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白白炒股(2009-07-03 17:46:18)
上證指數站上了3000點,股民同志最關心的是大盤是否繼續上漲。除非你買的是指數基金,指數上漲并不表明你一定賺錢。指數上漲只是給你提供賺錢的機會。搞幾次高買低賣你這波行情就算白搭了。避開股市的陷阱是一個重要方面。
在股市上漲行情中,最活躍的是各種概念。概念是干啥的?是專門引股民上勾的誘餌。
概念有虛有實。虛的是各種政策,利于那個行業,那個地方。如家電下鄉,促進新能源發展,上海金融中心,海西什么經濟圈之類。實的是某公司開展房地產業務了,有了啥礦產了,啥資產注入了,某公司換了業務改名了。
519那波行情將概念演義到了極致,網絡科技股吃香,于是差不多一半公司變成網絡公司或網絡概念。股票紛紛改名,什么什么科技。改一個名這股票漲一個。
本博這樣說并不否定這些政策及公司的重組改革對上市公司沒有好處。問題是這些東東對上市公司到底有多大的好處。況且許多概念的產生就是用來炒股的,對公司沒有實際的意義。特別是改名的事更是沒必要。巴菲特的公司原先是搞紡織的,現在早不是那個行業了,可名字還是那個。
股民上當最大的就是那些實的概念。某某公司有了啥礦,啥房地產公司。某某大股東注進了啥優質資產。其實一個公司要重組進這些項目,實際的難度是相當大的。
本博講過中鎢高新(現為ST中鎢)的例子。2006年湖南有色剛當大股東時承諾將鎢礦注入中鎢高新,于是此股從2元多上漲到幾十元。當時錫業股份才5元多,績差股。本博當時要是選熱點的重組股中鎢高新而不是啥概念都沒有的績差股錫業股份,可能2007年這樣的大牛市咱還是虧損的。因為最終中鎢高新的大股東湖南有色并沒將鎢礦注入中鎢高新。至今都沒有,使這只股淪為ST,改名為ST中鎢了。你道咱當時是咋想的?咱想這世界上學雷鋒的不多,大股東將自已的核心資產免費或便宜的送給子公司可能么?要知道注入子公司受益的不光是他這個大股東,還有另一半的中小股東。要注入的話這價格絕對不便宜,很可能是市價及超過市價。誰不想將自已的東東賣個好價錢?而錫業股份呢?它的錫礦是它自有的,不花一分錢。只要錫礦不斷漲價,它就可坐收漁利。象咱們的房子一樣,總是在不斷上漲的。最后隨著有色金屬的上漲,中鎢高新的大股東竟然耍起了流氓,多高價都不注入子公司了。
本博舉的這個例子還是大股東開始是誠意的注入資產的,還這么難!那些完全是準備炒概念,或者是高價買入一個體戶的小礦就說是資源類公司,就更不談了。
那么如何區別它的真假呢?老實說,沒任何辦法。除非你是它內部掌握機密的核心人員。
咱股民買股票應按每只股的傳統行業來分。看它幾年報表是干啥的。剛剛重組啥消息最好不要作為決定性的東東。特別是股票大幅上漲后出那消息就更危險了。說不定借利好出貨。惹不起,咱躲的起。這是避開這種陷阱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