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風光(1300)再游欒川
久聞洛陽欒川的地理風光極其秀美。
引子
這里有很多著名景點,全國旅游界的“欒川模式”有雞冠洞溶洞游,老君山山水游,重渡溝農家游等,區區一個小縣竟能擁有兩個AAAAA級景區、六個AAAA級景區,你能想象出她的美嗎?你就是在冷漠,也難以拒絕它神奇且美麗的誘惑?!
當初聽說欒川的時候,只是知道該縣位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深處,山多地少,人員稀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屬于老少邊窮。沒想到這個偶然的人生機緣,促成了我一次暢游欒川山水的歡樂之旅。
<一>
由于路上堵車,經過了十二個小時六百多公里的路程,天黑前首站來到雞冠洞風景區。雞冠洞位于欒川城西3公里處,風景區內有一山,山中有一洞,山以形
名,洞以山名,故曰"雞冠洞"。節日期間,雞冠洞門前花團錦簇,很是漂亮。雞冠洞風景區屬伏牛山系,屬天然石灰巖溶洞,地質學稱其為“喀斯特巖溶地貌”。據專家考證,她諸多景觀早在六、七億年前就已定形。難怪我們在去景區的路上,看
到介紹雞冠洞的廣告牌上寫著:為了您,她已經等了八億年!
“雞冠洞”是雞冠山腹地天然形成的一個地下石灰巖溶洞,號稱“北國第一洞”。洞深5600米,上下分五層,落差138米。洞內共分八大景區,景點218個。進入洞內,迎面撲來的習習涼風頓時令人神清氣爽,耳畔滴水聲叮咚作響,隨處可見
洞頂、洞壁上的滴答流水。跟隨導游的講解,我們穿越歷史,置身于色彩斑斕的鐘乳石的世界。洞內峰回路轉,曲徑通幽,景觀布局疏密有致,既有平洞,又有直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人驚嘆。在洞里,石花、石瀑、石筍密布,鐘乳石形態萬千、惟妙惟肖,如走獸、如飛禽、如春筍,如石琴,仿佛耳畔響起清脆的琴音,余音裊裊。最令人驚嘆的是“千年一吻”和“一吻千年”兩處景觀,其精致程度,我覺得任何語言的描寫都是蒼白的。
從如夢如幻的仙境走出,感嘆造物主用神奇之手為世人造就了如此美景,歷經百萬年的滴滴流水,滄海桑田,才讓我們有幸暢游于這美輪美奐的境界!天已經黑了,眼前的山體只能看見一個黑魆魆的山影,此時,看著這座毫不起眼的小山,我問友友,你能想象的出那些美侖美奐、渾然天成的鐘乳石就隱藏在這座山的下面嗎?友友回答的很干脆:I can't,因為我不是神仙!呵呵!
<二>
晚上住在了“雞冠洞”附近的一個農家賓館里,說不上差也說不上好,吃住狀況只能說一般,頂多算還湊乎。第二天一早六點起床吃飯,今天上午的目的地是老君山。
老君山坐落在欒川縣南部,又名景室山。據傳老子歸隱修煉于此,這座原先取八百里伏牛山美景集于一室之意的“景室山”被唐太宗李世民欽封為“老君山”后便沿襲至今。目前因老子備受推崇,全國僅“老君山”至少有40多個,可老子歸隱景室山的說法歷來盛行。也是,說這些也沒有多大意思,在華夏大地南北東西都有稱老子歸隱修煉的老君山,至于哪一家是真正的老子修煉地人們也沒有必要去真的計較了。
導游小宋雖然年輕卻是個老江湖了,昨晚她提醒大家:去老君山要乘坐纜車,必須早起,要不人多要排一兩個小時的隊。大家五點半起床吃飯,早早來到纜車處,還好,真的沒有那煩人的一字長龍陣。乘坐景區纜車到達中天門。中天門為牌坊式結構,背靠高山臺階,前為數千平方米的廣場,整個牌坊高約十米的樣子,飛檐斗拱,雕梁畫棟。牌坊前有老子身著黃袍騎青牛的石像擺放于前,有一鼎香爐接受善男信女香火的供奉。來下深呼吸,來不及細細的品味,我們就沿著中天門前的階梯蜿蜒而上。登山臺階的坡度較陡,登五百多級臺階到達救苦殿。殿內供奉的是太乙救苦天尊,傳稱人只要有苦難,在此口誦太乙救苦天尊的稱號,天尊就會下來為人們消災避難,可千百年來殿內一直享受著人間香火的供奉,卻沒有人真正看到過天尊的下凡。沒有在此停留,向左平切,不時上上下下,鉆過一個山洞,眼前的景色剎時漂亮開闊起來。環顧四周高高的山崖,都被一層淡淡的云霧籠罩,天空的藍也顯得異常純凈,在那峰林景觀之間。整個山上披綠掛紅,雄偉氣壯。簡直是一步一景,步移景換,景景如畫,這就是老君山的“十里畫屏”。踏著懸空棧道通往前方,這里山高谷深,犬牙交錯,斧劈刀削,懸崖峭壁,人站在棧道上猶如懸于半空之中,心自戰戰兢兢,抬望眼,峰巒如聚、巨闕壁立。又走了大約一個小時,我們爬上了一座制高點,這里是伏牛山的主峰,也是長江、黃河的分界嶺,號稱“中原屋脊”上面有一小亭,上書一聯:西瞻秦嶺東望龍門百里平川堪躍馬,南極武當北收熊耳群峰勝景似伏牛。稍事休息,繼續前行。高高低低、起起伏伏、九轉曲回過后最終達到山頂的老君廟。老君廟位于兩座山峰之間,兩峰之上是玉皇頂和亮寶臺。從凌駕于峰頂的氣勢、鎏金輝煌的壯觀就足以讓人驚嘆了。老君廟為鐵質建筑,殿里面供奉著老子像,供上山游客到此參拜。據介紹,此廟為北魏時建,鐵椽鐵瓦,金碧輝煌,唐、宋、明、清諸代都把這里尊為道教圣地。“駐足峰巔,放眼四顧,可西瞻秦闕,南望楚地,北眺龍門,東瞰少林”。歷代文人騷客對老君山多有推崇,明代詩人謝榛曾慨嘆老君山之美“兼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廬山之朦朧”。
此時,看著納頭朝拜的善男信女們,凝望那威嚴莊重的尊尊神像,聽著廟宇特有的鐘鳴鼓響,樂聲悠揚,我的心中竟也生出幾分肅穆,極度的清涼似乎已經浸透了我的五臟六腑,朦朧中的我也似乎已經與老君山融為一體,無法分離!
