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與火之歌》里君臨城的原型是拜占庭帝國的君士坦丁堡。
《冰與火之歌》中君臨城面臨的黑水河之戰(zhàn),和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的海戰(zhàn)十分的相似,當時君士坦丁堡的小船向阿拉伯海軍噴灑了希臘火的燃料,城墻上發(fā)射了上萬支弓箭,引燃了阿拉伯的船,最終取得了勝利。這段歷史也變成了《冰與火之歌》君臨城用“野火”逆轉(zhuǎn)戰(zhàn)爭局面的情景。
《冰與火之歌》中的黑水河之戰(zhàn)
拜占庭和阿拉伯的海戰(zhàn)
君臨城是一座臨近海域的城市,這與君士坦丁堡的地理位置是吻合的,從劇中頻繁出現(xiàn)的高聳尖塔,低矮的紅磚住宅也有現(xiàn)在伊斯坦布爾的影子。不過這只是劇中城市的隱喻,《冰與火之歌》真實的拍攝地點是在克羅地亞的杜布羅夫尼克。
《權(quán)利的游戲》中的君臨城
君士坦丁堡
為了更好地了解這座君士坦丁堡,我們截取陳老師這幾期《巨人的文明》系列視頻里的介紹,講述拜占庭帝國的榮辱興衰。
羅馬建筑史《巨人的文明》第20集-拜占庭時代
誕生
公元 330 年,君士坦丁做出了一個改變西方世界歷史進程的重大決定——遷都拜占庭(Byzantium)。
拜占庭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希臘殖民城市,地處歐亞交界線, 扼守著黑海與地中海的交通咽喉,三面臨海,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由于這里靠近帝國最富庶的東部地區(qū),特別是靠近最令帝國頭疼的東方強敵,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君士坦丁決定遷都。
他騎上戰(zhàn)馬,親自為未來的首都劃定城墻位置。他要讓這座城市—— 從現(xiàn)在起被稱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變成新羅馬,以取代那座不再適應(yīng)新時代的舊羅馬。
這座新首都擁有舊羅馬所擁有的一切:巨大的廣場、宮殿和競技場。但是在這里,人們卻很少能見到傳統(tǒng)的神廟。人們所見到最多的,并且還在越來越多的,卻是一種以前從未有過的建筑——基督教堂。
西方歷史即將由此進入轉(zhuǎn)折的十字路口,羅馬的輝煌已經(jīng)被拋在身后,一個全新的基督教時代即將來臨。
興盛
公元 527 年,查士丁尼(Justinian I,527—565 年在位)成為東羅馬帝國皇帝。雄心勃勃的他決心奪回西帝國,恢復帝國榮耀。
公元 533 年,他派出大軍遠征,首先奪取了汪達爾人(Vandals)盤踞的非洲,而后經(jīng)過長達18 年的反復爭奪,最終于公元 553 年擊敗了東哥特人,恢復對意大利的直接統(tǒng)治。表面上看起來,羅馬帝國再次獲得了統(tǒng)一。
哥特戰(zhàn)爭
然而,為這個統(tǒng)一所付出的代價是極為昂貴的。在長期的戰(zhàn)爭中,羅馬五度易手,其中三次被慘烈圍攻,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摧殘,人口損失大半,包括輸水道在內(nèi)的基礎(chǔ)設(shè)施損毀殆盡。
偉大的羅馬從此成為歷史,一直要等待整整 1000 年之后, 才能在文藝復興的浪潮中再現(xiàn)輝煌。
在查士丁尼統(tǒng)治的這段時間,拜占庭建筑活動十分旺盛,并且在西亞的磚拱技術(shù)上發(fā)展了成熟的三角形帆拱式穹頂。
先運用這一帆拱穹頂新技術(shù)的是歷史上最偉大建筑之一的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
公元 532 年,一場由暴亂引發(fā)的大火將君士坦丁堡的中心城區(qū)化為灰燼,最初由君士坦丁的兒子建造的巴西利卡式大教堂也被火焚毀。暴亂平息后,查士丁尼立即下令重建大教堂。
工程由來自小亞細亞的杰出數(shù)學家安特米烏斯(Anthemius)和建筑師伊西多爾(Isidore)負責。公元 537 年,大教堂建造完成。但是由于穹頂過于扁平,不久之后就在公元 558 年局部倒塌了。
查士丁尼委托伊西多爾的侄兒伊西多里斯(Isidorus the Younger)重建穹頂,終于在公元 562 年將新的穹頂建造完成。
