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期龍泉窯生產的鬲式爐,一直以來都是大家公認的宋瓷名品,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拍賣中出現的南宋龍泉窯鬲式爐,許多都帶有日本的傳承記錄,并且有相當一部分品質不賴。
2018紐約佳士得
成交價 18.75萬美金
2019倫敦蘇富比
成交價 10.625萬英鎊
2012香港佳士得
成交價 74萬港幣
2016年香港嘉德 南宋龍泉窯鬲式爐
成交價 70.8萬人民幣
來源:日本私人珍藏;日本松下幸之助舊藏,1960年代入藏;日本東京zenta舊藏
這些鬲式爐往往會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唉,就是配有一個精致的鏤空銀蓋。似乎在日本,無論是收藏機構或者私人都非常喜歡收藏龍泉鬲爐。
那日本人喜歡龍泉窯鬲式爐到了什么程度呢?一個真實的故事,足以說明。
上世紀初,日本最大的古董商之一繭山龍泉堂的創始人,繭山松太郎,就是靠著一只南宋龍泉窯鬲式爐發跡的。繭山松太郎從16歲開始,就在富山市古物店做學徒。18歲到東京著名的古董商神通由太朗門下,繼續學習古董經營。22歲時,繭山從神戶乘船前往中國古都北平,尋找機遇。
此時,繭山雖已入行多年,生意卻生并沒有多大起色,一直到了1908,這名26歲的年輕人,遇到了他從事古董生意以來,質量最高、最令他滿意的一件南宋龍泉鬲式爐,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將這件器物收入囊中。功夫不負有心人,繭山在中國買下的這件鬲式爐,后來以高出購入價數倍的重金,轉手出售給了一名京都美術商。而繭山松太郎的古董生涯,也因為這只鬲式爐,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龍泉集芳》收錄
繭山龍泉堂經手的南宋龍泉窯鬲式爐
因為一只鬲式爐締造古董神話,這大概也只能發生在日本了。要說宋代各窯口生產的各類香爐也不少啊,日本人為什么偏偏對是龍泉窯的鬲式爐一心一意,情有獨鐘呢?
這主要還是離不開“青瓷”與“香道”這兩個關鍵詞。
日本對于龍泉窯的喜愛由來已久,是他們最為推崇的一個青瓷種類。日本共有8件被評為國寶的中國陶瓷,其中除了5件天目茶盞,還有3件花器,它們無一例外,均出自龍泉窯。
左:東京ARUKANSYUURU美術財團 南宋 龍泉窯青磁下蕪瓶
中: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 南宋 龍泉窯青磁鳳凰耳瓶
右: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元 龍泉窯青磁鐵斑文瓶
更有不少大名物、重要文化財,也都能見到龍泉窯的身影,可見對龍泉青瓷的審美,在日本文化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位置。
香爐
南宋龍泉窯青釉鬲式爐
重要文化財
日本圓覺寺藏
南宋龍泉窯青磁袴腰香爐
出光美術館
南宋龍泉窯青磁“千鳥”
重要文化財
名古屋德川美術館藏
花入
南宋龍泉窯青瓷鳳凰耳瓶 銘千聲
重要文化財
陽明文庫
南宋龍泉窯青磁鳳凰耳瓶
重要文化財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青瓷筒形瓶 銘大內筒
重要文化財
根津美術館藏
而我們發現,在這些有名氣、高品質的龍泉窯中,花器與香爐占據了主流。像鳳耳瓶、鬲式爐等器型極受歡迎,有著很高的出鏡率,這些龍泉窯中的名品,就像是明星產品一樣,只要有條件,日本藏家們恨不得人手一只。
為什么日本人對于龍泉窯的收藏口味如此專一又單一呢?
