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劉備在將死之際于白帝城托孤之時,向諸葛亮交代了不少后事,其中便包括了對于馬謖的安排。劉備認為馬謖的能力有些言過其實,讓諸葛亮今后在關鍵事宜上切不可重用馬謖。然后后來諸葛亮卻在此事上為遵循劉備一言,在北方中讓馬謖去守衛街亭。然而,最終街亭失守,北伐慘敗,最終無功而返。
其實,諸葛亮不僅沒有聽從劉備的建議卻重用了馬謖。另外劉備還囑托諸葛亮要對其手下一名心腹愛將多加重用,然而諸葛亮卻仍然沒有聽從劉備建議,并沒有重用此人,甚至還曾幾次三番對其進行打壓,這人可謂是蜀漢最為憋屈的將領了,他就是魏延。
作為一代英主,劉備一生有不少心腹愛將。除了他最為親厚的結義兄弟關羽、張飛二人,然后便是趙云了。這三人可謂是蜀漢江山的中流砥柱,一生為劉備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可見,劉備在看人這方面還是有獨具慧眼的。此外,在人才濟濟的蜀漢諸多將領中,他還發現了魏延的才能,并將其提拔上來委以重任。
當初劉備入川之時便帶著魏延前往,在與張魯的對戰中,魏延表現十分亮眼。之后在劉備奪取西川之時,魏延又多次戰役中立下累累戰功,被提升為牙門將軍。不久,劉備在漢中之戰取得勝利后便自封為漢中王,此時漢中的門戶急需大將鎮守,劉備也在物色鎮守人選。不少人認為劉備會派張飛前往,出乎意料的是,劉備卻派出了魏延,可見劉備對魏延非常信任了。
劉備對魏延可謂是十分重用,當然,魏延也沒有辜負劉備對她的信任。在魏延鎮守漢中的時候,其表現也證明了他確實能夠擔得起這份責任。據史料中記載,魏延在鎮守漢時就只是用了簡單的措施便確保了漢中十余年的邊疆平靜,那就是在漢中城中設立防御據點,另外采用堅壁清野的作戰策略。最終,無論敵人如何進攻,都得無功而回。
魏延在劉備未死之前可謂是氣運絕佳,更是念著他鎮守漢中頗有功勞,便封他為漢中太守,并擢升為鎮遠將軍。但是當劉備死后,魏延的命運便發生了轉變。在此之后的諸葛亮便一力積極北伐,然后諸葛亮似乎對魏延并不信任,一直沒有重用他。
據小說與影視劇的演繹來看,諸葛亮不重用魏延是因為他腦后有反骨,認為是日后會變節。但這畢竟只是一家之言,哪有什么天生具有反骨之人。諸葛亮不重用魏延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二人很多政見不同,想法各異。
最為突出的事件就是子午谷戰役了,當時魏延提議用五千兵馬奇襲子午谷,直搗曹營。然而諸葛亮卻不認可此種做法,之后諸葛亮用傳統方法北伐,最終卻是落得慘敗收場,如果此時諸葛亮再認可之前的計策,那豈不是很沒面子。
其實對于諸葛亮來講,面子其實是無所謂的,最重要的是擔心因此失去軍中威信。諸葛亮要把控蜀漢全局,即使他在有可能在心里認可魏延也不會表現出來。后來諸葛亮去世,在臨終之前將軍權交給了和魏延不對付的楊儀。這在后世人眼中來看,是諸葛亮想假借楊儀之手除掉魏延。
最終魏延還是被滅三族而處死,劉備如果知道這種結局,是否會對諸葛亮產生質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