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做選股公式時,會發現一個問題:盤后選出來的股個個漲的好,可是用于盤中預警時,效果非常糟糕。這種現象很多人跟我反映過,原因在哪里?1、公式里包含的條件本身帶有趨勢的要求,股價漲了才符合你的條件,不是你的條件讓股價漲的。不管你是用MACD、KDJ等系統指標或者它們的變形,還是用均線配合量能系統或者找支撐和壓力線。其實盤中漲了很多才預警的,比如讓5日線拐頭,或者讓MACD出現金叉等等,股價必定漲了才能滿足條件。2、公式里不是按照一種高成功率的預測模式去編寫,只是簡單反應股價呈多頭形態,其實有些你認為是多頭形態的往往會是一個陷阱,比如5、10、20剛剛呈多頭排列時,股價往往會馬上掉頭。合理的解決方案是:經常翻一翻個股的K線形態,對于漲了的股票,不要看它們現在是什么樣的形態,應該看漲之前是什么樣的。翻多了形成盤感,大概了解目前主力炒作個股時一般會作成什么樣的形態(包括洗盤和誘多,目前有些主力善于用KDJ死叉進行洗盤,因為KDJ靈敏度高)。總結一套概率高的形態,形成用于預測的公式,而不是傳統的那種反映多頭形態的公式。比如有些股票有固定的操作手法,遇到回踩重要均線時,它必反彈,當然不是所有個股操作手法都這樣,我們能熟悉個股的特性最好了,這要花大量精力。
另外就是不同市場,公式應該不同,比如地量地價市場應該用抄底型公式,震蕩市場多關注適合波段的公式,牛市就關注均線排列良好的,攻擊力度強的,這里的牛市指的是局部牛市,如09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