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期文人對紫砂的愛好發展成為群體性參與的實踐行為,并形成“熱潮”。紫砂陶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透氣性,文人可以以坯代紙,在開闊面上縱橫捭闔地題詩銘文、作畫篆刻,詩書畫相互輝映。可以這樣說,文人的偏愛賦予了紫砂壺深厚的文化內涵,我們把這種具有文人氣息的紫砂陶稱為“文人紫砂陶”。
宮廷御用紫砂器在乾隆以后逐漸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名家制品(指文人紫砂陶)流入宮廷。可見,文人紫砂壺質樸古雅的風格得到了皇室的認可,基本上取代了風格繁縟華麗的宮廷紫砂器。
嘉道年間的文人紫砂陶簡約古雅,滲透了文人的審美理想和品位追求,與紫砂創始之初的旨趣一致,可以說是文人引導下的紫砂行業的復古之風。
金士衡
乾隆年間宜興人。著重于仿古器及名家作品,造工精巧,以橄欖型為主,為陳鳴遠之后陶藝名家。
鄭寧侯
乾隆年間人。善摹古器,書法亦工,制壺胎薄而堅致、規矩。
徐飛龍
清乾隆時期著名紫砂壺大師,以漢方壺傳世。
清 徐飛龍制大漢方壺
清中 荊溪徐飛龍制爐均釉大漢方壺
清乾隆 徐飛龍制粉彩山水漢方壺
陳蔭千
乾隆時宜興制陶名家,生卒年不可考,善制竹節把壺,現傳世署“陳蔭千制”竹節壺有數把,一般常見為提梁式。
清乾隆 陳蔭千制紫泥竹節提梁壺
陳覲侯
乾隆時期紫砂名家,擅長制作瓶、碗、碟等日常生活用品。《故宮博物院藏宜興紫砂》第248頁有一件宜興窯陳覲侯款凸蓮瓣大碗,與本件大小相仿,形制和惠逸公蓮瓣碗異曲同工。
清乾隆 陳覲侯制紫砂仿古銅花觚
清乾隆 陳覲候制段泥團龍紋萬壽大碗
清乾隆 陳覲候制紫泥雙龍戲珠紋小賞盤 (一對)
潘富鼎
乾隆年間著名紫砂壺藝人,所作多方壺,并承制宮廷御品,但傳世品甚少。
清乾隆 潘富鼎制側角八方大壺
清中期 潘富鼎 泥繪花鳥四方抽角壺
清乾隆 潘富鼎制 彩繪方壺(紫泥加彩)
潘虔榮
顧老考曰:“虔榮,潘姓,字菊軒。名在《宜興縣志》長壽耄耋之列,當地砂藝老輩頗為推重。高熙《茗壺說,贈邵大亨君》一文,亦首提其名。”顧老多方面考證后,具體推算認為,潘虔榮估計出生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并且至少在七十六歲時,尚能搏制佳器。
清乾隆 潘虔榮制萬豐鞠軒款朱泥壺
清乾隆 潘虔榮制紫泥宮燈壺
凌萬興
乾隆時人,制壺多方器,制作嚴謹,技藝高超。
清乾隆 凌萬興制漢方壺
陳曼生
名鴻壽,字子恭,又號老曼、夾谷亭長、胥溪漁隱、恭壽、曼公、曼龔、種輸仙客、種輸道人、翼庵。清乾隆至嘉慶年間人,原籍浙江錢塘,著名金石書畫家,為西泠八家之一。曾任溧陽縣令,喜愛紫砂壺,創制新樣,手繪十八壺式,請楊彭年兄妹制壺,然后由其銘刻書畫裝飾,為時大彬后絕技。曼生壺銘多為幕客江聽香、高爽泉、郭頻迎、查梅史所作,亦有曼生自為之者。凡自刻銘,刀法道逸,每經幕客奏刀或代書者,悉署雙款。由是“字依壺傳,壺隨字貴”,相得益彰,世稱“曼生壺”。
嘉道 楊彭年制 陳曼生銘 棋奩壺
清 楊彭年制 陳曼生為江聽香銘 石銚壺
清道光 陳曼生銘桑連理館仿大彬制款楊彭年制紫泥扁石壺
清嘉慶 楊彭年制、陳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合歡壺
清嘉慶 楊彭年制、陳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井欄壺
