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稱陽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和軍事家。王陽明一生坎坷,歷經磨難,但崇德尚義,文韜武略,成就卓著,尤其是他創立的“心學”體系,在明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響深遠,也因此與儒學創始人孔子、儒學集大成者孟子、理學集大成者朱熹,并稱為“孔孟朱王”。其學術流傳至今,堪稱學界巨擘、“百世之師”。清代名士王士禎稱贊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為“明第一流人物”。
《王陽明家訓》又稱《示憲兒》三字詩,詩文如下:
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悌;學謙恭,循禮儀;節飲食,戒游戲;毋說謊,毋貪利;毋任情,毋斗氣;毋責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惡,是兇類。譬樹果,心是蒂;蒂若壞,果必墜。吾教汝,全在是。汝諦聽,勿輕棄。
這首三言詩,題作《示憲兒》,是王陽明寫給其堂弟王守信的兒子的。作為訓蒙學的教材,其三字經的載體適合小孩子誦讀,音調和諧押韻,讀來朗朗上口,即使兒童不一定字字都懂得很透,也足以啟發其想象,會讓孩子感覺到書有念頭,有學頭,促進他們求知的欲望。因此,王陽明一貫主張用詩教作為蒙學的主要教育手段之一。
這篇家訓的對像憲兒,即王正憲,時年十一歲,正是切須教訓之時。王陽明長年在外任職軍政,隨寄一紙“家訓”以教訓兒子,最為緊要的了,于是便有了這則《示憲兒》的《王陽明家訓》?!妒緫梼骸费院喴赓W,語重心長地告誡子女怎么去做人,如何做個好人,如何學習、持家、立業、養生。《示憲兒》被稱為王陽明家規“三字經”的經典之作,整篇家書,歌謠體式,三字一句,共三十二句,一韻到底,朗朗上口。可以說,《示憲兒》三字詩既是亙古不滅的教育法門,也是另一個角度的陽明心學。
王陽明家訓“重德修身”是它的核心內容。經過“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惡,是兇類”,以道德教化和行為規范講授為主,達到“心化于內,形化于外”,極為直接地針對著本族子弟的實際行為,極為現實,效果明顯。最終結果,也就是“陽明學說”的核心——“致良知”的實現。從“心地”開始,以德行著手,將兒子培養成為“良士”。這個“心地好”便是崇尚“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王陽明家訓,寫于軍旅途中。戰場即生死場,險象環生,間不容發,王陽明卻抽出時間和精力,以平靜懇切的語氣,事無巨細地叮囑家族子侄輩們為人處世、讀書交友的要訣,以及如何避免陋習。實際上,這一篇平易近人的家書,注入了陽明心學的精神內核。王陽明家訓的內容一字一句,全出于誠,用王陽明的說法,寫家訓的念頭就是教育家人致良知,致良知就能??鞓?,??鞓酚帜苄陌玻闶菫槿颂幨?、持家立業的真正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