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十一)
【青花釉里紅】俗稱“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間用釉里紅加繪紋飾的一種瓷器裝飾手法。
釉里紅是我國的傳統釉下彩裝飾之一,它是用銅作著色劑的色料在坯體上描繪各種紋樣,然后施透明釉經過高溫還原氣氛燒成,在釉里透出紅色的紋樣,故稱“釉里紅”。因燒成合格品很困難,故其產品極為名貴。釉里紅有單獨裝飾的,但大多數與青花相結合在一起進行裝飾而稱為“青花釉里紅”。其特點既有青花的“幽靚雅到致,沉靜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紅的渾厚壯麗,豐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樸實的藝術風格。因此,青花釉里紅瓷成為我國珍貴的品種之一。
據《宋史》記載,我國在宋代已有“紫花坐墩(即釉里紅)的生產,但至今未見有宋代釉里紅產品出土或傳世,就連元代的釉里紅也十分罕見。青花瓷起源于唐代,釉里紅瓷起源于元代,兩者組合為青花釉里紅瓷是元代:根據已發現的文物資料,江西省“至元戊寅”款青花釉里紅器(公元1338年),既是釉里紅器有明確紀年的瓷器,又是青花釉里紅器起源的物證。
釉里紅顏料只有涂布達到一定厚度才能呈紅色,而且一旦呈色,顏色都比較濃,因此它不能產生顏色深淺的層次變化。青花的呈色,類似于水墨畫,隨著顏料涂布厚度的變化,可以產生由淡到濃的各種顏色效果。因此,青花彌補了釉里紅呈色層次變化的不足,而釉里紅則豐富了青花瓷的色彩。從燒成技術上看,要得到好的釉里紅和青花顏色,各自都需要在特定的燒成制度下進行。現在,要將兩種顏料在統一的燒成制度下燒成,必須尋找在同一制度下燒成的釉里紅配方和青花配方。即使在現代的九十年代,用柴窯燒制青花釉里紅瓷,仍然需要熟練的燒窯師傅才能掌握窯爐氣氛,且不能大量生產。而用現代測試手段,用煤氣燒制青花釉里紅瓷,也是在九十年代經過專家科研課題組才完成的項目,且只能小批量生產。
青花釉里紅瓷不僅在工藝上體現它的名貴與成就,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青花釉里紅藝術瓷是素雅與艷麗的和諧統一。它猶如牡丹,葉青花紅,雍容華貴,國色天香。它的色調比重具有廣泛的可變性,或濃汝淡抹,或寫實寫意,都意境深遠,巧奪天工,這正是中國儒、釋、道以及伊斯蘭等各大文化融合的自然體現。
1.【青花釉里紅云龍海瓶】
2.【元青花釉里紅開光貼塑蓋罐】
通高41cm,口徑15.5cm,足徑18.5cm。
罐直口,短頸,溜肩,鼓腹,圈足,砂底無釉。胎體上薄下厚,胎質細膩,青花色彩濃艷,釉里紅略暗。罐蓋頂堆塑坐獅鈕。通體青花釉里紅紋飾。罐蓋繪青花蓮瓣紋、卷草紋、回紋各一周。罐身近口沿處繪青花纏枝花紋、卷草紋各一周。肩部繪下垂如意云頭紋,云頭紋內繪青花水波紋托白蓮,云頭紋之間繪折枝牡丹紋。腹部四面堆塑雙菱形串珠開光,開光內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園景,以釉里紅繪山石、花卉,青花繪花葉,紋飾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飾青花折枝蓮花,與肩部云頭紋相對應。近底處繪卷草紋及變形蓮瓣紋,蓮瓣紋內繪倒垂寶相花紋。罐型豐滿渾厚,紋飾層次鮮明,綜合繪、鏤、塑、貼等多種技法。青花、釉里紅互為襯托,紅、藍交相輝映。造型豐滿渾厚,紋飾層次鮮明,綜合了繪、鏤、塑、模印、貼等多種技法。青花、釉里紅在作品中互為襯托,紅、藍交相輝映,整體形成一種氣度雍容而又花團錦簇的藝術效果。讓我們不得不驚嘆元代瓷藝大師們高超的工藝水準和藝術想象。
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3.【青花釉里紅山水大瓶一對】
4.【元青花釉里紅樓閣式谷倉】
此寶1979年于江西省景德鎮市郊凌氏墓出土。通高29、橫寬20、進深10.3厘米,重3.27千克。谷倉模型。重檐廡殿屋頂,圓柱,琉璃瓦。四面正視,均為四柱三間,紅圓柱,琉璃瓦。倉樓、門均為活動式,可拆卸。四周門廊微塑各種舞蹈、奏樂、侍衛俑共18尊。正面青花書寫對聯一副:“禾黍豐而倉廩實,子孫盛而福祿崇”,橫批“南山寶象莊五谷之倉”。兩側壁釉里紅書寫,左側“凌氏墓用”,右側“五谷倉所”。背面樓層中間以鏤空十字花與前樓相通,以青花書寫159字墓志銘一篇。
屬冥器。此倉之造型,前代未見,后世亦無,是目前僅知唯一存世的重檐廡殿頂谷倉,作為元代瓷器雕塑最高水平的代表作之一,是世之珍品,國之瑰寶。同時,集青白釉、紅釉、青花、釉里紅四種高溫釉(彩)于一器,為目前發現帶紀年的元代青花釉里紅器僅有的兩件,該谷倉為其中一件。此器谷倉冠名,墓志文字豐富,是研究地方歷史、民俗文化的寶貴資料。
藏于江西省博物館。
圖為器物正面。
器物反面。
