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身不求無病,二處世不求無難,三究心不求無障,四立行不求無魔,五謀事不求易成,六交情不求益我,七于人不求順適,人施德不求望報,九見利不求沾分,十被抑不求申明。 以病苦為良藥,以患難為解脫,以障礙為逍遙,以群魔為法侶,以事難為安樂,以弊交為資糧,以逆人為園林,以施德為棄屣,以疏利為富貴,以受抑為行門。
愿佛光普照,法喜充滿! 愿三寶加持,福慧雙收!
更上一層樓,早登無上覺!時時心清凈,日日事吉祥 法喜充滿,六時吉祥!
在此祝各位虎年大吉!日日精進,六時吉祥! 3<_=Vyf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3,1HD_
1.說柔軟語,作慈悲事;行忍辱法,修大乘道。 |z?c>.
2.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燒手患。 Y|ErVf4
3.道人見欲,必當遠離,如被干草,火來須避。 +mC?.B2D
4.一念之正,百邪隱退;一念之差,萬劫俱來。 !o\e/HGc!
5.真修道人,當凈其心;能凈心者,可以超群。 1} ~`g ED
6.勿貴人知,勿希天應;恒一其心,必堅必正。 l OiZ2_2
7.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后有。 M2I*_pI
8.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Uh+6fE]p
9.萬緣皆假,一性惟真;圣人假借以修真,愚夫喪真而逐假。 5YYBX\MV
10.知足第一富,無病第一利,善友第一親,涅盤第一樂。 ~ 1~|/WG
11. 凡夫積善法,恭敬于三寶,身壞命終時,資神心安樂。 kW=!RX[&
12.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 /7x1Z*Hg
13.若不觀自己,則道心無所出;若不觀眾生,則悲心無所出。 Kl<NAv%j
14.人還為畜畜為人,人畜輪回古到今;不要披毛與帶角,勸君休使畜生心。 tV h"C%Vkr
15.眼不睹非法之色,耳不聽非法之聲,口不道非法之語,心不緣非法之事。 hii#kB2
16.一派青山景色優,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歡喜,還有收人在后頭。 '$ [%x
17. 有情輪回生六道,猶如車輪無始終;或為父母為男女,生生世世互有恩。 %M:$ML6b<
18. 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無益之苦當遠離,如是行者得度世。 -A zOujSS
19.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 =}YX I
20. 一片白云橫谷口,幾多歸鳥盡迷巢。 + )[@
21.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 。 AH_qZTv0{Q
22.萬事如戲,外像宛然,內心坦然。 P#D|CP/Cu
23.修道人,心要空,勞勞碌碌苦無窮;成聚壞,萬象空,世態無常若夢中;利藪名場埋后杰,愛河苦海喪英雄。 `jVRabZ0
24. 為僧:外不溫柔,則不能處世化人;內不嚴明,則又被塵世所轉。 a$Hq<~46
25.“強順人情,勉就世故”八字,誤卻人生大事。 ".2d{B
1.平日深涵養 臨時見工夫 (w:,iw#
2.現境雖有善惡 轉變在乎自己 /'5d0' ,M
3.業力由心轉變 善根在人栽培 W]bgWKd
4.生來之福有限 積來之福無窮 ^i_+ugJX
5.無智空長百歲 有德不在年高 $#p5BQQ|
6.水流原歸海 月落不離天 BxjSo^n
7.六道是苦海 三寶是慈航 l`ZL^uT
8.莊嚴三寶地 接引十方人 rzIWQFv
9.青山原不動 浮云任去來 :rQDA =Ps
10.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iL);bv W
11.萬行不如修白業 一心何苦戀紅塵 #$xtUCqX
12.眼前色相皆成幻 靜里乾坤不計春 zPp22
13.世味滋益性分損 人事便宜天道虧 =o~+R\1ux+
14.滄海納百川不溢 大鏡含萬象有余 7FcZxu\
15.非名山不留仙住 是真佛只說家常 [-VH%OM
16.欲得長壽須放生 欲得福報須布施 _ikKOU^8
17.心似浮云無所寄 事如春夢了無痕 aUZ?Ue9l>2
18.竹影掃街塵不動 月穿潭底水無痕 xIm2t~io
19.雁過空中空絕跡 花含鏡內鏡無心 *W\3cS
20.正念存舉措得當 真神定邪鬼莫侵 j[gqS%
21.道在人弘修在己 善由我積福由天 siCi+Y
22.利人時出有益語 修己常存過改心 Al*=%nY
23.道心之中有衣食 衣食之中無道心 "})OLa
24.覺后方知塵緣自累 修來始證色相皆空 ? }ff O
25.生死本是互為因果 唯其善生方能善死 (bI/s'?K
26.諸余罪中殺業最重 諸功德中放生第一 Zp{K_ec{
27.敬三寶受三皈福如江海 念一聲再一拜罪滅河沙 *=O3kUoL
28.不變隨緣十界升沉迥異 隨緣不變一心體用無殊 7ieAd/:_
29.公心若比私心何事不辦 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時 1\lZ&KX$i
30.識體輪回六趣無非父母 生死變易三界孰辨怨親 /i_FA]Go
31.暮鼓晨鐘驚醒俗塵名利客 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中人 9RS viIi$
32.菩提無樹無我無人觀自在 明鏡非臺非空非色見如來 `l70i2xcj
33.舉步向前到得此間良不易 回頭趁早須知好夢本來空 * _usVg
34.父母未生以前原無男女之相 四大分散以后唯有靈知之心 iW9
35.聽靜夜之鐘聲喚醒夢中之夢 觀澄潭之月影窺見身外之身 fX\y/C
36.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于因果 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夫心性 i3L2N~:V
37.入道場而隨喜則修行之念勃興 登丘墓而徘徊則名利之心頓盡 y5^OD63s
38.信因果者其心常畏畏則不敢作惡 不信因果其心常蕩蕩則無所忌憚 bl10kI:F
39.一杯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盡嘗 千江月總是一輪月光心殊宜常獨朗 4Xwb`?}-
40.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功德悉皆無量 五戒可保人身十善可升天界因果決定不昧 3=Uyt
41.在圣不增在凡不減妄心歇則真心 豈可隨俗浮沉 遇父言慈遇子言孝佛法不外世法 正應代佛宣化 *L Y6hph"
42.從五更枕席上參看心體氣未動心未萌才見本來面目 向三時飲食中暗練世味濃不歡淡不厭方為切實工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