒有被摧殘,配合合理的疏導方法,患癌后長時間活命的病例還有傳聞。所以沒有中醫治不了的病,只有不會治病的醫生。
中醫是講究人和自然的共生與和諧,病從自然中來,就應該在自然中消失,所以所有的中草藥都是來自于自然,沒有一樣是人類合成的;
病從自然中出現,自然中就有克制病的藥品,《神雕俠侶》中天竺神僧說的“毒蛇出沒之處,七步之內必有解藥”就是這個道理,能不能找到治病的解藥,則是神僧與普通醫生的區別。曾經瘧疾流行幾千年,青蒿遍地過萬載,唯有屠呦呦發現了治療瘧疾的青蒿素。
也有人亂點鴛鴦,讓中醫和西醫結合,生出一個怪胎——中西醫。
兩種醫療的治病原理是不同的,不知道怎么能用兩種不用原理的方法治病。用治理洪水比喻,西醫是把洪水堵住,中醫是把洪水放開疏導,如果今天把洪水堵了,明天放開,后天再堵上,再放開……,洪水還是那個洪水,被摧殘的身體就不是那個身體了。
西醫治病如同一場戰斗,目的是克敵制勝,對病毒圍追堵截,殺敵八百不惜自殘一千;中醫治病如同一場戰役,目的是運籌帷幄之中取敵將首級,不在乎一城一地暫時的得失。
西醫的一場戰斗勝利,殘敵會在別的區域開辟新戰場,中醫一場戰役的勝利,讓殘敵群龍無首,身體獲得抵御疾病的能力。
因長期服用降壓藥,有點精神錯亂的副作用,將本文寫得“南山霧騰騰,腰里別個洗臉盆”,沒有條理,萬望海涵。目的還是希望大家多吃點健康的食物,少嘗點有害的化學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