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新年到!市井百姓們放鞭炮迎新年,文人們畫畫迎新年,過富貴風雅年!慶賀新年有專門的畫嗎?除了人們熟悉的“年年有余”、“招財進寶”,還有……?在中國古代繪畫中,文人畫家的“歲朝圖”就是專為慶賀新年而作的畫;在現(xiàn)代,又成了探索古代年俗的文獻庫。
從宋代開始,歷朝歷代留下許多精品《歲朝圖》——“民俗歲朝圖”、“歲朝清供圖”。本文將導覽《歲朝圖》,帶給讀者喜氣,祝愿大家過個富貴風雅年!
清供雅玩入畫 《歲朝清供圖》
古代文人過年也是有講究的,他們在新年期間擺“清供”,畫“清供圖”,久而久之,“清供圖”就成了中國文人畫的一個特殊題材。
慈禧太后之寶《歲朝圖》
“清供”,即清雅的供品,也有人稱之為清玩。最早是供香花蔬果,后來發(fā)展開來,有人也將金石、書畫、古董、盆景都參與在內,再演變到最后,“歲朝清供”就成了新年之際將一些雅玩陳列于書齋、案頭,不一定當做供品了。有些畫家就將這些富寓意的東西作為描繪對象,稱為《歲朝清供圖》。懸掛于室,既自賞清高,也與來訪高朋雅士共享。這樣的雅興,歷史悠悠,長達千年。
我們這個年代,雖然可能還存在著文人雅士,然而,多數(shù)人案頭擺的是電腦了。
歷代文人雅士各具自我風格與特色的《歲朝清供圖》
先介紹一幅反映時代特色、融會中西畫風的《歲朝圖》,清·張為邦的《歲朝圖》。
清 張為邦《歲朝圖》
張為邦(參注)是揚州人,曾跟郎世寧學習西洋畫法,所以他的《歲朝清供圖》的手法十分接近古典派油畫,畫面沒有留筆觸。在細致的涂抹中,明暗變化、色階的轉換幾乎完全不著痕跡,這般苦心經(jīng)營的結果,不但花瓶的外觀給人一種實體、厚重感,而且瓶身的色澤還透出國畫少有的醇厚,觸手溫潤,細看還微微地透出“開片”(冰裂紋),從而予人一種高雅價值感。
張為邦這幅《歲朝圖》的花葉用同一手法處理,也一樣逼真生動。復瓣花朵的外形圓實、層次分明,葉片自然有序地重疊交織,既有西畫的真實感又富有中國畫的蘊藉含蓄之美。一旁的方形盆栽植著蘭花、靈芝、湖石,象征“芝蘭永壽”。
“清”“吉”雅趣的《歲朝清供圖》
《歲朝清供圖·鏡心》
畫家在描繪“清供”時,除了經(jīng)營藝術形式之外,還可以考慮如何透過各種物象的搭配,傳遞出吉祥寓意。下列提供二幅明、清名家力作,同樣是展現(xiàn)“芝蘭永壽”意涵的《歲朝清供圖》,以供欣賞清玩。
明末清初:八大山人《芝蘭清供圖》
八大山人是明宗室之后,明末四僧(也稱清初四僧)之一。因國破家亡,長期郁抑致使他的性格變得孤傲不群。他的畫作也因而形成極特殊的風格。他筆下的鳥兒很多都是單足站立,白眼向天。他畫中“八大山人”的署名更是一絕,看起來似哭又笑,哭笑不得。
八大山人這幅《芝蘭清供圖》則是難得的賀福之作,以靈芝和蘭花入題入畫,以“芝蘭永壽”賀福新年,傳遞傳統(tǒng)中國年的意涵。在風格上,相對于上述張為邦《歲朝圖》的寫實手法,則呈強烈對比。《芝蘭清供圖》全然以中鋒的運筆,風格精簡,穩(wěn)重中灑脫奔放。
清 八大山人《芝蘭清供圖》
畫中以極沉、極緩的枯筆走速勾勒而出的瓶身,宛如一座穩(wěn)重小山,正好承載了瓶上動勢十足的蘭花和竹子。古花瓶中的竹葉及蘭花、小盆中的靈芝,時而奔放、時而凝斂--奔放時,濃墨豪情干云、如劍似戟;凝斂時,淡然寧靜、圓融自適,構成了一個張力無限的小世界。蘭竹、靈芝和古瓶,看似單純而靜止,其實在快與慢、動與靜速度交錯的筆意中,時空交會的韻味也自在地流轉,“芝蘭永壽”賀福新年的意涵,也跨越古今流轉不息。
清 沈煥《春元如意圖》
沈煥的《春元如意圖》展現(xiàn)“清”“吉”的意象。以勾勒手法貫穿整個畫面,讓人感覺在精致中另有一種雅趣。首先是松竹梅,象征歲寒中不懼霜雪的貞寧意志。在這個清吉的如意圖中,也包含了象征“芝蘭永壽”的蘭花、靈芝、湖石等祥瑞的供品、雅玩,表示開春元日賀壽之意。
清 沈煥《春元如意圖》
附注:張為邦父親是張震,在康熙、雍正兩朝供職于宮廷。張為邦步父親之路,在雍正之朝時也進入宮廷,成為供奉畫家。張為邦又推薦兒子張廷彥奉宮廷入畫院,張氏祖孫三代成為供奉宮廷的繪畫世家。
有關這一家三代供奉宮廷畫院的情況,清代周道的《讀畫輯略》中有這樣的記載:“畫貓狗,名重一時。山水、界畫樓閣、花鳥以及寫生,俱稱入格。自維邦(為邦)父子俱供奉畫院。
孔小瑜 《清供圖》(1930年)
文案編輯:霞客說歷史
文案審核:霞客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