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為了懲罰越南的不正當行為,我國開啟了對越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打得轟轟烈烈,一路挺進越南腹地。
當時的解放軍戰士究竟打入了越南境內多遠?目的是什么?我們一起來看看。
1979年2月17日,依照中央下達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向中越邊境發起進攻。
這場戰爭主要分為兩個作戰方向,以越南和云南的邊境為主要戰場,另一批解放軍戰士從廣西出發,在配合主力部隊作戰的同時,進一步擊潰越軍防線。
在此之前,我國向世界表達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性質。
我國表明,這場戰斗不具備侵略性質,也不是突然的襲擊,是有組織的,保衛國土安全,懲罰具有惡劣行為越南的一種必要措施。
此后,中央軍委共調動22.5萬解放軍戰士,開啟了這場史無前例的正義戰爭。
為了防止蘇聯對我國的偷襲,位于北部的幾個戰區也分別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
17日當天,我軍萬炮齊發,經過了第一輪轟炸之后,解放軍開始進入越南境地。
主力部隊又分為多個方向進攻,很快前線的捷報頻頻,我軍一路高歌猛進。
25日,經過第一輪的激戰,我軍成功拿下越南的高平。
這里有著越方布置的嚴密軍事防線,當中有著大量的先進軍事武器和素質有加的指揮官,是他們引以為豪的軍事地界。
然而,就是這樣的防線,卻被我軍在短短幾天的時間就拿下,可見解放軍戰士的作戰能力。
當然,僅僅只是擊潰越方的一道防線,很難打擊他們囂張的氣焰。
為了更好地達到自衛反擊的目的,我軍選擇繼續挺進,期間摧毀了越軍的一座座暗堡和軍事工廠。
而越軍也被打得苦不堪言,接連往大后方撤離。
位于越南的另一面作戰部隊也在穩步推進。
在整體作戰上,我國采用一邊拔點作戰,主要針對的是越南的軍事領域相關的設施設備。
而對于老百姓的房屋和農田,盡可能對其進行保護。
2月27日,我方就已經來到了越南的諒山,此地是越南至關重要的防線,只要拿下諒山,自衛反擊的目的基本就算完成了。
經過了一天的激戰之后,越方竟然想要動用化學武器,為了懲治越南的惡劣行徑,我國再次萬炮齊發,給諒山來了一次地毯式轟炸。
不到幾日,我軍就拿下了諒山高地,并且開始對潰逃的越軍進行追擊。
在另一支部隊的配合下,越軍被有效殲滅。
戰后的數據顯示,光是諒山戰役當中,我軍殲滅的越軍就有上萬人。
3月5日,解放軍戰士又將越軍的346師殲滅,這是越軍的主力部隊之一,他們的落敗意味著越南的首都完全暴露在我方的眼皮子下。
只要我軍想,拿下越南首都是遲早的事情。
到了這里,我國自衛反擊的目的已經達到,大部隊開始撤離越南。
整個過程當中,我軍共挺進越南境內40公里,耗費時間不到一個月,期間越軍精心布下的防線并未對我國造成影響,整個過程暢通無阻。
與此同時整體戰術來到了最后的階段,我軍采取一邊拔點,一邊撤退的戰術,由兩路的軍隊共同完成。
在撤離中越邊界之前,我軍還在邊界埋下了大面積的雷區,防止越軍在我國邊界的挑釁行為。
但是我們還是小看了越軍的蠻橫,就在同年,他們跨越我軍布置的雷區,趁著我軍大部隊撤離之際,占領了老山、者陰山等高地。
此后,我國又與越南爆發了長久的拉鋸戰,在邊境問題的歸屬上,越方一直不想在談判桌上講道理。
既然他們不講道理,我們就用武力手段讓他們講道理。
1984年,我軍正式開始奪回邊境的戰斗,這場戰爭持續了5年,嚴重拖垮了越南的國內經濟情況。
直到最后,他們大后方的軍事工廠再也沒有錢制造軍事武器,才肯作罷。
1989年,中越矛盾終于在談判桌上得到了解決,一場持續了10年的持久戰也終于落幕。
然而不少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惑,當初為什么解放軍戰士只挺進了40公里?如果再深入越南進行打擊,甚至是拿下越南的首都,后邊的戰斗或許就不會爆發了。
對于當時的國際局勢而言,事情并沒有大家想得這樣簡單。
首先,越南時候受到了蘇聯的幫扶,他們才敢如此囂張,為了防止各種意外的情況,這場戰爭必須速戰速決。
而想要在達到自衛反擊效果的情況下,更快地解決戰斗,40公里左右的距離恰好合適。
其次,如果我軍將越南的首都攻破,勢必會對越南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甚至會關乎整個國際的輿論和戰爭的性質。
正所謂做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我們的目的是候懲罰越南,而不是徹底摧毀越南。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時刻都要銘記。
最后,雖然我們才前進了40公里,可在沿途當中的拔點作戰,其實已經將越南一半以上的軍事工程摧毀,效果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期間,我國還回收了當初支援越南的物資,對越南糟糕的情況來說可謂是雪上加霜。
此后的越南一蹶不振,即使到了今天,仍舊相當落后,而我國卻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勢,活躍于世界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