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傷透了腦筋,為什么自己家的小孩總是不聽話?
尤其是一些親子節目展現出來的可愛乖巧的孩子形象更是讓家長們羨慕不已,很多家長都會發現自己的小孩就是沒有別人家的聽話,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其實,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書寫的精彩要看父母如何引導,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也多數出在家長身上。
為什么你培養不出懂事的孩子,快來看看這3點原因:01 不會與孩子交流有些父母在家里屬于“一言堂”,看起來事無巨細為孩子打算,但從未走入到孩子的內心深處,導致雙方之間的交流帶著隔閡感,無法做到真正平等。而在不了解孩子的時候強行管教,有很大可能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想要糾正錯誤的想法或者是行為,受到的阻礙力度會很強。
因此,家長要嘗試跟孩子做朋友,這樣教育會有說服力。當孩子犯錯誤時,批評點到為止,不要沒完沒了,用一種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良好溝通,和孩子一起討論出一個合理的辦法,要求不要過高,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可以嘗試讓孩子一點一點改正錯誤。
02 不懂得換位思考很多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在表面上看起來十分親密,實際上已經十分脆弱。甚至可能等到某一天孩子忍無可忍突然爆發,父母還不知為何。家長總是自顧自習慣性地批評孩子而從不站在孩子身上考慮問題,看不出孩子在想什么,到最后很多小事積攢發酵,親子關系就會徹底破裂。孩子不說,不代表他沒有想法,其實他心里藏了很多事情,并非是家長看到的那樣天真。
身為家長要考慮孩子是否能承受自己循環反復的情緒與語言,不要只顧及自己,用語言釋放自己的情緒。這種方式只是表面上在教育孩子,卻是在下意識地通過這種方式來緩解自己的焦慮。
03 不會正確管教我有一個朋友,他們家里采取的就是“棍棒教育”,一言不合便是非打即罵,這樣只會得到更差勁的效果,讓不懂事的孩子更加厭惡與家人相處。“以暴制暴”這一舉動不適合用在家庭教育當中,一味地發脾氣,嚇唬孩子不能得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試著與孩子講道理,采取溫和的方式,讓孩子能聽得進去。
很多時候孩子不聽話并非是好事,但有的孩子“不聽話”,則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家長要懂得區分不同之處。另外,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培養聽話、懂事的孩子,不是生產一模一樣的商品,各種差異都要考量到位。千萬不要看到其他人的孩子很出色,就不考慮實際情況要求孩子也必須保持同樣的水平。教養孩子是一件看起來簡單,實際操作卻很困難的事情,可能一個不小心就會讓孩子的人生出現很大的變化。作為家長要在教育孩子這一方面有學問、有講究,懂得循序漸進,避免過于急躁。
要想培養懂事的好孩子,家長應該做到以下5點:01 放下身段不要總是對孩子發號施令,命令孩子“應該這樣”、“應該那樣”,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引導者和輔助者,而非指揮者。
02 耐心傾聽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讓孩子敢于表達自己的情緒,既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孩子的勇氣,也為孩子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03 把教育融入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課堂,家長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人生的道理,某一件事帶給孩子的啟發和震撼就是最好的教育時刻。
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
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用貼近生活、簡單易懂的方式告訴孩子。
04 同孩子做協調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
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與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05 讓孩子去體驗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體會“自食其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