清嘉慶 楊彭年制、陳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乳鼎壺
清嘉慶 楊彭年制、陳曼生作銘紫泥扁石壺
清中期 龔心釗舊藏楊彭年制、陳曼生刻香蘅款紫泥粉彩泥百衲壺
清中期 楊彭年制、陳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笠蔭壺
潘大和
清乾隆至嘉慶年間宜興人。善制中壺,壺腹鐫銘曰:“雖有甘芳不如苦茗”。常為文文雅土定制茗壺,泥質堅結,風度妍雅。
汪淮
字小海,一字禺義,清乾隆至嘉慶年間人,原籍安徽休寧。能詩,善書,所制茗壺極精雅,惟傳器不多。
清乾隆 汪淮制 十二因緣壺
葛子厚
清乾隆至道光年間人。繆頌游宜興,子厚為制壺。
清中 葛子厚方梨壺
史維高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制壺藝人。
清乾隆 史維高制加彩山水圖方壺
杜世柏
字參云,號葭軒,清乾隆至嘉慶年間人。原籍上海嘉定。工書法刻繪,所制茗壺周身刻上字款,秀美艷麗,但求遒勁蒼古之風,不落俗套。金石家張燕昌評說:“此必百年來精于刻印者……非有數十年寢饋者不能到也。”
綬馥
清乾隆至嘉慶年間人。善制大壺,工刻繪。雖不見史載,但制作極工,其力作“披云壺”,壺身如三代銅器,胎內指紋歷歷可見。壺腹一面刻盆景松石,頗饒唐寅筆意;另一面刻行書宋詞,有晉唐帖意(見《陽羨砂壺圖考》)。
清 綬馥款雷紋龍頭壺
朱石梅
名堅,號石眉,又號石楳,清嘉慶至道光年間人。原籍浙江紹興。精于鑒賞,擅畫人物花卉,尤善鐵筆,且多巧思。首創砂胎包錫壺,將紫砂與錫、玉工藝相結合,使紫砂壺別開生面。著作有《壺史》一書,久已失傳。
朱石梅為眉壽老人制詩文梅花圖錫壺
朱石梅銘 楊彭年制三鑲玉錫包紫砂壺
清道光 朱石梅刻楊彭年制錫壺
朱石梅刻銘錫制方斗量壺
范述曾
清道光年間人。名廷鎮,字子安,號芷庵,能作花卉草蟲,并書法,俱效惲壽平。范述曾主要藝術活動在乾隆至道光年間,善制錫包紫砂鑲玉壺,選料精良,造型別致。范述曾曾與陳鴻壽、楊彭年合作錫包玉壺,與“西泠八家”中人也多有接觸,與楊彭年齊名。
清道光 范述曾制二泉刻字錫包壺
清道光 范述曾制山水紋錫包壺
范祿曾
清代中期紫砂名家,所制錫包壺善以淺刻歲寒三友及詩文為飾,特色鮮明。
清 二泉款范祿曾制三鑲玉錫包壺
清道光 范祿曾制三鑲錫包壺
楊寶年
又名葆年,字公壽,清嘉慶至道光年間人,系彭年、風年之弟。善制茗壺,擅捏制法,常為陳曼生造壺,所選泥料均為名貴的天青泥,紫檀色中微泛藍,精光內含,溫潤如玉。
邵二泉
清嘉慶至道光年間人。工鐫壺銘,且善制壺。曾為陳曼生造壺。邵景南壺多數請邵二泉刻字。
清 邵二泉制白泥清供圖涼爐
清嘉道·邵二泉刻紫泥南瓜壺
吳月亭
字竹溪,清嘉慶至道光年間人,為楊彭年后輩善雕刻。
清中期 張問陶吳月亭銘竹刻詩文筆筒
邵大亨
清嘉慶至咸豐年間(1796年-1861年)宜興上袁村人。年少而得名獨早,制壺以渾樸勝,玉色晶光,氣韻溫雅,望而知為名手所作。其魚化龍壺,伸縮吐注,靈妙天然(見《宜興陶器概要》)。邵大亨之長,非一式而雅,善仿古,有過之無不及也。其掇壺骨肉亭勻,雅俗供賞,嘴攀勻稱自然,口蓋直而緊,雖傾則無落帽之憂(見《著壺說》)。所制壺蓋內皆有“大享”楷書印,為當時制壺名家代表人物。
邵大亨 德鐘壺
清代嘉慶、道光年間 邵大亨制大亨掇球
清代 邵大亨 掇只
四海茶具館藏
邵大亨 魚化龍
邵友蘭
清道光年間人,是當時的制壺名家之一。善做仿古器型,尤以“配泥精致,質堅如玉”為一絕。藝術風格俊雅精美,式度嚴謹。傳器以光素器為主。
嘉道 邵友蘭制掇球壺
