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家長都急于求成,甚至揠苗助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將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小朋友進行比較,有的更是礙于面子看到自家的小孩與別人的小孩有差距就會很慌張。趕緊給孩子找各種培訓班、補習班什么的。其實,一般人的智商都很接近在110-120之間,沒有多笨的孩子,只是有些孩子開智早,有些晚。而真正要培養的還是孩子的情商!
情商的高低,可以決定孩子包括智商在內的其他能力是否能夠發揮到最大程度,從而決定一個孩子一生有多大的成就。簡單而言就是孩子的成功=90%情商+10%智商(這里90%的情商包含了愛迪生所說的99%的汗水)。所以,如果你是一個聰明的父母就不應該把眼光盯在孩子的考試分數上,而是放在培養孩子的情商上,讓孩子除了考高分外,還知道為什么要去學東西,怎么學?除了學東西還要做些什么?如何玩耍等等。
情商(EQ)是什么?
對于情商有些家長貌似不太關注,而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智商(IQ)。很多成功人士在開講座的時候,一般都會告訴底下的人,一個的人成功少不了三個Q:IQ、EQ、AQ(抗挫折能力)。情商是根本,智商是關鍵,挫折商是保障。智商我們知道是一個人的智力,那么情商呢?
情商,全稱是情緒智商(EmotionalIntelligence),1991年由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彼得·塞拉維和新罕布什爾大學的瓊·梅耶首創的。在他們之前,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精神狀態》一書中提出,人有“多元智慧”,開啟了情商學說的新智。EQ是相對于IQ而言的,由于教育界對傳統的只重智力的教育觀念不滿,經多年的研究,提出了 EQ這一概念。他們認為,EQ包括準確地覺察、評價和表達情緒的能力;接近并產生情感以促進思維的能力;理解情緒及情緒知識的能力,以及調節情緒以助情緒和智力發展的能力。它主要包括5個方面:認識自身的情緒;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自我激勵的能力;認知他人的情緒;人際關系的管理。
情商EQ實際上是有智力因素參與的個人對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認知、體驗和調控能力。EQ的提出之所以能夠風靡世界,對人們的觀念產生震動,關鍵在于它揭示了傳統教育沒有重視的問題,即堅強的意志、良好的自控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樂觀進取的人格特點等對人成長的影響比智力大,而從小培養這些能力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什么要對孩子進行情商培養?
情商被準確地劃分為九項,它們是:自信心,情緒管理,挫折抵抗,獨立性,責任感,自律,同理心,社會交往,問題解決。事實上,這九項幾乎是孩子從事任何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小到對待他人溫和有禮,完成家庭作業,大到競選擇業,選擇人生伴侶,追求人生幸福。現在科學研究告訴我們:情商的影響力是智商的九倍!
但是,并不是每個孩子從小就具有高規格的情商,從某種程度來說,情商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習得領悟的,形成的一系列的關鍵觀念和技巧。這些觀念和技巧如果能夠得到系統地學習,對于孩子在童年期和未來的表現,就會起到決定性的積極作用,締造一個兒童未來成功和幸福的基礎。因此,培養孩子的情商比把他們放進各種培訓班、補習班要好!
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
根據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兒童的情商培養不可能像成人那樣全面和深入,而應先從最基本的開始,然后再逐步遞進。
第一:認識自己,認識他人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小,對這樣的問題來說不是那么很重要!但是筆者要認真嚴肅地告訴家長們,認識自己,認識他人,不僅僅是大人們世界里才有,小孩子也是如此,而且從小陪養孩子認識自己比長大了對他們說,“認識你自己”是西方一座神廟上的名言,所以你要認識自己呀!
所以,從小就要有意識地告訴他們,他們是誰?名字是什么意思?有幾個玩伴?怎么認識其他孩子等等。客觀地認識自己和認識他人,對孩子的成長發展至關重要!
第二:情感的自我認知,幫助孩子辨識自己的情緒
情商高手的基本功,就是察覺自己的情緒狀態,能很快了解自己的當下情緒。因此父母在這個情況下,應先幫助孩子辨識出現有的情緒狀態:“所以你不開心了?”,“所以你感到委屈了?”。
幫助孩子辨認自己的情緒狀態,會帶來兩個天大的好處。
首先,孩子可以明白,接下來要處理的,是自己的情緒,而不是那個“對方”。也就是說,現在真正該做的,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對方理論,而是應該意識到,真正的困擾是自己的情緒反應,那么隨后該努力的,就是如何調試情緒,做出合適反應。
其次,孩子可以從中學會換位思考的能力。
第三:人際關系的培養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所以父母應該多安排機會,歡迎孩子的玩伴來到家里和孩子一起玩耍,學習,以及共同度過生命中的重要時刻(如生日等)。重視情商的父母親在孩子參加這些團體活動時,該觀察的是,孩子在和別人的互動當中,他是主動和他人說話?還是害羞不開口?當別人跟他說話的時候,他是什么反應?而萬一與他人發生矛盾,他又是如何回應的?
此外,要鼓勵孩子學會分享。有些父母親在孩子的派對中,只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注意力的焦點,而錯失了培養孩子人際關系能力的良機。真正高情商的家長,則會鼓勵孩子去招呼大家,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東西。同時,也別忘了鼓勵孩子主動向他人提供協助,這是團隊協作能力中很重要的一個特質。父母該多鼓勵孩子觀察別人的需求,主動提供幫助,并在之后立刻給予他及時的表揚,如此一來,孩子就能夠培養出團隊意識及協作能力。日后無論對工作還是生活,皆會大有助益。
第四:塑造孩子樂觀的人生觀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只要孩子對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對未來有樂觀的態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這孩子這輩子不會離幸福太遠。樂觀孩子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懂得對事情做正面的思考。
為了幫助孩子學會看到事情的優點面,父母親應常常用正向發問的方式啟發孩子的思考,比如“今天認識的這個新同學,你覺得他有什么優點?”而在碰到挫折時,爸媽不該說:“你今天怎么回事,表現得一塌糊涂。”而該用:“這次可能讓你自己失望了,那你覺得有沒有什么值得肯定的部分呢?”如此一來,孩子就有能力去思索正面的答案,避免了負面情緒的不當干擾,而找到激勵自己的動力。
通過對具體問題的解決或學習,使兒童獲得有關EQ的概念和知識,懂得解決問題的原則,學會處理問題的辦法,以此來逐步培養兒童的情感能力。你也不想要一個高分低能的孩子吧!高智商不一定高情商,不一定會取得很大成功;但高情商的孩子即使沒有天才的智商卻能夠生活的更好,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文章部分觀點來自張怡筠的《變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