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禪元Yoga之路
嬰兒式,因酷似母體內(nèi)的嬰兒得名,屬于修復性、放松式的瑜伽體式,能舒緩身體,靜養(yǎng)身心。
雙膝著地,記得我剛開始習練瑜伽時,第一次聽見老師說:跪在地板上/墊子上的口令時, 當時一愣,跪下!?跪著?個人更喜歡跪立口令該為:“雙膝著地”更溫暖一些
大腳趾相觸,坐骨坐在腳跟上,雙膝分開約與髖同寬、大腳趾背部,是我們肝經(jīng)的起點大敦穴所在之處,大腳趾相觸,更有利于調(diào)理肝腎,疏肝行氣,我們在很多的瑜伽體式中都有用手指勾住大腳趾的習練方法,感嘆人類的文明與智慧是不分區(qū)域與時空的,瑜伽與璀璨的中醫(yī)經(jīng)絡理論巧妙的結合,瑜伽博大精深,修習之路任重而道遠。
呼氣:將身體放在兩腿之間,展開骶骨舒展于骨盆后側(cè),有的同學可能會疑惑,看不見自己的骶骨展開而如何做到舒展于骨盤后側(cè)?無論是看得見還是看不見的,都要有意識,將覺知帶到我們需要練習的地方,兩側(cè)髖部向內(nèi)收帶向肚臍,讓身體舒適的依偎在大腿的內(nèi)側(cè),若髖部比較寬的習練者,可以有意識的在此感受一髖部變窄,內(nèi)收的感覺,延展尾骨使它遠離骨盆的后端,同時將頭部后側(cè)上提并遠離脖頸后側(cè)。
雙手沿著身體兩側(cè)躺在地板上,嬰兒式是一個非常舒適放松的體式。很多同學在做嬰兒式的時候手仍然伸的直直的,手臂是緊張的,應去感受,我們的手臂是躺在上面,關鍵詞‘‘躺’’,多么生動的勾略出嬰兒式的舒適與放松。
掌心向上,讓肩膀前側(cè)釋放在地板上,感受肩膀前側(cè)的重量通過你的后背拉著肩胛骨向后展開(在練習中經(jīng)常老師會提醒肩胛骨內(nèi)收,像兩扇門一樣回收到后背,而在嬰兒式中我們要充分地感受肩胛骨借用肩膀前側(cè)互拉的力量,向后向下展開,此刻你的肩胛骨是舒展于后背的)。
嬰兒式是一個休息放松的體式,因為身體很舒適的依偎在大腿上。初學者可以用嬰兒式來品嘗一下身體深度前屈的感覺,在這個體式中停留1到3分鐘,起身退出時,首先先延展身體前側(cè),隨著下一次吸氣,此處引用Helen老師在“Day Day Up瑜伽英語挑戰(zhàn)營“的點評:一個體式停留了5個呼吸,或時間稍長1到3分鐘,比較注意口令的瑜伽老師,當你不知道你的學員此刻是在吸氣或呼氣時,應要給習練者一個緩沖呼吸的時間,隨著下一次吸氣/呼氣。。。
在尾骨向下向內(nèi)壓向骨盆的同時,從尾骨處慢慢抬起身體,嬰兒式有的老師習慣提示先抬起你的頭部再慢慢的起身。這是一個不是很恰當?shù)目诹睿瑧尅按箨P節(jié)帶動小關節(jié)“,先讓尾骨向下向內(nèi)壓向骨盆,再從尾骨處慢慢起身退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