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思是做學問者首先要登高望遠、勘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指的是為學者必須堅定不移,付出辛勤勞動,對知識孜孜以求;三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指經過反復追尋、研究,下足功夫,自然會豁然貫通、有所發現,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
學習刻印,也需經過這樣三個階段。且讓我們通過陳士嘉的這篇《初學刻印三部曲》,來了解每個階段的學習要點和注意事項。篆刻藝術雖高深但并不莫測,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篆刻的認識階段,祝大家在學習過程中能不斷有所收獲。
刻印之前,首先應該對篆刻藝術的各個方面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例如:什么叫做篆書? 石章有那些類別?篆刻工具包括那些?
還應該了解選擇哪些必備的篆刻工具用書,選讀那些優秀的、有代表性的印譜和書法篆刻方面的書籍,最好能讀一些篆刻方面的發展史,像篆刻的起源,各種流派的發展、風格特征等,這方面的知識懂得越多越好。
什么叫篆書?
篆書,又稱篆文、篆體,是一種中國書法樣式。中文書寫這古老樣式,現今仍然經常用在藝術家之印。
篆書,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大篆被認為在周宣王期間以籀文的形式系統化。它們以垂直規則出現的瘦長字體描繪。小篆在中國第一皇帝秦始皇的王朝期間由李斯系統化。
古人認為篆書為倉頡所造,其實是不可信的。一種文字的產生是要經過一個較長的醞釀發展過程的,不可能有一個人在短時期能完成。但這個傳說也為篆書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篆刻工具包括那些?
1、刻刀:刻刀分鎢鋼和白鋼刀,初學者建議使用白鋼刀;2、砂皮:用于印面打磨印床;3、印材:可供刻印的材料很多,自古就有金、銀、銅、玉、象牙、水品、竹木、石等,但以石質材料刻印最為理想;4、篆刻筆:一般是小號的毛筆用于寫印稿;除此之外還有印床(防止拿不穩石材)、史紙,拓包,印泥,牛筋墊等。
印章有哪些類別?
按篆刻形式分類,有陽文(朱文)印、陰文(白文)印、陰陽印;按印材材質分類,有石章、玉章、角章、銅章等;按印章形制分類,有單面印、多面印、套印等;按印章用途分類,有私印、官印(包括急就章)、封泥等。分類形式多樣。
能否推薦一些篆刻工具書?
小編精選了3本篆刻工具書供大家選擇!
該書收入本字典的清代書法家篆隸墨跡,計有二百四十多人的各種字樣。并且依'書法字典'而不是'篆隸字典'的藝術立場;每一字的書法字樣,包括各種粗細、大小、線質、筆法,皆歷歷可按,可以說是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更重要的是:在其中不但可以看到一流名家的杰作佳構,還可以看到許多名不見經傳的三流小名家的書法風采。有些小名家的書作,其水準并不在大師名家之下。
《古籀匯編》匯集甲骨刻辭、鐘鼎款識、周宣石鼓、秦漢吉金以及古璽、古陶、古幣、古兵器各種文字,共約三千個單字,重文三萬余個,是一部集大成的篆文工具書。
『籀文』又稱『籀書』、『大篆』。戰國時秦國使用的文字及秦統二八國后之文字稱為『小篆』。編者認為『小篆』、『繆篆』均源于古籀,與古籀文相合,所以定名為《古籀匯編》。
引編分正續兩編,正編為殷周金文,續編為秦漢金文。集録以彝器飲識為主,兵器鏡鑑附焉。璽印泉幣應另為專編。摹寫之字據拓本或影印本為多,西清古鑑等書變易大小者,原器剝蝕模糊者闕焉。
END
我們致力于推廣權威、專業知識,如涉及原作者權益,請聯系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