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09-5-3 8:48:27 訪問次數:1427
樹立教育科學發展理念 扎實抓好“兩基”鞏固提高
——修文縣教育局“兩基國檢”工作匯報
我縣的“兩基”工作于2000年通過貴州省人民政府的評估驗收,2004年又通過省政府的復查和“普實”驗收,認定為“合格”。幾年來,作為教育職能部門,我們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視“兩基”工作,始終將“兩基”的鞏固提高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堅持“鞏固成果、深化改革、夯實基礎、提高質量”的方針,統一思想,真抓實干,周密部署,強化職責,以“兩基”工作為契機,有力地促進全縣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 基本情況
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16所,其中公辦學校110所、民辦學校6所。公辦學校中,獨立高中1所、完中2所、初中13所、小學85所(含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學點22個)、職業高中1所、青少年活動中心1所、幼兒園7所;民辦學校中,中學2所、小學1所、幼兒園3所。全縣共有中小學、幼兒園教學班1051個,在校學生總數41465人。其中高中教學班87個,學生4204人;初中教學班255個,學生12887人;小學教學班641個,學生22308人;學前教育教學班58個,學生1948人;特殊教育教學班10個,學生118人。全縣共有中小學教師2770人,其中公辦學校教師2508人,民辦學校教師262人。公辦學校教師中,高中教師214人,初中教師 707人,小學教師1481人,幼兒園教師63人,職業高中教師13人,青少年活動中心教師5人,特殊教育學校教師25人。
二、“兩基”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1、普及程度進一步鞏固提高
(1)入學率。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2004-2005學年(7-12周歲)為99.21%,其中女童入學率99.17%;2008-2009學年(6-11周歲)為99.11%,其中女童入學率99.24%。初中階段入學率:2004-2005學年(13-15周歲)為104.77%,2008-2009學年(12-14周歲)為104.94%。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2004-2005學年(7-15周歲)為91.42%,2008-2009學年(6-14周歲)為89.60%。
(2)輟學率。小學生輟學率:2003-2004學年為0.41%, 2007-2008學年為0.19%;初中生輟學率:2003-2004學年為2.66%,2007-2008學年為2.43%。
(3)完成率。15周歲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2004-2005學年為98.17%,2008-2009學年為97.86%;17周歲人口中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2004-2005學年為84.39%,2008-2009學年為84.97%。
(4)15周歲人口中文盲率2004年和2008年均為0。
2、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
全縣有小學專任教師1417人,達任職要求的1398人,占專任教師數的98.66%;學歷符合要求人數1415人,合格率99.9%,學歷合格率比2004年提高近5個百分點;專任教師中取得大專以上學歷的有1055人,占專任教師數的74.45%,大專以上學歷占專任教師的比例比2004年提高39個百分點。有初中專任教師680人,達任職要求653人,占專任教師數的96.03%;學歷符合要求人數680人,合格率100%,學歷合格率比2004年提高6.3個百分點;取得大專以上學歷的有652人,占專任教師數的95.88%,取得本科以上學歷的有361人,占專任教師數的53.09%。
全縣公辦中小學均無代課教師。2001年起補充的小學專任教師345人,初中專任教師156名,均達合格學歷。
現有83名小學正副校長和17名初中正副校長,均經過市、縣崗位培訓并取得培訓合格證書,合格率為100%。
3、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
全縣現有小學(點)86個,共有校舍總面積111559m2,小學生均校舍面積5m2,比2004年提高1.28 m2;生均校舍面積達標學校77個,達標率89.53%。有初中學校17所,校舍總面積為111998m2,初中生均校舍面積8.7m2,比2004年提高4.5 m2,生均校舍面積達標學校17所,達標率100%。實現了校校無危房。小學校園設施達標學校79所,達標率91.9%;初中校園設施達標學校17所,達標率為100%。小學普通教室達標86所,達標率100%,專用教室達標85所,達標率98.8%;初中普通教室、專用教室17所學校均達標,達標率均為100%。行政用房、廁所、課桌凳、黑板、講臺等,全縣中、小學全部達標,達標率均為100%。教學儀器小學達標76所,達標率88.37%;初中達標15所,達標率88.24%。小學有圖書314825冊,生均圖書14.1冊,生均圖書比2004年增加7.1冊;小學圖書達標學校83所,達標率96.51%。初中有圖書401187冊,生均圖書31.1冊,生均圖書比2004年增加18.1冊;初中圖書達標學校16所,達標率94.12%。我縣現代遠程教育按照“科學規劃,全面推進,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全縣86所小學(含教學點)安裝有地面衛星接收站,全縣中小學共建有多媒體教室72間,計算機教室30間,9所鄉鎮中學建有視頻會議室。
