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頸疼痛,屬于太陽病表證、熱證。表虛者,用桂枝加葛根湯;表實者,用葛根湯。
屬于陽明病里證、熱證。里實者,可用葛根黃芩黃連湯。
手臂疼痛,麻木無力,《金匱要略》稱作“血痹”,屬于少陰病表證、寒證、虛證,用黃芪桂枝五物湯。
案例1: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手臂疼痛
劉某,男,51歲,左肩部至手臂部酸脹疼痛,抓東西無力,夜間尤劇,左手指明顯比右手冷,二便調(diào),舌暗苔膩,脈沉細。患病已經(jīng)有兩個月。
處方:黃芪90克 桂枝10克 赤芍10克 茯苓15克 丹皮10克 桃仁10克 羌活15克 秦艽15克 木瓜15克 蒼術(shù)10克 姜棗各10克 七劑
二診:上方服后,癥狀基本緩解。
按語:黃芪桂枝五物湯之辨證要點在于手臂抓東西無力;用方要點在于重用黃芪,元氣充足,才能推動血行。我常加刺五加30克,助黃芪補氣,加雞血藤30克養(yǎng)血。手臂酸脹,乃為有風(fēng)濕,可以加秦艽、羌活祛風(fēng),蒼術(shù)、木瓜祛濕。血痹的病機是血行不暢,如果有肢冷、舌暗等瘀阻現(xiàn)象,則合用桂枝茯苓丸效果更好
案例2:葛根湯加減治療頸肩疼痛
張某,男,48歲,2007年7月12日就診。患者頸椎疼痛多年,檢查有頸椎骨質(zhì)增生,壓迫神經(jīng)根,現(xiàn)頸部酸脹疼痛,僵硬,手麻,抬舉不便,夜晚尤劇,形寒,怕冷,舌淡苔薄白,脈弦,血壓不高。
處方:葛根80克 桂枝10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10克 生姜10克 紅棗10克 麻黃10克 白芥子10克 羌活10克 秦艽10克 鹿銜草30克 豨薟草30克 雞血藤30克 七劑
二診:服上方后,癥狀大為緩解,加鹿角霜、穿山甲、蜂房為丸長服。多年未發(fā)作。這三味藥有軟堅散結(jié)、消融骨刺的作用。
按語:葛根制劑是治療頸椎病的主方,在雜病中表現(xiàn)為寒證的,多用桂枝加葛根湯、葛根湯;表現(xiàn)為熱證的,用葛根芩連湯。
西醫(yī)對于頸椎病的分類,多分為五型:頸型、神經(jīng)根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jīng)型、脊椎型,可以參看本書慢性疼痛一章的肩頸疼痛一節(jié)。
無論哪一型,從中醫(yī)寒熱兩個角度辨證,以經(jīng)方葛根制劑加減,療效均好,但葛根劑量要大,至少用50克。
本案頸椎局部酸脹、僵硬,屬于頸型;手麻、抬舉不便,神經(jīng)根受壓,屬于神經(jīng)根型,年紀不大,血壓不高,適合于用葛根湯溫通,原方加羌活、秦艽祛風(fēng),白芥子化痰,雞血藤活血,豨薟草、鹿銜草通絡(luò)。后3味藥加入,治療手臂麻木特別有效。如果手臂疼痛劇烈,還可以加蜈蚣、全蝎等止痛。倘若頸椎病日久,已經(jīng)發(fā)生器質(zhì)性改變,則必須在煎劑取得效果后,做成丸劑緩圖。本方加鹿角霜、穿山甲、露蜂房,意在軟堅散結(jié),消融骨刺,有一定作用。
案例3:葛根黃芩黃連湯加減治療頸肩疼痛
尚某,36歲,2011年5月17日就診?;碱^頸肩部酸脹,頭暈昏痛,咽喉不適,心慌失眠,大便偏干,口苦,容易上火,舌瘦而暗紅,薄黃苔,脈細滑。
處方: 葛根80克 黃芩10克 甘草10克 黃連8克 白芍30克 木瓜30克 天麻15克 石斛10克 棗仁30克 炙遠志10克 茯神30克 香附子15克 合歡花10克 七劑
上方服后,癥狀消失。
按語:本案代表了頸椎病的另外兩種類型。從頭頸部酸脹疼痛這一癥狀來看,可以確定為頸椎病。頭暈昏痛,是壓迫了椎動脈,導(dǎo)致頭部供血不足所致,屬于椎動脈型;咽喉不適,心慌失眠,是壓迫了交感神經(jīng),屬于交感神經(jīng)型。這一類頸椎病往往表現(xiàn)為熱證,適合于用葛根黃芩黃連湯加減。其中,香附子、茯神、合歡花調(diào)氣安神,與遠志、棗仁相配,有很好的治療心慌、失眠的作用。特別是合歡花,既可以安神,又可以利咽喉,與石斛相配,能夠起到滋陰降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