清道光 邵友蘭制紫泥金石文字壺
蔣萬泉
清道光至同治年間(1821年-1874年)宜興人。方壺尤佳,壺流難以仿效。據光緒《宜興縣志》記載:德休“百藝極精,凡茗壺、花盆、杯盤及一切書案陳設器具,色色工致,為一時之冠”。
清 蔣萬泉詩文石瓢壺
吳阿坤
清道光至威豐年間宣興上袁村人。制壺名手,可惜他的作品和事跡后人所知甚少。《宣興縣志》中有:“秒壺聲價今誰重?名手更推吳阿坤”的詩句。
周永福
清道光至同治年間宜興人。學大享法,善制鵝蛋壺。
周永福 扁鼓
清 周永福掇球壺
清中 周永福制紫泥仿鼓壺
蔣德林
字萬全,清道光至同治年間人。無師而藝極精,工摶埴,善制壺、盆、盤、書案陳設等器,制作工整,為一時冠,士林重之。
清 蔣德林制珠頂大壺
吉安
清嘉道間紫砂良工,曾與瞿應紹合作子冶石瓢,蔚為典范。
清道光 吉安制瞿子冶銘石瓢壺
清中期 瞿子冶刻吉安、月壺款紫泥調砂石瓢壺
清中期 瞿子冶銘吉安制詩文竹石圖石瓢壺
瞿應紹
字子治,初號月壺,后改瞿甫,又號老冶、陛春,清嘉慶至道光年間人。原籍上海。工詩詞、尺牘、書畫、篆刻、鑒古,善蘭竹,有“詩書畫三絕”之稱。常制紫砂壺,或請精者制后自作銘文,或繪竹梅鋟于壺上,時人稱為”三絕壺”。瞿自號“壺公”,宜壺之盛,陳曼生后瞿實為第一人(見《前生夢影錄》)。
清 瞿子冶三絶 蘭竹圖石瓢壺
清道光 瞿子冶銘申錫制段泥漢方壺
清中期 瞿子冶刻壺公冶父款紫泥調砂汲直壺
清嘉慶至道光 瞿應紹銘宜興紫砂刻梅花秦權壺
清中期紫砂四大家
惠逸公
清雍正至道光年間人。逸公制壺形式大小與諸色泥質俱備,工巧一類,可與孟臣相伯仲,故世稱『二惠』。孟臣制品渾樸精巧俱備,逸公則長於工巧,而渾樸不遠。逸公書法楷行草書俱備,楷書尤有唐人遺意,而竹刀鋼刀俱備,刻鐫或飛舞或沈著。其壺泥色最奇,小壺亦有佳者,莫若手造大壺之古樸可愛也。
清 惠逸公 朱泥壺
清 惠逸公朱泥虛扁壺
惠逸公 朱泥神燈壺
楊彭年
字二泉,號大鵬,清乾隆至嘉慶年間人,原籍浙江桐鄉。善制茗壺,造型渾樸雅致,精巧玲瓏,且善配泥色。他捏嘴“不用模子,雖隨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陳曼生宰溧陽,聞其名,致之,囑為制壺。曼生自出新意,造仿古式,鐫書畫其上,號“曼生壺”,皆彭年所作,其壺底有“二泉”兩字。故曼生壺多半出自陳曼生、楊彭年之手(見《宜興陶器概要》)。
楊彭年 井欄
清嘉慶 楊彭年制、陳曼生及楊彭年刻紫泥觚棱壺
清中期 楊彭年摹古石泉品定制紫砂合歡壺
清中期·胡小山制楊彭年刻段泥扁圓壺
清中期 楊彭年 三足爐鼎壺
清道光 楊彭年款包錫紫砂梅花壺
清嘉慶 楊彭年 錫包壺
楊鳳年
字玉禽,亦稱楊氏,清嘉慶至道光年間(1796年-1850年)人,系楊彭年之妹,為紫砂工藝史上最早的女名家。制品構思豐富,浮雕精美,其成就可與楊彭年媲美。其代表作“竹段壺”、“風卷葵壺”,形態通真,工藝精巧,均藏于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
清嘉慶 楊鳳年制 風卷葵
華蔭棠于1982年贈予宜興陶瓷博物館
馮彩霞
清嘉慶至道光年間宜興人。是繼楊鳳年后又一位杰出的紫砂女名家。善制工夫壺,大者拳頭,小如雞蛋,指紋腠理隱現,尤為奪目。她曾應邀到廣東南海伍元華家制壺,伍氏的“萬松園壺”和“聽海山館壺”均是其代表作品。彩霞之書頗有歐陽詢之韻,所鐫款字精巧有致。
清 馮彩霞制子冶銘梅花壺 永康制造具輪珠鋪砂壺
清道光 馮彩霞款 水平朱泥壺
清嘉慶道光 馮彩霞制掇球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