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3簡是這樣的,裁為三截。還是以草書為主。其中少、馬、食、飲、水、盡、死、欲、又等的草法已臻完善。
少字的草法基本是通過連的方式。書手的個性不同,反映出來的風格也就不一樣。本簡中所表現的還算是經典的。如:
本簡中的罷字的草法應該是漢簡中最理想化的。我從漢簡中找到三個,其中兩個是在馬簡中找到的。第一個是居延簡中的,基本上沒有草化。第三個是M971簡中的,交待寫法非常清楚,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其草法軌跡。和M971的上部一樣,M43的上部也是如此寫法,二者左下部也一樣,那麼M43的右下部其簡化的程度就非常精彩了。
也可以和章草今草比較一下:
馬不但是馬圖中,也是整個漢簡中最經典的草法。
當然,馬字的草化需要一個過程,馬字的草化用了減法和簡法。減法就是減去一些部件,如減去上部兩橫,簡法就是整合、歸納、抽象一些部件,如下部四點歸為一橫。
但字左旁正在抽象,食字經典,前面已述。飲左旁已經完成草化,正走在完全草化的路上。比較一下:
水字應該是草化到位了,你看整個漢簡中的水字都是如此,即使今草,也是萬變不離其宗,只是連帶延長,線條更加流暢罷了。
和今草相比,恐字草化不徹底,但到章草中人恐字,依然是保持馬簡中的草法。如在居延簡和鄧文原那裏,但到了平複帖,就很徹底了。今草從此來。
盡和今草相比較,草化雖然不徹底,但代表著草化的方向 ,和漢代其他簡櫝來比較,已經是非常先進了。章草其實也取之於此,不妨查一下皇象和索靖。
又與上,盡得章草風流。死與還,局部草化,留下了尾巴。死的左部,還的上部,有待於繼續努力呵呵。
策字,目前我找到這一個,上面四點代表字頭,方向是正確的。今草中也有將字頭寫為三點的,這已經是規律的,源頭可能在這裏。
迫字以後再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