其實,日本自戰國時期開始,各地的領主,也就是大名們,興起了一股收藏茶道具的風潮,大名物的概念也由此產生,戰國時期的幾位大將軍,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豐臣秀吉,無一不是狂熱的茶道的愛好者。不過,對于茶道具的收集,并不單純因為他們喜歡收藏,而是希望借由這些茶道具達成政治目的,他們需要以茶道來控制王道。
德川家康/織田信長/豐臣秀吉
這些珍奇的大名物需要通過極大的財力、人力來完成收集,普通人是很難觸碰到的,只有擁有實際權力的大名們,才有這樣的實力網羅天下名物。所以大名物十分昂貴,是財富的濃縮,更是權力的象征。
這一獨特的時代文化現象,在日本影響深遠,一直到近代,日本的財閥們也會將“茶道具”視為一個重要收藏門類,可以說它們代表了日本文化的核心。
所以,如果今天大家去參觀日本各大博物館、美術館,幾乎都能看到來自中國、日本、朝鮮的茶道具。
巖崎彌之助與靜嘉堂文庫美術館
出光佐三與出光美術館
根津嘉一郎與根津美術館
不過,除了茶盞、茶入、水指這些明確服務于飲茶的道具。花器、香具,似乎是分屬于日本花道、香道文化中的器用嘛。說了半天,這茶道具和香爐能有什么關系呢?
日本的香文化最早從中國傳入,自唐代伊始,鑒真和尚東渡日本,不僅將佛教傳播到了日本,同時也帶去了與佛教關聯密切的各類文化、儀軌。佛前供奉常常供奉了香、花、燈,這與中國當時的文化是基本一致的。
人們認為香可祛邪,凈化環境,寺院的香供養成為日本香文化的源頭,并由宗教逐漸滲透到了日本貴族階層的生活之中。平安時代的兩部文學著作《源氏物語》、《枕草子》中,均記載了那一時代上流階層的生活起居中熏香的情景。香可以用以薰衣,美化室內空氣。是風雅、講究的代名詞。
而到了江戶時代,由于茶道的盛行,在茶道之中的添香、添炭的禮法也逐漸形成。日本茶席的用香頗為講究,按季節分為爐香(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和風爐香(每年5月至10月)。
爐香一般使用合香,是一種由沉香、麝香等等,用蜜調和制成的香丸。盛放合香,多用陶瓷質地的香盒。
沉香
東京國立博物館 法隆寺獻納寶物
檀香
東京國立博物館 法隆寺獻納寶物
陶瓷香合
根津美術館藏
茶會開始前,用香爐熏香等待客人的到來,待茶室中淡淡的香氣彌漫開來,圖案精致的鏤空銀蓋中緩緩出煙,客人進門那一剎,美妙的感覺就可想而知了。
江戶時代《君臺觀左右帳記》第五卷
東京國立博物館
茶道是日本不可忽視的文化主干,而像書畫、花道、香道,常常需要圍繞這個主干,營造出一個高于生活的藝術場景。所以寬泛來說,花器、香具都屬于“茶道具”的范圍,它們常常會服務于同一個場景。
對于龍泉青瓷的狂熱追捧,加上香道中的應用需求,決定了日本藏家會在龍泉窯中挑選香爐。而相比其他造型的香爐,鬲式爐在宋代就已經堪稱是香爐之王了,這種由陶器、青銅器演變而成的器型,極為簡約,造型的線條,三足的出筋,讓我們在一件陶瓷上看到了青銅器的氣度,而釉面淡淡的玉質感又充滿了溫和的觀感。
西周晚期 杜伯鬲
故宮博物院藏
無論是造型還是對于釉色的追求,南宋龍泉窯鬲式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宋代文化的精髓,同時也寄托著日本對于宋代文化傾慕的一種情結。好了我們本期的私房話到這里就結束了,不知道在我們收集的這些鬲式爐中,大家最喜歡哪一件呢?或者在你心里有沒有一件印象深刻的南宋龍泉窯鬲式爐呢?歡迎大家給我們留言,下期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