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百億企業的董事長曾說:
每當我面臨在董事會做決定的時候,我都希望有人可以明確地告訴我,我的決定是正確的?;蛘撸诿媾R重大決策的時候,有人可以告訴我,這個決策可能有問題。
但是,現實往往相反,在重大決策面前,董事長往往是最寂寞的那個人。作為最終決策人,他需要做出艱難而正確的決定。
如何保證我們每個決策不是私意安排,而是發自良知、合乎大道的正確判斷呢?
01
陽明先生有言:“良知是天理之昭明靈覺處,故良知即是天理?!?/span>
良知是上天送給我們與生俱來的禮物,能明辨是非善惡,只要我們啟用良知,自然會做出正確的判斷。
因此,無論是企業、家庭還是個人,正確的決定一定是依著我們的良知而做出的,因而也是符合天理大道的。如果不啟用良知,私心雜欲就會主導我們的決策,進而導致我們偏離大道。
“良知發用之思,自然明白簡易,良知亦自能知得?!?/span>所以,不用在外面找,我們隨時隨地攜帶著是非判斷的準則,依著良知做出判斷,當行則行,當止則止,既簡且易。
那么,如何啟用良知呢?關鍵是叩問良知。
首先,要放下對一些事情的執著看法,讓自己安靜下來,打開良知雷達,不思善、不思惡,以清澈的良知來觀照,良知就會給我們答案。
其次,如果有些事情一時想不通,就先安定下心來,好好睡上一覺,等到第二天清晨四五點鐘,這是良知最為清澈之時,有一個答案會映入心中,這個答案不是用大腦思考出來的,而是良知給我們的直接啟示。
“若是私意安排之思,自是紛紜勞擾,良知亦自會分別得?!?/span>良知給了我們答案之后,如果我們再用大腦進行各種思考,就會陷入私意安排的境況中,開始計較自己的得失、榮辱,那么我們又開始遠離真正的大道,等到時機成熟時,必然收獲相應的苦果。
02
依良知做決定如此重要,那么,為什么很多人無法真正達至良知呢?
陽明先生在《答歐陽崇一書》中講到:“故'君子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位’,凡謀其力之所不及,而強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為致良知?!?/span>
陽明先生告訴我們,素富貴、素患難、素貧賤,當我們遇到各種事情的時候,由于我們的力量、智慧不夠,強其所能,就是用了自己的小我,勉強用自己的一點點經驗和小我做出的決定,一定不符合大道,因而都沒有用到致良知的功夫。
因此,培養我們清澈的良知,至關重要。
陽明先生還講到:“'寧不了事,不可不加培養’者,亦是先有功利之心,計較成敗利鈍而愛憎取舍于其間?!?/span>就是說,沒有做出好的決定,是因為有功利心。用功利心做出的決定,一定是計較了得失、成敗、愛憎、取舍,這些都是小我做的判斷。
一個人若能良知清澈,定會當行則行,當止則止,清楚地做出判斷。
03
那么,如何培養我們清澈的良知呢?
“凡學問之功,一則誠,二則偽。凡此皆是致良知之意欠誠一真切之故。”
何謂“誠”,何謂“偽”?
好的起心動念為誠,不好的起心動念為偽。
當我們做決定的時候,如果起心動念有怠惰之心、嫉妒之心、私欲之心等等,那我們就遠離了天理良知,就會出現“偽”,我們也終將獲得一個錯誤的決定。
當我們選擇在起心動念處種下良善的種子,以良善的起心動念決定當下的行為作用,必將收獲良善的反作用,這就是“誠”帶給我們的能量,我們也終將獲得符合天理良知的正確決定。
起心動念之間的誠與偽,構成了人生的分水嶺。誠于己,必能信于人。因此,培養清澈的良知,就是讓我們隨時隨地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在起心動念處誠于良知。
真誠是一種偉大的力量,誠于當下良知給我們的答案,我們將收獲正確的決定,所有正確的決定匯聚起來,就是一個光明且美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