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操盤手能夠合理地運作手中的資金,就能夠使資金升值。由于人的個性不同,操盤的風格也不同。什么方式比較適合廣大的投資者呢?
我想說的這個方法比較適合于5萬到20萬的投資者,你可以按我的方法進行測試,然后不斷地修正。
不買什么
為提高你資金運作的安全性,先給你幾個框架:
第一點:不管除權的股有多好,絕對不買!
第二點:股票最后拉升后的高位橫盤整理不買!(因為你不是“高手”,所以別買) 第三點:所謂的龍頭股票在一輪的上漲后,又再度拉升,股評吹噓說龍頭又再次的啟動,這你可不能買!
第四點:在年底的時候絕對不買腰部的股票,也就是股價高不成低不就的股票。該類股票風險預告一出,你逃也逃不了。
第五點:不買暴跌亂跌的股票,因為其利空的消息后面就會給你跟上。
第六點:不到大盤見底企穩的時候,就不進行抄底。寧可少賺點,也不去做抄底的犧牲者,要時刻記得“熊市不言底”!
要買什么
你必須知道進入股票世界,不是虧就是賺,沒有第三種選擇!所以你想賺錢就必須冒風險,勇敢地去承擔風險,你才可能成為贏家。
接下來再給你框定幾個條件,這幾個條件可能會加大你的風險,但也將加大你的收益,其結果完成要靠你本身的判斷能力了,誰也幫不了你了。
第一點:大盤下跌,你必須注意滬、深兩地的漲幅排行版有哪些股票是漲多跌少的。把這些股票圈定下來,這就是你要關注的,也將是以后要對其進行買賣操作的股票。最后一定要記得,股票一定要成交活躍才進去,這樣的話才有短線行情可做。
第二點:你必須去學習!如果你不懂,那快去書店買書學,主要你必須學均線系統分析法、形態理論、K線組合……如果你不學的話,你的操作成功率會很低!如果你什么都不懂,那還炒什么股啊?這股票世界永遠也沒有“我運氣好”這四個字!
資金運作
最后在這上面的條件的框定后,讓我們回頭來談談資金怎么運作。
由于5萬到20萬的投資者資金都不是很大,就不用太過于的去計較股票的流通盤的大小了。
5萬的人可以把資金分為:2萬\3萬。也就是說你只有兩次的交易機會。當你判斷一個股票后勢將可能上升,那你就要找到合適的價格買進。如果你的第一筆2萬進去了,而且股票當天就上漲讓你盈利,那請記住,你接下來要做的是這筆單明天或者過幾天你要盈利走人。而你的3萬只能空倉!記住,只能空倉!你不能把這部分資金再去做其他的股票!只要做到了,你的虧損概率就會大大降低。
接下來要談的是,萬一買錯了怎么辦?有兩種選擇,第一種是快速止損,這就不說了。我們主要來說第二種,怎么補倉。
大多的人會這么操作:10元買進1000股,9元再買1000股補倉,最后自己計算如下:持有2000股平均成本9.5元。于是當股價反彈到9.4元的時候,他是不會對股票做出操作動作的,因為他覺得股票的成本還沒到。
其實這時候他該做的是最少要平掉1300股的倉位,然后看看股票走勢再說。
因為他必須這樣想,后期的補倉動作已經救出了前期的幾百股的資金了。如果這時候出來的話不管股價下跌或者上漲,他都有擁有操作的主動權。 10萬到20萬的人可以把資金分為四份:2.5×4;5×4。
首先,如果你對5萬的操作風格已經能掌握的話,就不需要用我現在要說的方法了。如果你沒辦法的話,就學下面的:
第一,找來兩個強勢的股票,但你又不能確定哪個是比較可能在短期內馬上拉升。以10萬為例:各用2.5萬分別買進兩個股票。萬一其中一個買進,短期內進入調整,就先不管它。另一個就等拉升后盈利走人,收回資金后記得休息一下。再看看手中的另一只股是不是已經調整到位,如果調整到位就用5萬的資金進行補倉,一拉高就把股票全部出局,力求能減虧。記得別求保本,操作完后,資金全部休息。等待,等自己心態又調整好了再進行操作。
倉位控制的訣竅