4、經費管理使用進一步規范
縣級財政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政策,財政撥款做到“三個增長”,確保上級專項資金和縣級配套資金落實到位。2005-2008年上級下達專項資金總計7128.46萬元,根據要求全部做到專款專用,依據政策將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的50%撥付教育,每年均為445萬元。各項義務教育經費及時安排、足額撥付到位,教師工資由縣統一按月足額發放。2006年起,教育各項收支全部納入預算管理,規范農村中小學經費管理,依法向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專題報告教育經費預算、決算執行情況。學校按照年初預算及規定的開支范圍和標準使用公用經費,按規定發放免費教科書和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費。學校收費嚴格實行公開公示制度,使用規范的收費票據收取,捐資集資、雜費等教育預算外資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5、教育教學質量正穩步提高
全縣各級各類中小學均嚴格按照課程計劃開齊課程、開足課時。2005-2006、2006-2007和2007-2008學年度小學畢業年級學生全科合格率分別為86.44%、89.8%和87.98%,2007-2008學年度比2003-2004學年度提高7.44個百分點;2005-2006、2006-2007和2007-2008學年度小學畢業率分別為97.82%、98.31%和99.12%。2005-2006、2006-2007和2007-2008學年度初中畢業年級學生全科合格率分別為61.7%、63.95%和77.54%,2007-2008學年度比2003-2004學年度提高40.84個百分點; 2005—2006、2006-2007和2007—2008學年度初中畢業率分別為97.75%、96.88%和97.34%。
6、學校安全管理進一步落實
縣教育局作為教育主管部門,歷來高度重視學校安全工作,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抓好學校安全管理,全縣校園內未發生一起安全責任事故。一是堅持落實“一崗雙責”,即:中小學教師既要認真教書育人,又要切實肩負起保護學生安全的重要職責,“三抓八查”,即:抓領導、抓校長、抓教師,查學校交通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到位、查有無危險校舍、查各項教學生活設施有無安全隱患、查飲用水源和廚房設備食品是否符合衛生標準、查消防設施是否符合要求、查各項集體活動是否有安全保障、查寄宿制學校和在校外租住民房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和管理措施是否落實、查學校防汛措施是否完善。二是經常配合縣相關部門開展校園及周邊環境整治。三是加強學校常規管理,根據省教育廳《關于加強普通中小學管理工作的意見(試行)》精神,制定了《修文縣中小學管理工作考核細則》,對學校各項工作實行量化積分。四是將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納入年度目標管理,每年教育局均與學校簽訂目標責任書,不但定期考核工作完成情況,而且對安全工作實行一票否決制。
7、掃盲工作成效進一步顯現
(1)、2008年全縣有15至50周歲農村人口157390人,其中喪失學習能力人口388人,非文盲人口155662人,非文盲率99.15%;城鎮人口15471人,其中喪失學習能力人口6人,非文盲人口15457人,非文盲率99.95%。農村人口和城鎮人口非文盲率均比“兩基”復查時有所提高。全縣217個行政村、10個居委會全部達到非文盲標準。
(2)、近三年脫盲人數為229人,脫盲后鞏固222人,鞏固率為96.94%。抽考人數154人,抽考合格人數150人,合格率97.40%。
(3)、2008年脫盲人均開支4423元,為2004年的86.7倍。
(4)、全縣10鄉鎮均建有農民文化技術學校,建校率100%。217個行政村中192個建有農民文化技術學校(點),建校(點)率88.48%,聘請專兼職教師375名,年均培訓人數6811人(次)。
三、“兩基”工作的主要措施
1、加強“兩基”組織領導,全力推動工作進程
為扎實抓好“兩基”迎“國檢”工作,全面推進教育發展,在縣委、縣政府和縣“兩基”迎“國檢”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我們堅定“‘兩基’目標一定要實現,‘兩基’國檢一定要通過”的信心,成立教育局“兩基”迎“國檢”工作領導小組,周密部署,精心安排,進一步明確“兩基”迎“國檢”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確定各階段的目標、任務、方法和實施步驟。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認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為強力推動工作,局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和相關科室具體抓,合理分工,明確責任,并從局機關抽派業務精干的督查人員入駐鄉(鎮)督促指導。同時,要求各鄉(鎮)中小學也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配備“兩基”專干,負責鄉(鎮)、學校的“兩基”迎“國檢”工作。教育局根據各階段的工作實際,多次召開黨委會、黨政聯席會、局長辦公會、鄉(鎮)中小學校負責人會議等,研究部署“兩基”迎“國檢”工作,對各階段工作擬出具體的日程安排,使全縣“兩基”迎“國檢”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
2、加大“兩基”宣傳力度,努力營造工作氛圍
