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創作的欲望,想通過填詞這種形式表現出來,對于初學者來說,大凡會在選取詞牌上躊躇,即使對于有一定詞學功底的人,也要費些功夫。的確,詞牌的種類繁多,僅《欽定詞譜》記有的詞牌有八百二十六調,二千三百的六體,還不包括一調數名或異調同名等等,要想從中選擇與詞作內容相適合的詞牌,倒也不是一件易事。因此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些有關詞牌的知識。
一、 詞牌的命名
我們常說“倚聲填詞”,這就說明了作詞跟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曲譜的名稱就是詞牌。但現在詞牌的曲譜大都失傳,只能通過研究,我們從古人所流傳下來的詞中,基本上能夠知道詞牌所表達的聲情。因此了解詞牌的命名就尤顯重要。
詞牌的命名大致有四種類型:一是直接沿用樂曲的曲名作為詞牌,是詞牌命名的主要渠道,如六幺、齊天樂、水調歌頭等等;二是取至詞的最初寫作緣起或概括詞的主要內容,這里面大都有一個故事,如雨霖鈴,記述了唐明皇入蜀,行至斜谷,霖雨連綿,心中懷念楊貴妃,于是作此曲;還有阮郎歸、謝秋娘等都如出一轍;三是摘取古詞文或古詩文句。如憶秦娥,取自李白的詞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青玉案取自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等等;四是標明詞的字數或拍數,如十六字令、百字令、十拍子等等。
另外詞牌的命名還有同調異名、異調同名等情況,但與本文論述的內容無關,則不絮言。
二、 如何選擇詞牌
如何選擇詞牌,應首先了解詞牌的大致分類,就字數和篇幅來分:有長調和小令;就情感來分:有豪放和婉約。因此作者在選擇具體的詞牌前,就可有一個粗略地考慮,所以了解長調和小令、豪放和婉約的特點,對于選好詞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小令與長調
對于小令,雖然字數少,卻是易寫難工。故宋人張炎有言:“詞之難于令曲,如詩之難于絕句,不過十數句,一句一字閑不得”。因為小令字數較少,必須在用字遣詞上精雕細刻、言簡意賅,才能語意豐滿、內容充實。在寫小令時,敘事時最好攙雜一兩句景語,寫景時說上一兩句情話,才不至于單薄。小令的結句非常重要,要有不盡之意。唐后主李煜的小令就極具功夫,如二首《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和“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常恨水常東”。其中對景的描述只有只言片語,未作任何渲染鋪排,但仍給人強烈的藝術震撼。另兩首的結句悱惻哀婉,意味連綿無窮。
對于長調,由于字數多,可描寫的內容也多,宜于敘事鋪陳,因此在整體安排上,須得妥貼。所謂整體安排,是指立意命題、結構布局、起句結句、上下過片這些。雖然長調可以描寫的內容比較豐富,但結構上也不能拖沓臃腫,情感上也不須單一,在豪放中見得細膩,在婉約中隱約激揚,這樣才能情致錯綜、和諧。
2.婉約與豪放
明朝人張綹在《詩余圖譜》中說: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詞調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不論婉約與豪放,都可在詞調的聲情中得以辨識。大約可歸納為四個方面:一是根據詞調的首創之作和大多數詞作的內容辨識。
