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喀什河又叫白玉河,源于漭漭昆侖山,流入塔里木盆地后,與喀拉喀什河匯和成和田河,河流長325公里,有不少支流,流域面積1.45萬平方公里,河里盛產白玉、青玉和墨玉,自古以來是和田出玉的主要河流。
數千年來,玉龍喀什河從未斷過采玉人。玉龍喀什河因藏有和田美玉,從而使這條河流改變了顏色,變換了質地,沉入無數人的夢中。據歷史文獻史記載和出土的文物證明,和田玉至少在3000多年前就被人類撈采使用。
《穆天子傳》、《心海經》等古籍中,都有西王母獻玉和昆侖山產玉的傳說。《史記》中多處有昆侖之玉輸入中原的記載,其中《大宛列傳》中記載漢朝使節張騫的副使曾到和田“窮河源,河源出于闐,多玉石。”這大概是最早正史記載的采玉活動。
水中撈玉、踏玉是玉龍喀什河、喀拉喀什河的一個獨特景觀。玉龍喀什河的源頭是昆侖山,一般說來采玉是講究季節性的,主要是在每年的秋季。昆侖山中有兩條河流,都是靠夏季冰雪融化補給。當夏季氣溫升高,冰雪融化后的流水洶涌澎湃,山上的原生玉礦經風化剝蝕后,玉石碎塊便由洪水攜帶而下,堆積在低山和河床中。秋季河水漸落,掩藏在卵石中的玉石就顯露出來,易于人們發現。
在玉龍喀什河兩岸的挖玉高峰期間,每天有3000~6000臺挖掘機在作業。短短幾年時間里,玉龍喀什河就幾乎被挖了個底朝天。河邊上大小的坑壕縱橫交錯,人工堆積的“大山”隨處可見。到了每年的10月枯水期時,河道兩旁數百米的灘岸就會成為采石場。
隨著玉龍喀什河名氣的日漸增長,慕名而來淘石的瘋狂采挖,導致河中白玉毀滅性減少。同時帶來毀滅性災難的,還有河道周邊破壞的生態環境。周圍的河床由于濫挖濫采,造成植被與河流生態的根本性破壞。因而在玩玉的同時,環境也成了廣大玉友所要思考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