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在中國青年報上刊發一項歷時3年的調查:小學時課外補數學,到初中后后勁不足!
以下為報告總結主要原因及筆者觀點
第一:課外補習中,長期大量,高強度的練習容易打擊學生自信,使其喪失學習興趣,甚至產生反感;
第二:搶跑式的補習雖然能使孩子進入初中時取得分數上的優勢,但它嚴重違背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不利于培養學生系統思維,抑制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第三:消耗家庭財力,腦力和精力。犧牲素質教育,家庭娛樂和親子交流時間。耽誤培養對孩子發展至關重要的性格,人格和價值觀;
第四:學生對補習班產生依賴,喪失自理自學能力培養(筆者觀點);
第五:大量知識的灌輸,使學生缺乏時間和實踐用于消化理解,不能應用所學知識(筆者觀點);
第六: 補習班采用灌輸碎片式技巧和重復練習的方法,不注重基礎知識掌握和系統思維培養,學生常常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同時學生因為學過相關知識點,上課容易不認真聽講,浪費寶貴課堂時間;
有市場必然因為有需求。國內優質教育資源匱乏,層層選拔的教育機制,必然導致學生搶跑;大量學生參加補習,課上老師容易把本該認真講解的內容一帶而過,對沒有參加補習的學生非常不公平,逼迫學生搶跑!
家長和學生應該如何應對,需要進行深入思考。我們根據家庭狀況和孩子特點,分析后總結了幾點對策:
1 ,重視孩子興趣培養和保護?!盀橛枚鴮W,學而即用”創造孩子應用所學知識點環境和條件,鼓勵孩子實踐?!皩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 ,鼓勵孩子創新,把創新作為孩子學習中重要一環,支持孩子用自己的方法,鼓勵孩子嘗試,允許孩子犯錯,不單純拘囿于高強度訓練和解題技巧,讓孩子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并且在此基礎上嘗試尋找其他路徑。帶領孩子做一些需要創造力,想象力的活動。
3,鼓勵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條件家長可以協助組織這樣的活動,父母帶孩子一起參加。在活動中增加見識、拓展知識面、提高孩子素質,學習與人打交道,坦然鍛煉處理各種事物的能力,培養健全的人格,性格和正確的價值觀;
4,授之與漁,培養孩子自學能力,學習過程做到“預習-學習-復習”。不包辦代辦,告訴孩子,補習班是用來提高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在此之前必須充分掌握,否則,何來提高?
5,從小培養孩子專注學習習慣,強調“課堂第一”的觀念,上課必須認真聽講,掌握串聯知識點,總結知識體系的方法并形成習慣。
教育貫穿一生。家長“站得高,看得遠,走得踏實”才能伴隨孩子快樂成就卓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