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族的氣節(jié)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能夠贏得世界其他民族尊重的重要條件。一個民族是由一個一個的人組成的。如果一位高士、一位節(jié)士都會因為種種原因放棄氣節(jié),這對一個民族會不會產生負能量的影響呢?
劉邦晚年,一心想廢掉太子劉盈,立戚夫人之子趙王劉如意為太子。雖然有不少元老重臣反對此事,但是,劉邦的主意已定,難以挽回。
此時,有人為呂后設謀,讓他找張良。呂后讓他的哥哥呂澤劫持張良,逼著張良獻計。
于是,張良對呂澤說:皇上在打仗困難的時候確實能夠聽我的意見,但是,現(xiàn)在是因愛而要廢長立幼,這已經不是靠說能了結的事。皇上非常看重“商山四皓”,多次請都請不來,因為他們認為皇上對臣下態(tài)度傲慢。如果你們想辦法把“商山四皓”請出來輔佐太子,讓他們天天陪著太子,特別上朝之時陪伴太子,皇上一定會看見。皇上知道“商山四皓”輔佐太子,也許會有一用。
張良一招三十六計都沒有,這叫什么陰招呢?制造假象。
呂后得到張良指點后,立即付諸實施。呂后派呂澤讓人帶了太子的親筆信,還帶了一份厚禮,請“商山四皓”出山,這四位高士竟然全來了,客居在建成侯呂澤的豪宅。“商山四皓”是以節(jié)操著名的隱士,但是,“卑辭厚禮”使“四皓”立即來到了太子劉盈的門下。呂后的“厚禮”使“商山四皓”改變了初衷,告別隱居,走向市井。
這就叫:人格不抵厚禮,名節(jié)敗于金錢。“商山四皓”不過是待價而沽的“高士”。因此,“商山四皓”的氣節(jié)操守受到了后人廣泛的批評。
漢十二年,劉邦成功平定黥布叛亂,但是,劉邦也在這次平叛中第二次受到致命的箭傷。而且,由箭傷引發(fā)的疾病更加嚴重。此時的劉邦已經預感到人的生命是有盡頭的,因此,劉邦廢立太子的愿望也更加強烈了。張良勸阻無效,托病不再上朝。作為太子太傅的叔孫通以死相諫,劉邦假裝聽從,實際上廢立太子的想法毫無改變。
叔孫通為阻止劉邦廢立太子,不但稱引歷史上晉獻公因廢太子導致晉國亂政數(shù)十年,秦始皇不早定長子扶蘇為太子導致趙高許立胡亥,秦帝國滅亡;而且,明確表示,太子仁孝,呂后功高,陛下一定要廢太子,我愿以死明志。劉邦哄叔孫通說,你算了吧,我和你開玩笑呢。叔孫通依然不依不饒地說: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一動搖,天下都會振動。你怎么能拿天下開玩笑?劉邦說,我聽你的。
不久,一次朝宴上,劉邦發(fā)現(xiàn)太子身邊有四位八十多歲的老人,胡須、眉毛都白了,服裝、帽子非常講究。高祖很奇怪,就問他們:你們是誰?四位老人上前回答,并各自報上姓名: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
劉邦聽說后大驚:我請你們多年,你們躲我不來。現(xiàn)在為什么要隨從我的兒子呢?四位老人回答:陛下輕視讀書,又愛罵人。我們堅決不愿受辱,所以才因為恐懼而逃亡。如今聽說太子仁孝恭敬,愛護天下讀書人,天下人都愿意為太子效力,所以我們就來了。
劉邦說:煩請諸位好好替我照顧好太子。四位老人敬完酒,離去。
劉邦看著離去的四位老人,指著他們的背影對戚夫人說:我想換太子,但是,他們四位高士都來輔佐太子了,太子的羽翼已經豐滿,難以撼動了啊!呂后真是一位好主子啊!