<三>
從老君山下山吃中午飯,飯后直奔重渡溝。重渡溝,之所以得名,相傳這里是東漢光武帝劉秀二渡伊水至此,擺脫王莽追殺并成就帝業而御賜得名的地方。
一進重渡溝景區大門,清湖碧水、溪流淙淙、滿目涌翠的竹林……恍然間來到了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踏出車門,便置身于竹的世界,蒼翠新綠,盡情呼吸清新的空氣,仿佛這里的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都有靈氣;穿過竹林,信步走過小橋,不愧為“北國小江南”。
下午去金雞河景區,景區的第一道景觀是“菩提樹”,導游介紹,這棵樹高30余米,它春開白花,秋結褐果,果可做佛珠,佛祖釋加牟尼就是在菩提樹下修得正果,所以他就成了方圓百里人們供奉的神樹。邊走邊聽導游忽悠,我們一行走在青苔棧道上,很快就到達了重渡溝標志性景觀之一的雨虹瀑布,瀑布自密林山間飛流而下、狂放不羈。導游介紹:因為雨過天晴會從瀑底潭中飛起一條彩虹直向云天而冠名雨虹。再往前走,路漸窄而水漸多。這里的水時而狂放,時而柔美,令人嘆為觀止。由此上行幾百米,來到第二個瀑布-----泄憤崖瀑布。這個瀑布比飛虹要大了許多,水流從數十米的高處飛流直下,發出轟隆隆的聲響,象是人們對憤怒進行的宣泄。此景此名大概也是讓人們在此宣泄掉胸中的憤慨,拋開世間的煩惱,輕裝上陣,樂觀面對人生吧。天已漸黑,下雨路滑,我沒有繼續向上攀爬,相信后邊的景色會很美,只能說遺憾了。
第三天一早,去農耕村,看震天雷瀑布,看滴翠河水簾仙宮。農耕村位于重渡溝滴翠河的盡頭,周邊有重渡溝景區的水簾仙宮瀑布、震天雷瀑布等標志性景點毗鄰,自然風光與人文風貌交相輝映,是重渡溝景區內最閃亮的一處地方。農耕民俗文化村吸取豫西傳統民俗文化之精華,再現20世紀30年代農村風貌,集中濃縮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娛樂方式,并以真實性的操作讓游客觀賞、品味、參與。
大門處向左拐,走大約三百米,震天雷瀑布就在眼前了,震天雷瀑布是重渡溝的三大標志性瀑布之一。長滿綠毯樣青苔的崖上,飛流水花四濺,兩條激流如天河直瀉,其中一條瀉入兩米深井的洞內,又從洞壁的孔子中流出,一彎三折,穿石而下,瀑聲隆隆震天響。故名。
水簾仙宮景點由水簾仙宮瀑布、五彩蓮池、水簾仙宮溶洞三部分組成。水簾仙宮瀑布是重渡溝三大標志性瀑布之一。如果說重渡溝金雞河泄憤崖瀑布是陽剛之美,那么水簾仙宮瀑布則是陰柔之美。您看,長滿像綠色繡球狀青苔的崖上,布滿了長長短短、粗粗細細、斷斷續續的水線,像穿珠的水簾掛在那里……
本來滴翠河景區是一個環線穿越,可是導游怕時間緊影響了回程的時間,只好讓大家看了看兩頭,其間就少了君臣洞、望鹿埡、鹿回頭瀑布、玉如意瀑布。
尾聲
來去匆匆的三日時間,走馬觀花的瀏覽過程,怎能充分領略欒川山水的精深與佳妙?雞冠洞的地理成因,老君山的君山日出,重渡溝的風光極頂等等,都是我所未能感知之處,更何況一年四季千變萬化的自然風光之綺麗,又豈能是幾朝幾夕所能欣賞的?說來也怪,原本印象模糊的欒川,就這么短短三天,這里的一山一水,一溝一石,一草一木,一洞一寺,都是那樣清晰地存儲于我的腦海之中,拂之不動,揮之不去,牢牢地粘貼在我記憶中。
忽然有感想發,遂信口胡謅幾句:
天然溶洞曰雞冠,瑤池仙聚洞中天。滴翠水鄉重渡溝,泉瀑噴涌雉鳥喧。壁立萬仞老君觀,金頂道場聳云端。鳥瞰四野千峰秀,極目八荒天地寬。是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