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14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727萬人。求職季到來之際,半月談社情民意調查中心通過半月談網開展調查,就求職中拼人脈、就業歧視、農村戶籍、敬業等問題,征集讀者的聲音,反映當下數以百萬計求職者在求職路上的期待與心聲。截至發稿日,共有1027位讀者通過半月談網參與了本次問卷調查。
透視求職者就業夢:職業環境分量凸顯
對于七百萬畢業生和廣大求職青年,“找工作”首先意味著解決生存問題,擴大就業仍為民生之本。本次調查了解了被訪者求職的主要目標,從中發現求職者的在職業選擇中的價值取向。調查顯示,當下求職者找工作時仍看重薪酬待遇,工資收入(22%)、福利保障(16%)分別列于“最看重”前兩位。
但與此同時,被訪者對于良好的職業環境也表現出了較高的關視度,直接影響職業環境的因素,包括職業發展(13%)、實現自我價值(11%)、所在城市(8%)等選項的被選率,在本次調查中都緊隨薪酬待遇問題之后。
圖1.求職目標選擇中的價值取向
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對“個人能力”要求高,進大型國企“人脈關系”較重要
調查詢問被訪者成功應聘所在單位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什么,結果顯示,“人脈關系”和“個人能力”是最重要的兩個因素。
求職中受“人脈關系”影響最大的是大型國企,在所有被訪者中獲選率為48%,高于“個人能力”(30%)、“學歷背景”(8%)、“專業經驗”(11%)等其它選項。而面向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求職時,“個人能力”的重要性要大于“人脈關系”,二者在所有被訪者中的獲選率分別為44%和41%。
由此可見,國家公務員考試構建起公平競爭機制,為健康的社會流動提供了有效渠道,同時,“人脈關系”所占比例雖然低于“個人能力”,但總體來看獲選率依然較高。而在民營和外企求職成功的被訪者則表示,“個人能力”的重要性占據絕對優勢(57%)。
圖2.對成功求職起決定性作用的主要因素
代表聲音
我們必須從制度設計上呵護好高校畢業生進入社會起點的公平,要逐步實現“好工作在體制外”。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大學校長黃德寬
“拼人脈”糾結的背后,是求職者的無奈、社會流動的艱難
對于找工作時拼人脈這一現象,人們在觀念上并不認同,26%認為“已經成為一種新型就業歧視”,26%認為其“損害社會公正”。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行為上,近四成被訪者(38%)在本次調查中明確表示,“求職主要靠自己,但必要時會不惜代價‘打通關系’”。
圖3.對求職“拼人脈”的態度和行為選擇
讀者留言
就業公平已經成為社會焦慮的一個重要源頭。
——武漢 葉祝頤
“人脈關系少”令農村大學生求職路更為艱辛
高校畢業生無論來自城市、農村,其就業競爭力自進大學校門起,就已經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是,當求職學子懷揣學歷、文憑與夢想踏進求職考場時,看不見的“人情”“關系”因素,令部分農村畢業生的求職之旅平添幾分艱辛苦澀。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201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中指出,在畢業兩個月之后,接受調查的應屆畢業生失業率是17.6%,其中農村家庭出身的普通本科畢業生失業率竟然高達30.5%,遠遠高于城市家庭出身的畢業生。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被訪者認為農村戶籍大學生找工作時存在一定劣勢,最主要的是“人脈關系少”(44%)、“不可能‘啃老’、生存壓力大”(35%)、用工單位對應聘者的農村戶籍存在就業歧視(8%)。
讀者留言
來自農村家庭的普通本科畢業生就業最為困難。除了沒關系沒背景,很多農村大學生都有不混出人樣不回家鄉的想法,加上父母、親友對其期望過高,導致他們求職路更為艱辛。
——江蘇 楊國棟
本次調查其他數據:關于就業歧視
超過半數的被訪者表示在求職時遭遇過“學校”(30%)和“學歷”(26%)歧視;性別歧視也較為明顯(20%);戶籍歧視占15%;用工單位對應聘者的年齡也會有一定歧視(6%);而在乙肝等疾病(2%)、民族(1%)等方面并沒有太多歧視。
如果在北上廣等大城市找不到合適工作會作何選擇
對近七成的被訪者來說,北上廣并不像傳說中那么理想,如果找不到合適工作,他們更愿意“去離家近的小城市工作生活”(42%),更有很多人直接表示“不會去北上廣等大城市找工作”(27%)。期待我國城鎮化的進一步推進,為民眾的選擇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當然還是有很多人希望留在大城市,13%非常坦白的表示目前處于“大城市待不下去,回家鄉又不甘心”的狀態;11%的被訪者會留下奮斗,認為“大城市才有實現夢想的空間”;另有5%的人會考慮通過爭取考研、考博或出國上學等教育機會來扭轉局面。盡管新聞中多次報道過大學生畢業后利用所學知識去農村務農,但調查顯示目前真正會做這一打算的人還是少數(2%)。
對敬業精神的看法
七成被訪者非常認同敬業精神的必要性,50%被訪者的認同來自自身的價值觀,覺得“不管能不能加薪、升職,敬業是認真對待自己”,23%看到了敬業所能帶來的“提高職場競爭力”等正能量。有16%的被訪者認同敬業但也并不去執念,只是簡單地認為只要做喜歡的工作就自然會敬業。
同時,也有近兩成的被訪者對敬業存在負面看法,其中大部分人認為“辛苦加班不如和領導搞好關系”(12%),另有3%認為“無所謂,工作只是掙份工資”,還有2%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