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四方軍閥割據,在經過系列的戰爭后,天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三國的熱血戰爭相信很多人都讀過,當然最多的還是從《三國演義》中了解。演義畢竟是小說,里面最為明顯的就是崇尚劉備的忠義,貶低曹操的狡詐,其實他們兩個都是白手起家的英雄,曹操建立的北方勢力是三國勢力中最強的,可惜的是三國并不是曹魏一統天下,而是司馬氏建立的晉。
公元263年,蜀漢政權走到了最后,諸葛亮死后蜀國雖然是抱有天府之國,山川之險,而鄧艾率魏軍繞后進入蜀國,蜀國沒有能力抵抗,堅持伐魏的蜀國滅亡。對于劉備一手建立的蜀國最終滅亡,還是讓很多人都感到相當可惜,畢竟之后三國鼎立的局勢被打破,天下終歸司馬家。
對于蜀國的滅亡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有人認為是諸葛亮的數次北伐都沒有取得實質性的勝利,每每都是在最后草草收場,這嚴重拖垮了偏安西南的蜀國。還有就是劉備最后留下的太子劉禪,登基為帝之后也沒有什么作為,沒有安邦治世之才,僅僅是在高位上等著諸葛亮等人的消息。其實真正導致蜀國滅亡的不只是這幾個為蜀國努力的人,還有一個一直在背后搗亂的太監,他更加是在司馬昭滅蜀之后,知道此人是禍國殃民,立刻下令將他活剮了。
這個太監就是黃皓,黃皓是屬于那種真的該死的太監,他自幼服侍劉禪,公元223年劉禪登基為帝,年僅十七歲。幼主對黃皓還是比較的寵幸,不過由于朝中大事大都是諸葛亮一手在支撐,黃皓也沒有本事去搞什么名堂出來。等到諸葛亮死后,黃皓便開始處處阿諛奉承,一心想著往上爬,不過由于董允對于黃皓這種奸宦是相當的排斥,所以總是會斥責黃皓,黃皓也一直都沒敢惹事。董允死后陳袛接班,而陳袛對于黃皓并不反感,反而是互為表里,之后黃皓便開始有了能力把弄朝政了。
鎮將軍陳袛死后,黃皓開始專秉朝政,他在劉禪面前不斷進讒言,黃皓也是不斷地打壓異己,劉禪的弟弟劉永看不上黃皓,黃皓竟然能讓劉永近十年見不到劉禪。劉禪對于黃皓把弄朝政并不過多在意,往往是聽之任之,后來樊建擔任宰相,姜維對于朝政也不再太多過問,而是開始安心在外領兵,一次姜維上奏給劉禪說黃皓是個大奸宦,應該將他處死。劉禪卻認為黃皓這種太監是個小人物而已,用不著在意的。姜維發覺黃皓的勢力在朝中已經是根深蒂固,姜維也害怕自己被人陷害,便要求外出屯田養兵,都不敢回成都。之后黃皓更加的肆無忌憚,在蜀漢生死存亡上,他都能“指鹿為馬”,姜維一開始發現鐘會在關中治兵,便上書給劉禪要求做好對抗準備,而黃皓卻以鬼神之事蠱惑劉禪,導致朝中很多大臣就連敵人屯兵都不知道。
后來鄧艾功進都城,一切都已經晚了,鄧艾聽說黃皓禍國殃民便要將他收押處死,但是黃皓用重金賄賂鄧艾身邊的人,最后免于一死。但是在陪著劉禪遷往洛陽之后,司馬昭知道黃皓這個大奸宦,立刻下令將他活剝(當然他的死是在演義中寫的,正史中并未記載)。蜀國滅亡雖然有很大定數,不過這個大奸宦是有不可推脫的責任的,而這種大奸宦最后被活剝也算是對得起為蜀漢事業逝去的亡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