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2
單色釉也稱“純色釉”或“一道釉”
本場之中,器物流暢的曲線與釉色的相合
充分證明了“大道至簡”的素雅
渾然天成,極致純凈
單色一賞
清雍正 祭紅釉盤
D:20.6cm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祭紅釉為著名的銅紅釉品種,曾于明代中后期一度失傳。清康熙朝,景德鎮(zhèn)御窯廠開始復燒此品種,于雍正朝燒制工藝漸趨成熟,并在皇帝的督促下達到頂峰。
雍正時期祭紅釉盤見有內(nèi)外滿施紅釉、內(nèi)白外紅兩種。本品為前者,內(nèi)外壁滿施祭紅釉,發(fā)色濃厚鮮艷,底足白釉泛青,款識書寫規(guī)整,為典型雍正官窯之寫法,口沿“燈草邊”和釉面微現(xiàn)橘皮紋等現(xiàn)象,乃追仿永宣紅釉器的效果,殊堪珍藏。
清乾隆 窯變釉天球瓶
H:21.5cm
窯變色發(fā)展至清已經(jīng)被視為祥瑞,因燒制難度較大頗為珍罕,唐英于《恭進上傳及偶得窯變瓷器折》云:“奴才在廠制造霽紅瓷器,得窯變圓器數(shù)件雖非霽紅正色,其釉水變幻,實數(shù)年來未曾經(jīng)見,亦非人力可以制造。故窯戶偶得一窯變之件, 即為祥瑞之征,視同珍玩。”
此瓶形制簡約,以釉色取勝。其窯變釉潤澤,寶光晶瑩,呈色異常美妙,如風動云霞,變幻旖施。
長頸制品,燒造周正不偏者,極為難得。而本件頸部挺括,形制周正,端莊大方,亦是難得。縱觀本品,意趣無窮,巧奪天工,陳于廳堂,可得詩心雅氣。
清中期 紅釉膽式瓶
H:12cm
此件瓶直口,細長頸,溜肩,鼓腹,圈足。因形似懸膽,故名膽式瓶。通體施高溫銅紅釉,釉面瑩潤色澤深沉。圈足內(nèi)施白釉,膽式瓶屬于陳設用瓷,一般用于插花。
本件整體胎體堅致,線條流暢挺括,釉色沉靜,陳于廳堂,極具雅趣。
清道光 胭脂紅釉盤
D:18.4cm
款識:“大清道光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低溫入窯火,染就胭脂色,胭脂紅以“紅若赤霞,赧如少女”可謂獨步瓷壇。
本品內(nèi)外壁滿施胭脂紅釉,釉面晶瑩潤亮,鮮艷奪目,口沿顯現(xiàn)一道“燈草邊”,形制周正。
道光一朝所書款識大多為三行篆書款,而本品為雙行楷書款較為少見,可見本品之珍稀。
清晚期 爐鈞釉小花觚
H:12cm
記錄:香港拍賣行,1995年1月14日,編號90(三件之一)
青銅觚是商代青銅酒器,同時也是禮器。
本品造型取自源商周青銅花觚,器身作三段式,喇叭形口,圓腹鼓起,足脛外撇,造型古樸大方,通體施以爐鈞釉,釉彩自然流淌,藍、紫等色自然交織熔融,色彩斑斕、典雅瑰麗。
本品器型規(guī)整,雋秀挺拔,陳于廳堂,典雅怡人。
清中期 豇豆紅釉鏜鑼洗
D:11.8cm
豇豆紅釉鏜鑼洗為八大碼之一,為典型文房用品。
《飲流齋說瓷》有云:“豇紅之所以可貴者,在瑩潤無比,居若鮮若暗之間,妙在難以形容也”。
此洗呈鏜鑼式,器型飽滿圓潤,線條流暢,內(nèi)壁施以白釉,釉泛青白,外壁所施豇豆紅釉,濃艷深沉,點點苔點綴于期間,清新典雅。陳于書房,可伴詩華。
清中期 紅釉三陽開泰水盂
D:12cm
水盂又名水中丞,據(jù)晚明著名清賞家文震亨《長物志》記載:“水中丞以銅性猛,貯水久則有毒,易脆筆,故必以陶者為佳。”故文人雅士歷來對瓷質(zhì)水盂情有獨鐘,置于齋室案頭,實為佳妙之事。
拍品器形小巧可人,呈扁圓形腹,外壁施以紅釉,間以褐釉分割釉面,若陰消陽長,呈三陽開泰之式,實為文房案頭之雋品。
清乾隆 紅釉谷倉式水丞
D:10.5cm H:8cm
拍品形制細巧,較為巧思。呈顯谷倉式造型,蓋面上隆起,中間凸起圓口,束腹,下承圈足。其外壁施以紅釉,釉層單薄,較為淺淡,口、肩、脛部凸顯白色。整體釉面光潔瑩潤,胎體堅致,形制端莊周正。
希望對藏友有所幫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興趣。少走彎路,關于民間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們都會有疑問和顧慮,但是還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觀事實,實事求是,以誠相待!你的一份認可才是重要的。
講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求真務實》
國內(nèi)一線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全國國有文物商店交易會)藏品征集(yelin10723 葉老師)
征集項目:近現(xiàn)代書畫、古代書畫、當代書畫、油畫雕塑、古董珍玩、紫砂藝術、銅爐佛像、瓷板畫、印章、玉器等;(錢幣、郵票勿加,暫不征集)
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鑒者傻,以藏學師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緣友者雅,以藏養(yǎng)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