一般來說,首創之作,最能切合音樂曲譜,體現詞調內在的思想感情。如詞牌《憶余杭》,是回憶西湖風景的,因此用它來描寫風景名勝,則十分合適;又如《一斛珠》取之于唐玄宗密賜江妃珍珠一斛,妃不受,且題詩云:“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長門盡日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表達了一種婉轉凄抑的情調。
如果有了創作的欲望,想通過填詞這種形式表現出來,對于初學者來說,大凡會在選取詞牌上躊躇,即使對于有一定詞學功底的人,也要費些功夫。的確,詞牌的種類繁多,僅《欽定詞譜》記有的詞牌有八百二十六調,二千三百的六體,還不包括一調數名或異調同名等等,要想從中選擇與詞作內容相適合的詞牌,倒也不是一件易事。因此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些有關詞牌的知識。
二是從詞牌所從屬的宮調辨識。宋人所作的詞,大多依宮調而填。《中原音韻》中關于宮調有這樣的論述:仙呂宮清新綿邈,南呂宮感嘆傷悲,中呂宮高下閃賺,黃鐘宮富貴纏綿,正宮惆悵悲壯,道宮飄逸清幽,大石風流蘊藉,小石旖旋嫵媚,高平條暢洸漾,般涉拾掇坑塹,歇指急并虛歇,商角調悲傷婉轉,雙調鍵捷激裊,商調凄愴怨慕,角調嗚咽悠揚,宮調曲雅沉重,越調陶寫冷笑。如蝶戀花入小石調,臨江仙入仙呂調等等;
三是根據所用韻部的不同特點和韻角的疏密辨識。韻部的不同,表達的聲情自然也不盡同。如平聲韻和暢舒緩,常表達平和婉轉的情調;上聲韻舒徐徐高亢宜表達清新綿邈、慷慨豪放的情感;去聲韻勁厲沉著,宜表達挹怒幽怨、高亢響亮的感情;入聲韻迫切逋峭,宜于表達清勁迫切、激越峭拔的情志。具體到各韻部,又有不同的特點,可以查看王易的《詞曲史》一文。
四是根據詞調句子長短和字數的奇偶辨識。在大多數情況下,短句節奏急促,多表現激昂悲壯之情,如詞牌滿江紅等;長句節奏緩馳,多表現細弱低回的情感,如千秋歲等。另外奇字句聲情較為諧和,偶字句多用于對仗,則聲情顯得沉頓遲墜。
3.詞牌的聲情
前面主要是說詞牌的一些共性及常識。下面來說單個詞牌所表達的情感內容。其實這方面的內容在網上已有很多的闡述,其中以舍得老師整理收集的最為齊全,綜合大家的,在此作一歸納:
1、漁歌子,又名《漁夫》《漁父樂》《漁夫辭》。唐教坊曲,入黃鐘宮,此調聲情輕快,是多用來寫漁人和漁家生活的曲子。
2、生查子,又名《楚云深》。原唐教坊曲,入雙調。此調音節比較諧婉,多抒怨抑之情。
3、如夢令,又名《憶仙姿》、《宴桃園》、《無夢令》。 入中呂調,此調甜庸,可作一般抒情用。
4、長相思,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吳山青》。入般涉調,此調多用以寫男女相思之情,也可抒寫友情。
5、浣溪沙,又名《浣紗溪》《滿院春》《小庭花》等。入中呂宮或黃鐘宮,此調音節和婉、明快,上半闋情調較急,下半闋便趨緩和。可用來表達各種憂樂不同的思想感情。婉約、豪放兩派詞人都競相采用。
6、訴衷情,又名《一絲風》、《步花間》、《桃花水》、《偶相逢》、《畫樓空》、《漁父家風》。此調入林鐘商,凄愴怨慕,一般多作抒情之用。
7、西江月,又名《步虛詞》、《白蘋香》、《江月令》。此調入中呂宮,聲情甜庸,宜抒一般之情。
8、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賣花聲》《過龍門》。入歇指調、商調,此調音節諧婉,可用來表達各種憂樂不同的思想感情。多作激越凄壯之音。