新的大教堂采用巴西利卡式和集中式相結(jié)合的新型式樣,或者可以稱之為穹頂巴西利卡式。
直徑 31.9 米的大穹頂通過帆拱支撐在方形大廳四角的四個大柱墩上。在東西方向上,中央穹頂?shù)膫?cè)推力由層層跌落的半穹頂逐級化解;在南北方向,則由四堵長18.3 米、寬 7.6 米的墻牢牢地抵住帆拱和柱墩以使穹頂穩(wěn)固。
由于這個時候羅馬混凝土技術(shù)已經(jīng)失傳了,加之西亞地區(qū)本身就是磚拱的發(fā)源地,所以這座大穹頂并不像羅馬萬神廟那樣采用混凝土澆筑,而是用磚砌筑的。
光線從 40 道磚砌拱肋間的小窗子射入,看上去似乎整個穹頂都漂浮在 56 米高的空中。
那個時代有名的歷史學家普洛可比烏斯(Procupius,550—554)描述說:“(這座穹頂)似乎不是置于底下的石造建筑之上,而像是用懸掛在天空高處的一條金鏈鉤住似的。” 其給人的匪夷所思的感覺甚至超出了直徑更大的羅馬萬神廟。
據(jù)說,查士丁尼在目睹這一人力所為的杰作之后激動地低聲自語:“榮耀歸屬上帝,它教誨我完成如此偉大的工程!哦!所羅門王啊!我已勝過了你!”
落幕
意大利永久失去的同時,拜占庭帝國先是在東方同波斯人作戰(zhàn),而后又與公元 7 世紀興起的穆斯林阿拉伯軍隊作戰(zhàn),喪失了中東和北非的全部土地。
面對危機局面,拜占庭帝國向基督教兄弟的西方伸出求援之手。
1095 年,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Pope Urban II,1088—1099 年在位)向西方各個國家發(fā)出號召,組織十字軍討伐穆斯林,并許諾參加者“罪得赦免”。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從 1095—1192 年,西歐各國的基督教騎士們先后進行了三次十字軍東征,成功收復了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并在這里建立了基督教拉丁王國。但是垂涎于君士坦丁堡財富的威尼斯人卻將第四次十字軍的目標指向君士坦丁堡。
在君士坦丁堡內(nèi)部叛亂勢力的引導下,1204 年,十字軍悍然攻陷并洗劫了基督教拜占庭首都。
十字軍攻擊君士坦丁堡
威尼斯人從君士坦丁堡搶劫大量財物回威尼斯
參加入侵行動的一位法軍將領(lǐng)在談起當他們這些不久之前還是野蠻人的十字軍抵達君士坦丁堡——人口比當時西歐最大城市要多足足 20 倍——時的感受中寫道:
“那些從未見過君士坦丁堡的人們,現(xiàn)在瞪大著眼睛, 因為他們不能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會有如此富有之城。他們看見巍峨的高墻和壯麗的尖塔圍繞著整座城市,宏偉的宮殿和高聳的教堂多得令人難以置信。我們中間凡是見到此景者都毛骨悚然而抖顫。我們所從事的攻擊,自創(chuàng)世以來,從無人有過此等功業(yè)。”
但這種“功業(yè)”實在應(yīng)該算是基督教歷史上空前的丑聞。遭此意外打擊,拜占庭帝國元氣耗盡,再也無力抵抗穆斯林的蠶食。1453 年 5 月 29 日,四面受圍只剩下最后一座孤城的拜占庭帝國終于到了最后的時刻。
穆罕默德二世(Mehmet II,1444—1481年在位)統(tǒng)率的奧斯曼土耳其大軍攻入君士坦丁堡。羅馬帝國最后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Constantine Ⅺ,1449—1453 年在位)英勇地戰(zhàn)死城下。
從愷撒和奧古斯都時代起,已經(jīng)持續(xù)了整整 1500 年的羅馬帝國終于落幕。
-End-
趕圖娘
可愛又迷人的學霸
《巨人的文明》已經(jīng)在B站、愛藝和優(yōu)酷上線,歡迎觀看。
優(yōu)酷:http://t.cn/RdQWcix
陳文捷老師所著的《西方建筑的故事》系列叢書第一部《文明的搖籃》預計將于2018年年底出版,主要介紹古代西亞、埃及和希臘的建筑和歷史故事。同期還將制作播出同名公開課。敬請關(guān)注。謝謝收看。
《巨人的文明》書籍
請到我們的微店購買
《巨人的文明》陳老師簽名版
目前在建筑學院全網(wǎng)獨家發(fā)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