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古典章回小說《水滸傳》里的重要英雄形象,在梁山一百零八好漢中排名十三,他姓魯名達,出家后法名智深,又因其天性不喜被拘束且好抱打不平,故又被人稱作“花和尚”。魯智深在上梁山之前是經略府提轄,因救民女金氏而打死當地惡霸鎮關西,為避禍在五臺山文殊院出家為僧;在寺院因酒后鬧事,在智真長老的推薦下攜書信往投汴京大相國寺,在東京相國寺守留菜園期間偶遇林沖并與之結下深厚的友誼,后來在林沖蒙冤受難之際救下林沖,直到后來遇到楊志,與曹正等人奪得二龍山并做頭領,在三山聚義大戰呼延灼后,同其他人一起上了梁山。
座次 13星名 天孤星 綽號 花和尚 原是關西人 職業 經略府提轄、二龍山頭領 使用兵器 禪杖、戒刀 梁山職司 步軍頭領 出場回目 第2回 死亡回目 第119回 善使的兵器 六十二斤水磨鑌鐵禪杖 魯智深的出身及綽號:魯智深,原名魯達,宋渭州經略使種師中帳下提轄官,生得身長八尺、腰闊十圍、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絡腮胡須,為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因三拳打死鎮關西,為避禍出走,后在五臺山文殊院出家為僧,因背上刺有花繡,故此江湖上人送綽號“花和尚”。
魯達的性格特點 (1)愛憎分明,剛爽豪邁,見義勇為,粗中有細,扶危濟困,疾惡如仇:他非常同情關心被當地惡霸鎮關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傾聽完金氏父女的控訴后,主動向金氏父女贈送銀兩,親自保護他們逃離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離虎口后,他才來到鎮關西肉鋪前激怒鄭屠,讓其對自己動手,最終為民除害,這些表現了他扶危濟困、嫉惡如仇的優秀品質。 (2)慷慨大方,重義疏財:與金家父女沒有任何關系,但當傾聽完金家父女的控訴后,馬上主動提出要給金家父女盤纏讓他們回東京,當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銀子覺得不夠時,便向旁邊的李忠求助銀兩,當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兩銀子時,魯達便認為李忠不仗義,將那二兩銀子丟還他。 (3)率直粗獷,勇而有謀,粗中有細:為了保證金氏父女能平安的離開,魯達竟在店門口“坐了兩個時辰”拖住店小二追尋金氏父女的舉動,“約摸金公去得遠了,方才起身。
” 在懲治惡霸鎮關西的時候,不是不問青紅皂白就動手,而是采取先激后打的策略,讓鄭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動手,將他引到街上,當眾質問鄭屠,讓大家了解“拳打鄭屠”是正義的行動,直到后來不慎失手打死鄭屠,他也是隨機應變,遇險不驚:“這廝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走了”……這些都表現了魯達的勇而有謀、粗中有細的性格特點。
魯智深上梁山的緣由:九紋龍史進大鬧史家莊后,為尋師父王進來到渭州,先后巧遇開手師父李忠和提轄魯達。史、魯二人一見如故,相約來酒樓喝酒。正高興間忽隔壁有人啼哭,魯達不快叫來金氏父女,問明愿因,方知金女被本地惡霸鄭屠霸占,魯達大怒,便要去找鄭屠算帳,被史、李二人勸住,三人贈銀兩給金氏父女。次日,魯達先送走金氏父女,后來到狀元橋下找到鄭屠,借故與其動手,三拳將其打死出走,在雁門縣重遇金氏父女,得其婿趙員外引薦上五臺山文殊院剃度為僧,法名智深,因兩次酒后鬧事不容于僧眾,攜智真長老書信往投汴京大相國寺,于路先在桃花村醉打小霸王周通,后與史進重逢火燒瓦罐寺殺死生鐵佛。來到東京后被派往菜園,倒拔垂楊柳,鎮服眾潑皮,演武時遇林沖結為好友,林沖遭陷,魯智深大鬧野豬林救下林沖。后遇楊志,并與曹正等人奪得二龍山。三山聚義大戰呼延灼后,同上梁山。天文石碣位居天孤星,為一百單八將之十三,成為梁山泊步軍頭領。
魯智深的結局:魯智深上梁山后英勇善戰,反對招安。梁山歸順朝庭平定遼國后,魯智深重上五臺山謁見智真長老問詢前途,智真長老曰: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后來,魯智深果然擒得方臘大將夏侯成,并親手抓獲方臘。在回京途中,在杭州恰逢錢塘江潮信大至,魯智深想起長老之言,問明“圓寂”之意,沐浴更衣,焚香打座,圓寂而逝。朝庭因其有擒獲方臘大功,加贈魯智深為義烈照暨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