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與母親之間,應該是世界上最為親密的關系,從十月懷胎,到兩年哺乳,從牙牙學語,到懵懂少年,兒子與母親都在相互陪伴。
兒子不停地成長,母親與兒子之間的相處方式,也應該不停地改變,否則讓兒子心理產生不正向的偏差不說,行為也會有不正的偏向。
很多母親并不知道如何改變自己與兒子的相處,一是因為她們對兒子身心發展的忽視,二是因為自己過于愛兒子,導致自己不愿意直面這個問題。
可是請各位母親注意,改變是必須的,如果不改變的話,那不僅會害了兒子,還會害了自己。
下面我給有這種,“不知如何改變”困擾的母親幾點建議,希望你能從中尋找到適合的方法。
一:要有界限感,盡量減少男孩的“性別困擾”
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母親一定是作為一個重要角色出現的。兒子與母親之間的親密,有時候比夫妻之間更為親密。
可是小孩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模仿能力強,這也是成長的因素,可是與母親在一起時間久了,就有很大的可能去模仿母親的動作,會下意識的認為自己也是女人。
其實在許多心理醫生那里有很多類似的案例,就是男孩在長大之后,有“性別困擾”,覺得自己應該是女孩,有些是因為病理性的,也有一些,就是因為與母親過于親密無間,造成了自己的“性別困擾”。
所以母親與兒子相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界限感”,比如不在兒子面前換衣服,不與兒子一起洗澡,注意盡量不在兒子面前弄太長時間的妝容,以免造成兒子的“性別困擾”,在言行、舉止等方面,往“女性化”發展。
二:母親盡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他還是個孩子”,這句話被很多人深惡痛絕,可是哪一個母親沒有說過這樣的話呢?
我知道母親是愛兒子的,我知道母親做的任何事,都是為了不讓兒子受到傷害,可是這種溺愛式的母愛,真的會傷害孩子。讓本該產生“責任感”的孩子,變得凡事都想藏在母親身后,變成一個“媽寶男”。
婚戀市場上就有這樣一句話“不嫁媽寶男”,原因就是,絕大多數“媽寶男”沒有責任感,一個女人如果嫁給一個沒有“責任感”的男人,是一生的悲劇。
所以,培養兒子的“責任感”,是每一個母親必須要做的事情。
母親可以在兒子面前示弱,讓兒子擔任小小男子漢的身份;在遇到一些困難,或者兒子犯了一些小錯的時候,應當讓兒子自己面對。
這樣一來,兒子就會慢慢地被培養出“責任感”。一個男人可以沒有錢,但是不能沒有“責任感”。
三:在合適的時候,母親要知道放手,培養其獨立能力一切都是為孩子好,這是任何一個母親,都會謹記的一句話。其實絕大多數母親,也都是這樣做的。
但是某些母親會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而不許孩子做任何事,全都幫孩子做。
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母親會站出來;在孩子遇到困擾的時候,母親會一把抓;在孩子遇到任何問題,母親都會勇敢地站在孩子前面,為孩子遮風擋雨。
這種行為的基礎是“母愛”,母親不愿意讓孩子受到一丁點傷害,可是這種方法,卻會傷害孩子。
無論做了什么錯事,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母親都會幫忙,甚至一把抓,孩子怎么會有成長的空間與動力?孩子又怎么學會獨立?脫離母親的懷抱之后,他會遭遇更多的痛苦!
所以,當孩子長大一點之后,聰明的母親,就會適當的放手,在保障孩子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一點一點的嘗試著面對生活中的點滴。
只有這樣做,孩子才會慢慢地獨立,才會逐漸成為一個真正的獨立的人。
四:心理親密,身體遠離,警惕“戀母情結”升溫
“戀母情結”普遍存在于母子之間,只是在兒子成長過程中,會逐漸地將這種情結隱藏在心底,甚至遺忘,這也是大多數男孩的必經之路。
可是某些母親卻不知道及時將自己剝離出兒子的世界,導致兒子的“戀母情結”升溫,給自己以及兒子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困擾。
不少男人,就是因為“戀母情結”嚴重,導致自己尋找另一半的時候極為困難。
所以兒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母親就要主動剝離,要心理上親密,要身體上遠離,讓兒子進入正常的男女關系中去。
而及時地脫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責任感。
其實很多時候,并不是兒子離不開母親,而是母親離不開兒子。那種母子之間的感情,讓母親對兒子難以割舍。表現為只要看不見兒子,就會幻想兒子受傷害等。
所以母子相處時,最重要的就是,母親要及時地掌控與兒子的距離,培養兒子的能力。否則等兒子成人,木已成舟之后,再后悔,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