為努力營造“兩基”迎“國檢”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扎實做好“兩基”迎“國檢”工作,教育局在縣委宣傳部、縣文體廣電局等部門的支持下,深入開展“兩基”迎“國檢”宣傳活動。創新宣傳形式、豐富宣傳內容、壯大宣傳隊伍、擴大宣傳范圍。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手機短信等形式,深入宣傳教育法律法規及迎接“國檢”工作的重大意義。幾年來,共發放(發送)各種“兩基”宣傳資料(信息)數萬份(條),制作永久性宣傳標語近300條,宣傳掛歷500本。建立“兩基”迎“國檢”工作宣傳隊,利用宣傳車,定期或不定期到各鄉(鎮)、村進行巡回宣傳;在各種車輛上張帖宣傳標語流動宣傳;利用趕集天,懸掛橫幅,設立宣傳點,采取咨詢、放廣播等形式宣傳;在校園內辦板報、墻報宣傳;組織學校師生進村入戶或以文藝表演的形式宣傳。通過加強宣傳,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兩基”工作的熱情,增強了人民群眾依法送子女入學的自覺性,形成了“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民以支教為榮,師以從教為樂”的社會共識,以及社會各界都來關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圍。同時,加強信息溝通和反饋,各學校定期匯報“兩基”工作進展情況,教育局及時編發“兩基”工作簡報,上下聯動,有力地促進“兩基”工作的順利開展。
3、加強督促檢查力度,確保工作目標實現
為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教育局對“兩基”工作實行“三制一管理”,即“一把手負責制、責任追究制、一票否決制和目標管理”,以確保“國檢”順利通過。由局領導任組長,相關人員組成的“兩基”迎“國檢”工作督查組,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學校督促、檢查,及時了解“兩基”迎“國檢”工作進展情況,幫助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要求各學校嚴格按照“兩基”迎“國檢”工作的有關要求,對各階段的工作進行自查自評,不斷總結經驗,查找存在問題,擬訂整改方案,限期整改落實。教育局在進行年終目標評定時,根據考核結果,嚴格兌現獎懲。通過以上一系列措施,使全縣“兩基”迎“國檢”工作做到有安排、有部署、有檢查、有落實,進一步責任化、具體化,形成層層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人人頭上有指標、個個肩上有責任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時,加強“兩基”資料建設,規范管理,對具體承擔工作的同志和學校領導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要求各學校,認真搜集開展“兩基”工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注重資料的真實性和邏輯性,做到一看就明白,一查就準確,嚴禁弄虛作假。督查組定期深入各校,在督促檢查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和總結資料建設情況,召開“兩基”工作現場會,有力地推進“兩基”資料建設。
4、認真抓好“控輟保學”,依法履行教育職責
為深入貫徹執行《義務教育法》,有效保障適齡兒童入學,及時動員輟學生返校,教育局要求在每學期開學期間,各學校將未入學學生與輟學生進行摸底調查統計后造冊登記,隨即組織教職工進村入戶進行動員,把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資料與入學(復學)通知書一并發放到家長或監護人手中,敦促其送子女或監護人入學(復學)。并結合實際建立“控輟保學”激勵和制約機制,為“控輟保學”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各地嚴格實行“三包”、“兩保”、“一控”(即鄉鎮干部包村保入學率;村干部、校長包校控制輟學率;教師、班主任包班保鞏固率),加強“控輟保學”全過程監控,重點是加強學生在校期間動態管理。同時加強學籍管理,完善學生入學檔案。此外,全面實施“兩免一補”,杜絕學校亂收費,抓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子女的義務教育工作,做到“生活上關心,身心上關愛、學習上幫助、經濟上支持”,讓他們在學校能夠感受到“像家一樣的溫暖”。
5、加大學校經費投入,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實施義務教育,經費是重要保障。2005-2008年全縣通過財政撥款、貸款、征收各種教育稅費、爭取上級專項資金補助、社會捐資等渠道共籌集資金38256萬元,為總體推進全縣中小學辦學水平、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奠定了堅實基礎。按照省、市有關精神,積極啟動農村中小學校寄宿制建設工程和薄弱學校建設工程,完成8所中學的寄宿制工程建設及學生宿舍、食堂的相關設備及配套設施的采購,完成9所學校的教學樓及3所學校的附屬設施建設。由于工作扎實,成效顯著,修文縣獲全省“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特優縣榮譽。在2004年“兩基”復查和“普實”驗收的基礎上,2008年又為部分中小學添置了實驗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全縣中小學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全縣教師和學生有一個較為舒適的工作和學習環境,極大地推進了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同時也為“兩基”迎“國檢”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6、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素質
