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聽到患者朋友們描述自己腰痛時,有這樣一個特點:“夜間或晨起腰痛,白天活動后有緩解”,這種情況,在我們腰痛人群中是比較多見的,主要是腰背部肌筋膜問題,并非大家所熟知的腰椎間盤突出引發,往往大家都進入了誤區,所以,孔醫生有必要和各位朋友科普這種疼痛的現象。
疼痛區域
若您腰痛時,出現“夜間或晨起腰痛,白天活動后有緩解”的現象,很可能是以下3種疾病引起,不要被核磁共振或CT誤導為腰椎間盤突出,希望大家注意,接下來,我們具體聊一聊這3種疾病。
腰椎間盤突出
這個疾病,大家可能對病名比較熟悉,但還真不知具體是怎么回事?其實,它還有一個大家不知的名字,我們也稱胸腰筋膜功能紊亂或腰背肌筋膜炎。
腰肌勞損,主要是腰部的連接肌肉之間的筋膜出現問題,在這里主要指腰部的胸腰筋膜;如下圖所示,兩條筋膜線交叉的位置區域,就是胸腰筋膜;它連接著您的臀部和上背部、還連接著腹部。
胸腰筋膜
多見于長時間久坐或久站的人群,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腰背部的肌肉和筋膜容易勞損,常表現為腰背部表面緊張、僵硬,有束縛的感覺;腰背部特別容易疲勞,總感覺坐或站一會就覺得腰部酸軟無力。
筋膜炎
筋膜在夜間休息時,容易變得緊張,而在起床時,腰部疼痛會明顯加重,主要和筋膜勞損,其表面的血液循環差有關,遇冷時緊張、縮短;只有在白天,活動一會兒,循環好一些之后,才會慢慢緩解疼痛的癥狀。
下面給予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1.對于腰肌勞損,堅決不可以做的訓練
小燕飛鍛煉
小燕飛主要針對腰背部的肌肉進行強化訓練,越練背部的肌肉、筋膜越緊張、越短縮。試想一下,您若是腰肌勞損,背部的肌肉是不是非常緊張、僵硬呀,就像一塊大石板一樣,硬邦邦的,還要繼續再煉嗎?
2.對于腰肌勞損,推薦以下訓練
上腹肌鍛煉
下腹肌鍛煉
臀大肌鍛煉
骶髂關節紊亂,最容易被大家忽視,它主要是因為您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自己姿勢管理,導致骨盆發生歪斜變化。
腰骶骨盆區域疼痛
骨盆中的骶髂關節(下圖中紅色圈的位置)發生錯位紊亂是比較多見的,比如坐著喜歡蹺二郎腿、站著時兩腿一前一后、肥胖的人群,在骨盆的兩側受力會不均,逐漸就發生錯位;如同吃飯時,牙齒縫里邊粘著一點飯菜一樣,總會不舒服。
骶髂關節
骶髂關節功能紊亂,在診斷上并不是依賴片子,而是根據您的癥狀,夜間或晨起時,腰骶部和臀部出現酸脹痛的癥狀,在專業人員的徒手檢測下判斷時最精準的。
站立往前彎腰,腰窩兩側高低不對稱
當然,要是能拍一張骨盆的X片,專業人員通過看片,兩側的骨頭是否一樣高,閉孔是否一樣大等,來結合徒手檢測判斷是否兩者吻合?當然,一般影像科大夫拍片出報告時,是不會關注這些位置的,所以您拿到的報告單不會描述骨盆內的具體問題。
骨盆精細畫片對比
因為骶髂關節紊亂的方式主要涉及髂骨(6種錯位)、恥骨(8種錯位)、骶骨(6種錯位),每一個人的紊亂錯位的方式都不一樣,在治療上也就不同,所以錯位紊亂均需要專業大夫判斷后,給與手法處理才行,沒有自己可以鍛煉調整回來的說法。
強直性脊柱炎,屬于免疫系統性疾病,多見于青少年。目前對于病因而言,究竟是哪一種具體的原因所致,還尚未十分清楚;一般認為是遺傳的(HLA-B27)和環境因素(感染)的相互作用所致。
中軸關節疼痛
這種疾病主要累及我們的脊柱,最早期多見于骶髂關節;容易被誤診,經常會被考慮其他問題,反復治療后不見好轉,才會往這方面檢查。
強直性脊柱炎一旦發生,最早是累及骶髂關節,往往會表現出骨盆上與下背部之間的骶髂關節區域疼痛比較明顯,經常反復發作與緩解;還有一個癥狀是晨僵,總在早晨起床后會有僵硬感,要活動或溫暖后癥狀才會緩解。
脊柱竹節樣改變
到后期嚴重時,最典型的癥狀是,脊柱由下而上的強直,腰椎前凸的生理曲度消失,甚至有駝背畸形;典型出現關節間的“竹節融合”在一起。
在診斷上,除了對骶髂關節進行CT或X片檢查外,若是懷疑,還得進一步血象檢查才可以明確診斷。
診斷清楚之后,一定要到風濕免疫科具體診治,同時,要是在早期,可以到康復醫學科進行治療,目的是緩解疼痛,延緩后期脊柱椎間關節靈活性。
腰痛的診治,非常復雜,當您出現疼痛時,最好到醫院積極檢查,不要諱疾忌醫。
我是帶您學習健康科普知識的孔醫生,碼字不容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說法,請幫忙點個贊或是點個關注;分享是一種美德,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謝謝轉發!
#健康科普大賽##孝心宣傳月##樂享智慧老年生活#@頭條健康情報局@頭條健康@頭條號@人民好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