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野生植物——大戟屬地錦類
地錦,一種很不起眼的小草,長在路邊荒地,常伴人跡而生,因不怕踩踏,磚縫、停車場,只要有一點塵土,它們便能扎下根來。到了秋天,當它們鋪起一片紅地毯的時候,才稍稍引起人們的注意。
我最初關注到它們,是在學中藥時,知道地錦能祛風、解毒、利尿、止血、殺蟲、治赤痢。在野外不小心劃傷手,怕破傷風時,也曾拿它來止血消毒,只是不知道效果到底如何,后來又知道它能治蛇傷,于是就更加關注它了。
《江蘇植物志》地錦類只有二種,地錦草和斑地錦,所以很長時間,我辨認它們覺得很簡單,葉無斑的就是地錦草,有斑的就是斑地錦,功效相同。后來在天涯論壇上知道還有一個通奶草,辨認也不太難,只是在買到《上海植物志》后傻眼了,里面講地錦類有六種:地錦、小葉大戟、通奶草、匍匐大戟、斑地錦、千根草。
好奇心驅使我一頭扎進了辨認地錦的野外活動中,地錦很小,書上說要通過果毛、托葉形狀來區分,一般放大鏡都不行,只能靠照相機的微距功能,拍下來,再比對。不斷出錯,不斷進步,終于在拍了近百張照片后,有了些把握,下面我根據自己的觀察,用自己的敘述方式把它們介紹給同好。
莖朱紅色,果無毛的有三種,分別是地錦、小葉大戟、通奶草;莖偏肉色,有毛,果有毛的有三種:匍匐大戟、千根草、斑地錦。
通奶草植株直立,在地錦類中算是高大類型的,莖上部肉紅色,下部才朱紅色,在小的時候容易與地錦混淆,它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葉近柄處有長纖毛。要讓我給它起名字,我就叫它直立地錦。
小葉大戟是地錦類中我第一個能確認的,葉最小,近圓形,而且是偏的,全株緊貼地面,一般長在田邊,或者有露土的地塊上,原來我所認識的地錦草根本就是這種。如果把它叫做小葉地錦,或者貼地地錦可能更形象。
地錦是地錦類中我最后找到的,為了找它,不知錯認了多少照片,最后還是在秦淮河邊的一處荒草地上,見到了成片的地錦,至此才深信認識了它。典型的莖朱紅色,果光滑,葉中等大小,長勢匍匐向上。
最有意思的是匍匐大戟,把它放在果有毛一類中,其實它的果只在棱線上有毛,葉形長勢都與地錦很像,剛結果時也不易看出果毛,剛開始我老是把它錯認作地錦,后來見了地錦,才知道光從莖的顏色上也能把它分出來。這種地錦最初是在小行周圍見到大量分布,后來慢慢發現到處都有。
分布最廣泛的是斑地錦,我見到的地錦,十有八九是它,它的特征也很明顯,全株毛茸茸的。秋天果翻出葉面。
六種中我最吃不準的是千根草,講起來很容易,果有毛,葉無斑的是千根草,可在實踐中發現斑地錦也有一株上葉不長斑的,我所認的千根草中葉形變化也大,長勢有像地錦、斑地錦、匍匐地錦一樣匍匐向上的,也有節間較大,莖纖細近蔓生的。
我覺得千根草簡直是個大雜燴,如果里面再分出幾個種,我也不會覺得奇怪。我也沒搞清楚為什么它叫千根草,我覺得小葉大戟根更多。
托葉很難觀察,我的相機也拍不清楚,所以這里就沒介紹。
我只是一個業余愛好者,不做標本,不做鑒定,只是根據學到的知識,野外辨認。把辨認野生植物當作一種樂趣來玩,也許那天,那個專家告訴我地錦類有七種,我又會滿懷興趣把上面的東西推翻,重來觀察總結。把它放上來,在這里只是一種交流交友活動。還請大家幫助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