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簡介
蟬,俗稱知了。生活于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一些分布于沙漠地區的種類,當體溫過熱時,會從背板排出多余的水分,進而達到冷卻及散熱的效果。雄蟬腹部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發出尖銳的聲音。雌蟬不發聲,但腹部有發音器。
蟬在詩詞中的寓意
蟬,古詩詞曲中常見的意象。因其叫聲凄慘,可用來表現凄楚哀婉之情。因其生活習性,可用來表現高潔自喻。
詠蟬三絕
《蟬》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在獄詠蟬》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蟬》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其他描寫蟬的詩句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唐·李商隱《霜月》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清·袁枚《所見》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唐·許渾《咸陽城西樓晚眺》
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宋·楊萬里《初秋行圃》
萬樹鳴蟬隔岸虹,樂游原上有西風——唐·李商隱《樂游原》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唐·李商隱《柳》
竹里繰絲挑網車,青蟬獨噪日光斜——唐·李賀《南園十三首》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唐·王昌齡《塞下曲四首》
秋風發微涼,寒蟬鳴我側——魏晉·曹植《贈白馬王彪·并序》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唐·杜牧《題揚州禪智寺》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唐·劉禹錫《始聞秋風》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漢·佚名《明月皎夜光》
粉娥恨骨不勝衣,映門楚碧蟬聲老——唐·無名氏《秋》
戛戛秋蟬響似箏,聽蟬閑傍柳邊行——宋·徐璣《秋行》
客去波平檻,蟬休露滿枝——唐·李商隱《涼思》
斷柳枯蟬,涼意正滿西州——宋·張炎《聲聲慢·秋高》
柳陰輕漠漠,低鬢蟬釵落——五代·牛嶠《菩薩蠻·玉爐冰簟鴛鴦錦》
正蟬吟敗葉,蛩響衰草,相應喧喧——宋·柳永《戚氏·晚秋天》
庭樹新陰葉未成,玉階人靜一蟬聲——唐·韓偓《夏日》
暮蟬聲盡落斜陽,銀蟾影掛瀟湘——唐·毛文錫《臨江仙·暮蟬聲盡落斜陽》
細雨城蟬噪,殘陽嶠客過——唐·周賀《秋思》
過門無馬跡,滿宅是蟬聲——唐·姚合《閑居》
高樹蟬聲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唐·雍陶《蟬》
金蟬墜,鸞鏡掩休妝——唐·薛昭蘊《小重山·秋到長門秋草黃》
殘蟬度曲,唱徹西園,也感紅怨翠——宋·吳文英《鶯啼序·荷和趙修全韻》
蟬吟秋色樹,鴉噪夕陽沙——唐·杜牧《秋晚江上遣懷》
槐陌蟬聲柳市風,驛樓高倚夕陽東——唐·韋莊《關河道中》
此中冥昧失晝夜,隱幾寂聽無鳴蟬——唐·李白《當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抱葉寒蟬靜,歸來獨鳥遲——唐·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
寒蟬欲報三秋候,寂靜幽居——唐·馮延巳《采桑子·小庭雨過春將盡》
云收飛腳,日祛怒暑,新蟬高柳鳴時——宋·鄱陽護戎女《望海潮·云收飛腳》
人世會少離多,都來名利,似蠅頭蟬翼——宋·范成大《念奴嬌·水鄉霜落》
蟬蛻塵埃外,蝶夢水云鄉——宋·張孝祥《水調歌頭·泛湘江》
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唐·白居易《六月三日夜聞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