9、臨江仙,又名《謝新恩》、《雁后歸》、《畫屏春》等。入仙呂調、高平調,此調音節諧婉,聲情掩抑,可用來表達各種憂樂不同的思想感情。
10、鵲橋仙,又名《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入歇指調,此調多詠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事。
11、小重山,又名《小沖山》、《小重山令》。入雙調,聲容極掩抑低佪之致,恰宜表達纏綿悱惻的情感。此調唐人常用以寫宮怨,故其調悲。
12、人月圓,又名《青衫濕》。此調入黃鐘宮,婉轉纏綿,多詠元宵節。
13、桃園遇故人,又名《虞美人影》。入雙調,此調多用來詠友情。
14、蝶戀花,又名《鳳棲梧》、《鵲踏枝》。入小石調或商調,以表達低佪掩抑、哽咽幽怨感情為多。
15、漁家傲,又名《吳門柳》《添字者》等。入般涉調,音節拗怒,情緒緊張迫促,適宜于表達兀傲凄壯的爽朗襟懷。
16、祝英臺近,又名《月底修簫譜》《祝英臺》《祝英臺令》《燕鶯語》《寶釵分》。入越調,此調宛轉凄抑,聲容剛柔相濟,適宜表達抑塞磊落的幽咽情調。
17、洞仙歌,又名《洞仙歌令》、《羽仙歌》、《洞仙詞》、《洞中仙》、《洞仙歌慢》。此調兼入中呂、仙呂、般涉三調,音節舒徐,極駘宕搖曳之致。
18、滿江紅,又名《上江紅》《念良游》《傷春曲》。入仙呂調,此調格調沉郁激昂,宜抒發激烈慷慨之情,此調用入聲韻者居多,沉郁激昂,前人用以發抒懷抱。
19、水調歌頭,又名《凱歌》《元會曲》《臺城游》。此調入中呂調。唐人水調凄涼怨慕、聲韻悲切;宋人水調昂揚酣暢、豪放瀟灑。 所詠有:吊古、登覽、贈別、慶賀、感時傷世等。
20、揚州慢。此調入中呂宮,悲涼掩抑,凄咽低沉,哀怨無端,特顯纏綿凄抑情調。
21、念奴嬌,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此調入大石調,復道調宮,又高宮大石調,音節高亢拗怒,聲情激壯,多以抒發慷慨豪放之情。也是一個笛子曲。
22、解語花。入林鐘羽,此調婉麗,宜抒情。
23、高陽臺,又名《慶春澤》。入商調,此調情調低沉,只適合表現哀怨心情。
24、水龍吟,又名《龍吟曲》、《小樓連苑》。入越調,此調本為聲調激越的笛子曲。故氣勢雄渾,宜寫慷慨激昂之情。
25、齊天樂,又名《臺城路》《如此江山》。入正宮,此調音調高雋,最宜于寫秋景。
26、雨霖鈴,又名《雨霖鈴慢》。入雙調,此調極為哀怨,有激越悲涼、感懷凄切之情。
27、望海潮。此調入仙呂調,宜作懷古詞
28、沁園春,又名《壽星明》。入般涉調或中呂調,此調格局恢弘,宜于鋪敘,抒發壯闊豪邁襟懷。
29、賀新郎,又名《乳燕飛》《賀新涼》《貂裘換酒》《金縷歌》《金縷曲》《唱金縷》《金縷詞》《金縷衣》。入南呂宮,此調用入聲韻時,則氣激昂豪壯,宜于表達慷慨激昂、豪邁雄壯的英雄情感;用上、去聲韻時,則沉郁悲涼。
30、蘭陵王。此調入越調犯正宮,音節拗怒,聲情激越,適宜表達蒼涼激越的情調。
31、南浦。入中呂宮,此調高亢歡樂,不適于表達清涼悲傷的送別之情。
32、壽樓春。此調節奏舒緩,聲情低抑,凄切悠遠,適于抒發纏綿哀怨的悼亡之情,不適宜祝壽賀年。
33、千秋歲。入歇指調、仙呂調,此調悲傷感抑,不適合祝壽喜慶。
34、河傅,又名《河轉》《月照梨花》《怨王孫》。入南呂宮、仙呂調,此調悲切,原系隋煬帝時開運河河工之曲。
35、金人捧露盤,又名《銅人捧露盤引》《上西平》《西平曲》。入越調,此調蒼涼激楚。