戚夫人聽說后,立即失聲痛哭,劉邦說:為我跳一曲楚舞,我為人唱一首楚歌。歌詞說:鴻鵠高飛啊,一飛千里。羽翼已成啊,橫渡四海。橫渡四海啊,還能作什么。即使有弓箭,對于高飛的鴻鵠還能有什么用呢。
這支歌反復唱了幾遍,戚夫人痛苦流涕。劉邦起身離云,此后,最終不廢立太子,完全是留侯張良建議商山四皓的力量。
劉邦為什么見到“商山四皓”輔佐太子之后要放棄易位太子一事呢?
“商山四皓”的身份是山林之士,年齡是行將就木之人,他們還愿意為太子效死力。因此,劉邦從“商山四皓”的身上看到了天下公議(天下輿論)不在戚夫人一邊。在公議與私愛的較量中,與其違背天下的公議,不如割舍自己的私愛。
“商山四皓”的出山帶來了兩個問題:
第一,“商山四皓”為什么出山?第二,“商山四皓”出山值得嗎?
先看第一點。導致“商山四皓”出山的是兩大原因:一是太子的盛邀,二是太子“卑辭厚禮”。太子的盛情相邀有太子的信為證,“卑辭”更是明證。這能打動“商山四皓”嗎?能。因為太子的盛情相邀包含了太子對他們的尊重與信任。當年,他們因躲避秦禍而隱居商山,后又受不了劉邦對儒生的輕侮,現(xiàn)在,太子用“卑辭”寫的信打消了他們的顧慮。當然,“厚禮”也少不了。“四皓”也是普通人,“厚禮”可以給他們帶來優(yōu)裕的生活,“厚禮”同時體現(xiàn)了太子的尊重。但是,不論如何,“四皓”重出江湖損害了他們的名聲、氣節(jié)。一向不與統(tǒng)治者合作的高士,竟然也為“尊重”與金錢所動。這個代價是必須得付的。
再看第二點。“四皓”出山值得嗎?
“商山四皓”的插手打亂了劉邦易位太子的作法,保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
問題是“商山四皓”的出現(xiàn),他們對太子劉盈的輔佐,只不過是演給劉邦看的一出大戲。只是這出戲演得很成功,讓劉邦誤以為社會輿論在太子劉盈一邊。劉邦下世之后,劉盈繼位為惠帝,在位七年,再也沒有見到“商山四皓”還有什么表現(xiàn)。如果“商山四皓”真有本事輔佐劉盈,如果“商山四皓”確有治國的才干,為什么從此就消失在歷史中了呢?
劉邦是一代英主。他在臨終之前為呂后安排了蕭何、曹參、王陵與陳平三任相國,個個都能稱職。這說明劉邦的眼很毒,看人極準。惠帝在位七年,仁惠而有德政,但確實無大作為。實踐證明劉邦對劉盈的看法是準確的。只是因為趙王劉如意過早被呂后做掉,我們無法知道這位小皇子是否真的像其父劉邦贊許的那樣有作為。如果我們僅僅以為劉邦是因為喜愛戚夫人而要廢立太子,那也未免太看輕了大漢帝國的開國皇帝劉邦。劉邦還不至于因情愛而拿帝位開玩笑。畢竟,劉邦希望漢帝國能夠長治久安。
可見,“商山四皓”的所做所為只不過幫了呂后的大忙,對大漢帝國來說,未必是一樁好事。趙王劉如意早早被呂后殺死,我們無法預測劉如意是否比惠帝劉盈更適合為帝。但是,劉盈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帝卻是一個事實。《史記》沒有給稱帝七年的漢惠帝劉盈寫傳記,而將這一切寫在了《呂后本紀》之中,說明司馬遷明白,漢惠帝劉盈只是一個擺設。
廢立太子一事雖然就此打住,“商山四皓”的“高士”身份也因為“厚禮”而碎了一地。
一個民族的氣節(jié)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能夠贏得世界其他民族尊重的重要條件。一個民族是由一個一個的人組成的。如果一位高士、一位節(jié)士都會因為種種原因放棄氣節(jié),這對一個民族會不會產生負能量的影響呢?
當氣節(jié)因金錢碎了一地之時,氣節(jié)啊,你到底還值多少錢?
難道說,只要餌足夠大,就一定會有大魚上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