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是實現“兩基”迎“國檢”工作的需要,也是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關鍵。近年來,教育局依據相關政策,多渠道引進和招聘中小學專任教師,以彌補我縣學校專任教師不足的現狀。通過積極組織實施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全面提高教師素質。小學教師中大專以上學歷和初中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均在2004年的基礎上有大幅度上升。同時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實施定編、定崗、定員“三定”方案,增強教師的責任感、緊迫感;嚴格實行“三評一考”(即:學生對教師評價、教師之間的相互評價、社會對教師的評價和專任教師學科專業知識、技能考核),努力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加強教師政治理論學習和師德師風建設,增強教師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切實抓好教師培訓工作,幫助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分散與集中、學習觀摩與示范等多種形式開展教研活動,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建設,配備一支敢于管理、善于管理的干部隊伍。由于學校管理水平和教師的業務水平的不斷提高,為各級各類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7、強化學校內部管理,大力實施素質教育
近年來,教育局一直推行綜合目標管理,將學校管理的各項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嚴格考核制度,建立激勵機制。認真抓好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以愛祖國、愛事業、愛崗位“三愛”為重要內容,認真抓教育系統干部職工的思想道德建設,增強干部職工良好的道德修養。實施學校“亮麗”工程,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豐富教育活動。認真貫徹落實《中小學德育綱要》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在學生中深入開展法制教育、安全消防教育、禁毒教育、國防教育等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強化中小學生行為養成教育,以愛國教育為主線,開展“五愛”教育(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愛勞動、愛科學),促進“五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發展。結合學校實際,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認真抓好實驗教學和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推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教育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穩步推進素質教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繼續穩步推進“兩基”工作,努力向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邁進。最近幾年在“兩基”工作方面,雖然我們取得一些令人欣喜的成績,實現歷史跨越,但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更應清醒地看到我們的“兩基”工作的基礎仍然不是十分牢固,還存在一些薄弱的環節,還有許多工作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去完成。我們要堅持做到“思想不松,力度不減,措施不軟,整改不停”,正視因難,增強信心,力爭早日實現“雙高普九”目標。
2、努力促進教育公平。由于歷史的原因及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我縣教育發展的不平衡問題還比較突出,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日益上升,社會的和諧發展離不開教育,因此我們要積極謀劃教育科學發展大計,促進教育公平。要認真貫徹實施新《義務教育法》,充分體現出義務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和公共性,從顧大局、講政治的高度認識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現實意義。
3、強化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我們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端正辦學思想,規范辦學行為,立足于辦好每一所學校。要加強標準化學校建設步伐,加強教育、教學、教研的常規管理工作,提高整體辦學水平。要建立科學的教育督導評估體系,形成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