36、釵頭鳳,又名《折紅英》。入中呂宮,此調音節拗怒,聲情凄緊,宜表達顯示一種情急調苦的姿態。
37、凄涼犯,又名《凄涼調》《瑞鶴仙影》。為仙呂犯商調,不宜用于祝賀之詞。
38、劍器近。此調屬中呂宮、黃鐘宮,音節低徊掩抑。
39、西吳曲。入越調,此調蒼涼激楚。
40、摸魚兒,又名《買陂塘》、《邁陂塘》、《雙蕖怨》等。入中呂調,情調低徊掩抑、欲吞還吐,適宜表現蒼涼郁勃與幽咽情緒。
41、菩薩蠻,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此調入中呂宮或中呂調,情調由緊促轉低沉。
42、天仙子。此調入歇指調、中呂調、仙呂調,情急調苦,傷春傷別。
43、曲玉管。此調入大石調,宜抒寫羈旅中的懷舊傷離情緒。
44、青玉案,又名《橫塘路》、《西湖路》。入雙調,適宜表達低佪掩抑、哽咽幽怨感情。
45、卜算子,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此調入歇指調、南呂宮,婉曲哀怨而略帶幾分激切。
46、南鄉子,又名《好離鄉》、《蕉葉怨》。此調入中呂宮、黃鐘宮,音節流美,適宜抒寫纏綿低抑情調,多詠江南風物而得名。
47、阮郎歸,又名《醉桃源》、《醉桃園》、《碧桃春》。此調入南呂宮,情調較低沉,宜適抒寫纏綿低抑情調。使人感到情急調苦,凄婉欲絕。
48、鶯啼序,又名《豐樂樓》。入商調,凄涼悲蒼,宜寫傷春傷別之情。
49、一斛珠,又名《醉落魄》、《怨春風》、《章臺月》等。此調入中呂調,婉轉凄抑,不宜表達壯烈豪邁之志。
50、風入松,又名《遠橫山》《風入松慢》。此調入林鐘商,音節輕柔婉轉、掩抑低徊,適宜表達和婉情調。
51、憶舊游。此調入越調,情調掩抑低沉,適宜于曼聲低唱。
52、何滿子。此調入雙調,哀歌憤懣,悲涼凄怨的哀曲。
53、調笑令,又名《古調笑》、《宮中調笑》、《調嘯詞》、《轉應曲》、《三臺令》等。此調入雙調,音節婉轉相應,情調迫促,多為又歌又舞的筵席上的勸酒曲。
54、最高樓,又名《醉高歌》。入中呂宮、正宮,此調輕松流美,漸開元人散曲先河。
55、點絳唇,又名《點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萬年春》。此調入仙呂調。多用于男女相會,描寫感情。
56、一剪梅,又名《臘梅香》。此調入南呂宮,聲情低抑。
57、鷓鴣天,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入正平調,音節諧婉,可用來表達各種憂樂不同的思想感情。
58、暗香,又名《紅情》。入仙呂宮,此調音節和婉,古人多以詠梅。
59、木蘭花慢。此調入南呂、高平調,和諧婉轉,宜于寫纏綿悱惻之情。
60、六州歌頭。入大石調,句式短促,音節繁密多變,有步步緊逼、意切情激之感,宜表達慷慨悲歌怒斥強敵,抒發豪壯奔放之情。
61、江城子,又名《江神子》、《水晶簾》、《村意遠》。入雙調或高平調,音節流美。上緊促而下沉咽。
62、霓裳中序第一。屬商調,音節閑雅。
63、八聲甘州,又名《甘州》、《瀟瀟雨》。屬仙呂調、中呂調,搖筋轉骨,剛柔相濟,最使人蕩氣回腸。
64、六丑。入中呂調,音節之美,欲斷還連,千回百折,而又一氣貫注,搖筋轉骨,極諸變態。
65、破陣子,又名十拍子。入林鐘商,此調為軍樂,適合抒發激昂雄壯情緒。
66、永遇樂,又名《消息》。入歇指調,本調音節抑揚、氣勢雄壯,宜于抒發慷慨豪壯之情。
67、好事近,又名《釣船笛》《倚秋千》《翠圓枝》。入仙呂宮,聲情拗峭挺勁,適宜表達“孤標聳立”和激越不平的情調。
