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士淋浴時,駭然發現乳房長了一塊小東西,按一按它,不十分硬;推一推它,會動。女士十分驚惶,急急去醫院檢查,幸好檢查結果說那東西是良性,叫「乳腺纖維瘤」。 女士面臨兩個選擇,第一,把纖維瘤割掉,但日后瘤子能再長出來;第二,不理它,只觀察它的變化。
女士不想貿然開刀,選擇了「觀察」,可是觀察了許久,那纖維瘤仍原封不動地長在乳房上,摸一摸它,好像還大了一點點。
女士覺得觀察下去不是辦法,于是嘗試服用中藥,看看是否有幫助。她服用的藥味,是由著名古方變化而成的。服藥后不久,她發現纖維瘤縮小了一點,于是更有信心服下去,大概三個月后,纖維瘤已經不翼而飛了。
究竟,從中醫的角度看,乳腺纖維瘤怎樣形成?究竟,上面提到的古方有何玄機?為甚么把它加以變化,便能使瘤子不翼而飛?
乳房長腫瘤,中醫第一時間考慮肝。肝的經絡叫「足厥陰肝經」,它由腳走上頭頂,中間經過乳房,里面的肝氣如果郁滯不暢通,會導致瘀血和痰濁出現,當郁滯的肝氣、瘀血和痰濁在乳房部位集結(中醫叫「痰瘀相搏」),腫瘤便成形了。
那么,肝氣為甚么會郁滯不暢呢?和不良情緒有關,也和不當飲食有關。持久的精神壓力或不愉快心境,喝太多冷飲或吃太多肥甘厚味,都能令肝氣郁滯,中醫叫「肝郁」。
上面提及的古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成分包括柴胡、白芍、白朮、茯苓、炙甘草等等,它最能疏通郁滯的肝氣,令肝氣暢行無阻。
給女士服用的藥味,便是由古方變化而成。要變化,因為光是古方,力量還不足以把纖維瘤消除,還要按照個別病人的體質和病情,減去一些原本的藥物,增加一些額外的藥物,才能一舉把纖維瘤消除。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