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跑者通過跑步減肥成功,體型和體重都已經很標準了,但是腰腹部卻始終會有一點點贅肉。
為什么我都達到跑馬拉松的訓練跑量了,卻還是會有一點點肚腩呢?
的確,腰腹部是全身最難減的部位,也是脂肪的最后防線。如果你能把腰腹部這些殘存的脂肪給減掉了,那就意味著減肥事業徹底的勝利了。
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往往最后一仗是最艱辛的。
比如年齡,我們很多跑者都是人到中年才開始跑步,這個時候的基礎代謝相比畢業時已經大大下降了。人在25周歲以后基礎代謝就會慢慢變小,那也就意味著即使和原來吃的一樣多,也會慢慢變胖。即使你有一定的運動量,也只不過是彌補了和年輕時的那點缺口。
尤其是女性,隨著年齡增長雌性激素和黃體酮的分泌量會降低,同時,睪丸水平也開始緩慢下降。這些激素的變化導致女性腹部脂肪的囤積。
也就是說,中年人若是想要得到和那些年輕人一樣的身材,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為減掉頑固的腹部脂肪,就需要增加鍛煉量。進行高強度鍛煉減掉的腹部脂肪比做低強度鍛煉要多,全力以赴的高強度鍛煉可以在短時間內燃燒掉更多的脂肪。
但是單純的高強度的跑步、單車等有氧運動對于最終減去那些腹部脂肪,效率較低。這個時候,需要增加力量訓練。所以,要想徹底減掉小肚腩,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相結合的復合式訓練才是關鍵。
跑步是很好的有氧運動,能有效的減去脂肪,讓你瘦下來,變得苗條。但是這種瘦是全身的瘦,無法對局部進行雕琢。通過增加有針對性力量型阻抗練習,如針對腹部的卷腹和平板支撐,對于減去小肚腩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時,力量訓練能增加肌肉重量,使身體在安靜狀態下消耗更多熱量。
如果你想減掉小肚腩,那么老王建議跑步是跑一休一,休息的那天可以做一些有針對性的腹部訓練,這樣鍛煉,會有一個交叉性,既能增加腹部局部塑形的效率,又能保證下肢不會被疲累到,鍛煉也比較全面。
有氧減脂,無氧塑形,這才是對付小肚腩最好的一種運動方式。
但是,運動只是減去小肚腩的一個方面,如果你平時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不注意的話,可能就會讓運動的效果付諸東流。
很多人雖然一直運動,但是依然有“游泳圈”的原因并不是運動量不夠,而是吃得太隨意了。
很多人有一種“我跑了那么多,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和“吃下去的我都能把它跑掉”的觀念。
晨跑后以油條、小籠包、生煎和餛飩作為早餐;正餐時除了米飯、面條,也不回避油炸食物和高脂肪食物;平時對冰淇淋、奶油甜品也從不拒絕。
這樣的吃法,一方面低估了食物所蘊含的的卡路里,往往會攝入過多的熱量;另一方面高脂肪、高碳水的食物每次都在填充著你辛苦消耗掉的脂肪,卻沒有攝入充足的蛋白質來填充你全身的肌肉的消耗。
這種隨心所欲的吃法很快就會讓你的身體就成為一個高脂肪、低肌肉含量的體型的人,所以雖然你跑了很長時間,腰腹部卻還有“游泳圈”。
如果不重視飲食結構,需要補充的沒有補充,不需要補充的卻大量攝入,就會導致身體內部結構比例的失衡,反映出來就是鍛煉效果差,甚至不進反退。那么如何正確是吃呢?
首先,拒絕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如市售的肉包、餛飩、甜品、所有油炸類食品等。平時到超市購物時養成看成分表的習慣,對于脂肪含量和糖分含量很高的食物一律不買。
其次,選擇優質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品種選擇上盡量選擇燕麥、糙米等這種低血糖生成指數的食物。因為這類食物消化很慢,葡萄糖釋放緩慢,對血糖變化的影響很小,所以胰島素分泌也較少。體內過多的胰島素會阻礙脂肪燃燒,促使多余的葡萄糖轉化成脂肪,還會造成食欲亢進更容易餓。多食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能提供很好的飽腹感,每天都要吃。
最后,訓練后要注意補充優質蛋白質,如牛奶、雞蛋、牛肉、雞胸脯肉、魚類等。烹飪方法選擇無油的清蒸或烤箱烤,蛋白質是身體恢復和肌肉修復的必須營養素,所以一定要保證攝入。
所謂 “三分練,七分吃 ”,吃是很重要的一塊,直接影響鍛煉效果。低脂、低糖、低鹽的飲食習慣是現代營養學所倡導的,科學的飲食結構也是跑步成績的提高、對減肥的成功以及個人體型的有力保障。我們可以“猛練猛吃”,但絕不能“猛練亂吃”,吃得科學合理才會事半功倍。
另外,睡眠和腰圍也有一定關系。美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經歷16年、針對近7萬名女性的研究發現,睡眠時間少于5小時的人體重增加13.6公斤以上的可能性比睡眠時間多于7小時的人高出30%。
如果你平時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那么增加睡眠時間這有助于腰圍的減小,成年人夜間睡眠時間應該在7-8小時。
要減去小肚腩,走到減肥的終點,方法只有是:有氧運動+無氧運動+科學的飲食。也就是有氧減脂,無氧塑形,嚴格的飲食配合,才能擁有平坦緊致的小腹和體型。
如果今天的文章對你有用,請給老王和小麥點個贊,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