68、清平樂,又名《清平樂令》《憶蘿花》《醉東風》等。入大石調或越調,上片感情拗怒,下片轉為和婉,有纏綿不盡之致,是短調中最為美聽的。
69、風流子。入大石調,此調壯闊豪邁,顯示寬宏器宇和雍容氣度。
69、更漏子,又名《付金釵》《獨倚樓》。入大石調、商調、林鐘商調,音節和婉。本詠“更漏”之事,多詠夜間相思。
70、滿庭芳,又名《鎖陽臺》、《滿庭霜》、《瀟湘夜雨》等。此調屬中呂宮,音節低抑凄涼,適宜表達綿邈婉轉的情感。
71、鳳凰臺上憶吹簫,又名《憶吹簫》。入仙呂調,和諧婉約,輕柔婉轉,宜表達纏綿情緒。
72、定風波,又名《定風流》、《定風波令》、《醉瓊枝》。入雙調、林鐘商,感情細膩,宜表現細膩婉約之情調。
73、憶江南,又名《江南好》、《春去也》、《望江南》、《望江樓》、《夢江口》、《夢江南》、《望江梅》等。入南呂宮。音節流麗諧婉,用來表達不同的思想情感。
74、踏莎行,又名《柳長春》、《喜朝天》、《踏雪行》等。入中呂宮,常以描景抒情,多為愁別。
75、采桑子,又名《羅敷媚》、《丑奴兒》等。入羽調或雙調或太簇角,此調流暢輕巧、深蘊含蓄,宜用于以景抒情。
76、減字木蘭花,又名《木蘭花》《玉樓春》《偷聲木蘭花》《木蘭花慢》。入林鐘商或仙呂調,章節優美而多變化,詞人多喜用此。
77、山花子,又名《攤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入中呂宮或黃鐘宮,宜描寫細膩、纏綿悱惻的情感。
77、山花子,又名《攤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入中呂宮或黃鐘宮,宜描寫細膩、纏綿悱惻的情感。
78、太常引,又名《太清引》《臘前梅》。入仙呂宮,此調適于輕悠內容,亦可適于婉約、淡淡的幽怨。遣字不需太重、太猛。可有波瀾,但無需大浪。
79、醉花陰,又名《九日》。入黃鐘官,多用于表達悱惻纏綿的情感。
80、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入中呂宮、黃鐘宮、中呂調,此詞章節頓挫,平仄韻遞換,見感情起伏。
81、玉樓春,又名《玉樓春令》、《西湖曲》、《惜春容》、《歸朝歡令》、《春曉曲》。入大石調,宜由景入情,抒發凄婉的情致。
82、桂枝香,又名《疏簾淡月》。入仙呂,本調音節高亢拗怒,宜表雄壯豪放情懷。
83、南歌子,又名《南柯子》《風蝶令》《十愛詞》《水晶簾》《望秦川》。入仙呂宮,音節流美,由舒徐漸趨急促,顯得搖曳生姿,有馀音裊裊、纏綿不盡之致。
84、搗練子,又名《深院月》《夜如年》《杵聲奇》《搗練子令》。入雙調,多為懷念征夫之作。
85、少年游,又名《少年游令》《小闌干》《玉臘梅枝》。入林鐘商調,音節諧婉,情調激越,聲容迫切凄厲。
86、謁金門,又名《垂楊碧》《花自落、》《楊花落》。入雙調,宜表達激切緊促的思想感情。
87、御街行,又名《孤雁兒》。入雙調,整體拗怒多于和諧,顯示著心胸開闊、英姿颯爽的蒼莽氣度,便是用來抒寫兒女柔情,也絕不至流于軟媚。
88、長亭怨慢。入中呂宮,音節清勁峭折,搖曳生姿。
89、疏影,又名《綠意》《解佩環》。入仙呂宮,此調音節和婉,古人多以詠梅。
90、夜半樂,又名《還京樂》。入中呂調,格局開展,偉岸奇麗,中段雍容不迫,后段聲拍促數。柳永用來抒寫羈旅行役之感。
91、烏夜啼,又名《相見歡》、《秋夜月》、《上西樓》。入南呂宮,音節激越凄怨。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激發民族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