11.【青花釉里紅“子非魚”瓶】
子非魚:出自莊子《莊子.秋水》。
莊周和惠施在濠水橋上散步。莊子隨口說道:“河里那些魚兒游動得從容自在,它們真是快樂啊!”一旁惠施問道:“你不是魚,怎么會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回答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魚的快樂?”惠施又問道:“我不是你,自然不了解你;但你也不是魚,一定也是不能了解魚的快樂的!”莊子安閑的回答道:“我請求回到談話的開頭,剛才你問我說:‘你是在哪里知道魚是快樂的?’,這說明你是在已經知道我了解魚的快樂的情況下才問我的。那么我來告訴你,我是在濠水的岸邊知道魚是快樂的。”
古人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用的是諧音字,所以就變成了“子非余,焉知余之樂”,意思很平實,人心隔肚皮,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心愿,你不可能完全理解,所以,你的悲傷,你的歡樂都屬于你自己,是別人奪不走要不去的。
16.【青花釉里紅八仙人物碗】“大清道光年制”青篆款說明:碗撇口,弧腹,圈足,口內外飾雙圈弦紋,碗內青花飾祿壽紋,以紅彩繪海水。外壁繪八仙圖,八仙人物生動,以站姿騎于法器或神獸之上,海水翻騰,圈足外飾回紋。青花濃淡相間發色沉穩,釉里紅鮮艷純正。
價格:84000元一只。
17.【青花釉里紅龍紋瓶】
20.【青花釉里紅九龍十八鯉蓮子瓶】高1.4米。
青花釉里紅陶瓷大花瓶,以九龍十八鯉為主要代表,是吉祥如意的象征。青花瓷器為其冠首。古人說:“五彩過于華麗,殊鮮逸氣,而青花則較五彩雋逸。”青花瓷雖然色澤單一,但看來并不覺得單調。在繪瓷藝人的生花妙筆下,濃抹淡施、粗細有致;或刻意求工,層次分明;或寥寥數筆,都使人感到美不可言。龍的尊貴,鯉魚的吉祥。
21.【青花釉里紅團花鋸齒搖鈴尊】
此尊高22.5cm,口徑3.2cm,底徑7.4cm,肩部最大直徑9.6cm,尊口微撇,頸細長,端肩斂腹,淺圈足。器型獨特。通體白釉,釉色純凈光潤,白似含粉,腹部以釉里紅繪古銅鏡紋四枚,器足外周以青花勾有三道弦紋,在其上以釉里紅繪有鋸齒紋,呈色穩定、鮮艷,紋飾疏朗典雅。釉面光潔,內宿經年之谷,如《飲流齋說瓷》所云:“釉之舊者謂之寶光,釉之新者謂之浮光,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者也。但以暗淡無光謂為歷年久遠之證,則大不然,彼佳瓷未有無光者……”實為窯藏之物。底部署有“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青花楷書款。胎體細密堅致。是康熙官窯瓷器中的精品。
由于此類拍品器型罕見,存世量稀少,歷來身價不菲,因此倍受關注,在香港2005年拍賣有同類一件,以1244萬元港幣成交。
22.【青花釉里紅釋迦牟尼坐像】
23.【明青花釉里紅堆塑花卉八棱玉壺春瓶】
高26.2cm;口徑7.7cm;底徑8.2cm。
瓶口外撇,呈八方形,鼓腹,圈足,腹部八棱分別用瓔珞紋裝飾,八面堆塑青花釉里紅花卉紋,自然生動,以青花繪葉,釉里紅繪花,相趣得宜。胎質堅硬,底足施釉。
24.【青花釉里紅象耳尊】
30.【元青花釉里紅浮雕龍紋八棱梅瓶】
高51.5cm;口徑7cm;底徑15cm。
口外折,豐肩,收腹,器通身作八棱形。腹部以釉里紅鋪地,留白處以浮雕飾云龍紋,龍身用青花裝飾。整體造型雄偉挺拔。
估價:800萬。
31.【青花釉里紅三星鼻煙壺】
32.【元青花釉里紅堆塑塔式四靈蓋罐】
高22.5厘米,口徑7.7厘米,底徑6.6厘米。
胎質細膩,青白釉.堆塑飾以釉里紅點綴,造型生動,形象逼真.全器造型奇特,工藝精巧.
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33.【青花釉里紅荷葉洗】
34.【清青花釉里紅折枝花卉紋高足器托】
高:7cm,口徑:6.6cm,足徑:8.6cm。
這件托子無底,上下相通。內壁施白釉,口沿飾回紋,腹部繪倒垂的變體石榴紋和花葉紋。托盤面有梅、蓮、石榴、茶花等4枚折枝花卉紋,托盤的反面也繪飾折枝花卉紋。葉子以青花描繪,花、果用釉里紅表現,釉里紅的呈色有深淺的不同。它的圈足飾貫套如意云裝飾帶。
35.【明宣德青花釉里紅馬】
36.【清青花釉里紅羊枕】
長22cm。羊執造型端正,釉面瑩潤,臥羊通體青花釉里紅繪折枝變形菊花,青枝紅花,色彩襯托柔和,淡雅宜人。
估價:10萬。
37.【清青花釉里紅山水插屏】
繪青花釉里紅山水圖,構圖豐滿,層次分明,青花與釉里紅工藝相結合,繪畫流暢,詩畫結合,意境悠遠。配有雕螭紋紅木框。
成交價:44000.
38.【青花釉里紅雙耳獸足杯】
44.【青花釉里紅魚形壺】
45.【青花釉里紅琮式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