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被譽為群經之首。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和作用。其中的學問自然也是博大精深,很多人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研究,依然只得到其中的皮毛。我們去看任何經典,都要活學活用,掌握到其精神實質,把書讀活了,你就真正明白了其中的大道。如果還能夠用活,那就更加了不起了。
《易經》提示我們,人生中有三大錯誤,是一定不能觸犯的,否則很可能會形成終生的遺憾,一定要引起重視。
第一,德薄而位尊。一個人處于什么樣的位置,擁有多大的權力,責任,義務,擁有多少財富等等,其實都與自己的德行息息相關。因此,你修什么都不如修德,修德就是在打地基,地基打牢了之后,你往上蓋多少層都可以。
如果地基不牢,也即德行不深厚,那么你想要擁有越多,可能自己就越危險,很可能會在頃刻之間,一切都化為烏有,功虧一簣。所以德薄而位尊,其實是一種很危險的情況,自己如果意識到了,那就要趕快修德修福,在德行不夠的情況下,不要去奢求,過分的放大欲望。
第二、智小而謀大。一個人貴有自知之明。自己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本領,別人可以不知道,但是自己一定要清清楚楚。
如果智慧不夠,那就要多學習,多領悟,不斷地深入思考,并且在實踐中反復驗證,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當智慧不夠,能力不足時,就不要夢想著去干一把大的,爭取一勞永逸,這其實就是一種妄想和投機的心理。成功概率很低,而失敗的機會很大。
第三,力小而任重。自身的能力太弱小,但是卻背負著很沉重的負擔,這也是很危險的。因此,凡事要量力而行,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過重的任務,相反,定一個合理的,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小任務,小目標,如此一步一個腳印,不斷的建立信心,不斷的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假以時日,你會發現自己有了很大的進步。
所以凡事都在于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不求過急,不貪過多,一點點地突破自己,你的人生也會有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