倉位控制事實上就是一種風險控制的手段,試想,如果你能百分之百看準后市,還談什么倉位控制?每次都全倉進出好啦,因為滿倉操作從資金使用效率的角度來看永遠是最高效的手段!因此如果看見某些人或機構的什么炒股秘笈號稱能精確預測后市并又提醒你分倉分批地操作,那么你可以斷定是騙子或夸大其詞,因為看得準與風險控制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談了一些題外話后再回到正題,為什么談到倉位控制就要說到“分析與預測市場”呢?對股市有點經驗的投資者都知道股價走勢是具有較大隨機性的,即便是純粹的技術派分析人士也承認股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隨機性,我們的技術派分析鼻祖查爾斯·H·道也認為日間雜波受人為影響最大、最無意義。并且假如存在可預測的方法,由于所有人作出一致的預測,那么預測本身也會影響股價的波動而導致預測失敗。從古今中外公開的資料看也沒有人或方法能完全地預測股市走勢(估計沒公開的也一樣)。以上推理得出股價波動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測的。那么,既然股價具有不可測性,自然就存在風險,所以我們就必須引入風險控制的概念,而倉位控制是實戰中最直接的風險控制方法。
倉位控制一般情況下從以下兩個角度來看:
首先是資金(股票)分配比例的分倉策略:通常有等份分配法和金字塔分配法兩種。所謂等份分配法就是資金分為若干等份,買入一等份的股票,假如股票在買入后下跌到一定程度,再買入與上次相同數量的股票,依此類推以攤薄成本。而買入后假如上漲到一定程度則賣出一部分股票,再漲則再賣出一部分,直到等待下一次操作的機會來臨。而金字塔分配法也是將資金分為若干份,假如股票在買入后下跌到一定程度再買入比上次數量多的股票,依此類推,假如上漲也是先賣出一部分,假如繼續漲,則賣出更多的股票。
這兩種方法共同的特點是越跌越買,越漲越拋。究竟采取哪一種分配方法就要看投資者本人了,假如投資者對后市的判斷比較有把握,則應采取等份分配法。股價處于箱體運動中也可采取等份分配法來博取差價。而假如投資者喜歡抄底或者對后市判斷不十分有把握時,金字塔分配法則是較好的選擇,因為在攤低持股成本方面和最大化利潤率方面金字塔分配法都比等份分配法來得更穩健。關于這兩種方法都比較適用于波段操作的投資者(通常追求低位買入),而對喜歡冒風險的激進型投資者就不適用了,激進型投資人(在拉升過程中進場)由于參與的個股風險較大,因此一般應該設置較嚴格的止損位,越跌越買的策略可能會導致血本無歸。
第二是個股品種的分倉策略:我們總是見到關于雞蛋是放在一只籃子還是幾只籃子里的討論,而且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里還是一句老話:究竟采取哪一種方法就要看投資者本人了。確實有把握的,就該咬定一股不放松,如果把握不大,則應買入2—3只個股(買得太多對于管理和跟蹤都不方便,況且絕大多數投資者資金量也不是很大),需要注意的是所買的幾只股票應盡量避免買重復題材或相同板塊的個股,因為具有重復題材或相同板塊的股票都具有聯動性,一只不漲,另外的也好不到哪去。
分倉策略大致上就以上幾種,但是很多新入市的朋友開始會拿一點資金嘗試買股票,往往在得到一些甜頭后便忘乎所以(實際上大多數新股民都是在好行情時入市的,所以開始都會有些甜頭),然后滿倉操作就告套牢,并非不懂而是心態作怪,因此你就會明白為什么很多股市高手包括不少老股民分倉操作的比例遠大于新股民的道理。那么怎樣避免因沖動而全倉操作的覆轍呢?筆者提供一些方法:事先的計劃,你在買賣前就必須有控制風險的分倉或止損計劃,假如你是股市新兵你應該先拿一小部分資金操作,有了相當的經驗后才可放手去干,切記啊,不要讓沖動毀了你的錢包。另外就是建立賬戶資金曲線并且和大盤走勢相應比較,復習自己的交易記錄,當熟悉自己的交易習慣后對自己做個準確的評價,自己的預測能力如何,風險控制和承受能力如何等等,最后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分倉操作計劃。
上面說的都是分倉操作與風險控制的話題,筆者并不完全否定全倉操作,但如果你是較穩健型的,并且具有一定資金量的投資者,你就必須學好分倉操作這一課,那樣你才能從容面對股市的起起落落而從風險中獲得收益。(xiaomogu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