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海穴屬足太陰脾經,位置在屈膝,髕骨內上緣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取穴方法:正坐屈膝位,在髕骨內上緣上2寸,當股內側肌突起中點處取穴;或正坐屈膝,醫生面對病人,用手掌按在病人膝蓋骨上,掌心對準膝蓋骨頂端,拇指向內側,當拇指尖所到之處為該穴。主治:月經不調,崩漏,經閉,濕疹,丹毒等。
作用:
1、美容:午飯前按摩膝蓋上的血海穴,有利于祛除臉上的雀斑。每天堅持點揉兩側血海穴3分鐘,力量不宜太大,能感到穴位處有酸脹感即可,要以輕柔為原則。
2、產后酸痛:產后易出現酸痛,如關節疼痛、酸痛、麻木感,臉色蒼白、頭昏、心悸、怕冷、氣短乏力等,以手指的指腹部位按壓,切勿以手指甲按壓,以免造成傷害,每天固定時間,每次按壓十次左右,可緩解。以有酸脹感為宜。
3、補肝血:血海穴有化血為氣、運化脾血的的功能,是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肝血虛會出現眼睛酸脹、視物模糊、手腳麻木的癥狀,每天上午9-11點是脾經經氣最旺盛的時候進行按揉,每側3分鐘左右,以有酸脹感為宜。配合足三里穴可補肝血。
4、緩解痛經:每月經期出現痛經可按壓血海穴能緩解小腹疼痛,兩個大拇指重疊按壓該穴,痛經時常有左腿一起痛,可在腰上放一個暖水袋效果會更好。
5、其他作用:對于血虛、血燥,血稠引起的皮膚癢或風寒外侵肌表引發一連串皮膚丘疹,可使用拍穴法來刺激該穴。而對于退化性關節炎、風濕性膝關節炎,多與風濕有關,中醫認為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血海穴有祛風清熱、疏筋活血的作用,與陽陵泉穴同按效果更好。
方法:
1、按摩:每天堅持點揉兩側血海穴3分鐘,力量不宜太大,以輕柔為主,以該穴有酸脹感為宜。時間在上午的9-11點最為適宜。
2、刺法:直刺0.8-1寸,局部酸脹,可向髕骨部放散。
3、灸法:艾柱灸或溫針灸5-7壯,艾條灸10-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