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體共生,并能互相產生良好影響的微生物只有細菌,我們將這類對人體有益的細菌稱為益生菌(Probiotics)。國際營養學界普遍認為,益生菌可以直接作為食品添加劑服用,以維持腸道菌叢的平衡。目前,形形色色的“益生菌”類保健品正在風靡整個世界,同時益生菌項目業已成為國際上的熱門研究課題。
益生菌是活性微生物,定植于人體腸道、生殖系統內,能產生確切健康功效,從而改善宿主微生態平衡、對腸道和全身各系統發揮有益作用。人體內有益的細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放線菌、酵母菌等。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強大的產品主要是以上各類微生物組成的復合活性益生菌,廣泛應用于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領域。
現在,國外已經開發出大量益生菌保健產品。其中包括含益生菌的酸牛奶、酸乳酪、酸豆奶,以及含多種益生菌的口服液、片劑、膠囊、粉末劑、抑菌噴劑等等。但國內對益生菌的認知度還不是很強,這使得益生菌的產品線應用還不是很廣泛,因為存活率就是一大生產難題和技術瓶頸。
益生菌分類:①乳桿菌類:如嗜酸乳桿菌、干酪乳桿菌、詹氏乳桿菌、拉曼乳桿菌等;②雙歧桿菌類:如長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卵形雙歧桿菌、嗜熱雙歧桿菌等;③革蘭氏陽性球菌:如糞鏈球菌、乳球菌、中介鏈球菌等;④酵母菌與酶:一些酵母菌與酶亦可歸入益生菌的范疇。
益生菌不足的危害:
如果益生菌不足,體內菌群失去平衡,比如菌種間比例就會發生大幅變化或者超出正常數值,此時一系列病癥就會隨之而來,常出現腹瀉、過敏、胃口不佳、疲倦、免疫力低、容易感染等表現,人體的健康就會亮紅燈,而這時適當添加益生菌,協助體內菌群平衡才能讓人重現健康狀態。例如兒童,由于自身免疫系統發育尚未成熟,母傳抗體在出生后逐漸消失,在出生后最初六年都處于易感期,這段時間胃腸功能、免疫功能不完善,機體抵抗力較弱,很容易出現消化功能紊亂,腸吸收不良及感染性疾病等。這些情況不但阻礙了兒童的體格生長和發育,也會影響智力認知的發育、情感社交能力的正常發育。
補充益生菌的好處:
益生菌在歐美發達國家,早已是家喻戶曉的健康衛士。相較藥物而言,優質益生菌能在無任何副作用前提下,防治嬰幼兒腹瀉、便秘、濕疹等常見疾病。增強中老年的胃腸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還具有延年益壽的功能效。所以,近年來益生菌受到越來越多國內大健康產業的重視和青睞,益生菌市場亦處于迅猛發展狀態。
益生菌的功效:
1.緩解乳糖不耐癥狀:益生菌能夠幫助攝入腸道的營養物質快速消化,可分泌消化乳糖的乳糖酶,將乳糖分解成乳酸,減輕乳糖不耐癥狀。嗜酸乳桿菌是這方面的代表菌株。
2.產生多種營養物質:益生菌(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能產生各種維生素(維生素B1,B2,B6及維生素K)、煙酸(尼克酸)、葉酸、泛酸等,還能抑制某些維生素分解菌,來保證維生素的供應。同時,能產生短鏈脂肪酸、抗氧化劑、氨基酸等等,對骨骼成長和心腦血管系統的健康有重要作用。此外,雙歧桿菌還能夠幫助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氨。
3.幫助營養物質消化:益生菌在胃腸道內可產生消化酶,這些酶可幫助人體更好地消化所攝入的食品,促進食品中營養成分的吸收。
4.抵抗有害細菌感染:益生菌定植于腸道粘膜時,能生成生物屏障來阻止病原微生物的定殖,競爭性抑制有害菌的滋生(與有害菌競爭生存空間和營養資源),產生殺滅有害菌的化學物質(過氧化氫,有機酸,細菌素,游離脂肪酸等),遏制和清除有害菌產生毒素,阻止有害菌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和對身體造成傷害。
5.改善腸道微生態:益生菌進入人體腸道后,通過生長和代謝作用來促進腸道中細菌群的正常化,抑制腸道內腐敗物質產生,保持腸道機能正常。
6.增強機體免疫力:益生菌能刺激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增強腸道免疫球蛋白分泌,改善腸道免疫屏障功能。
7.降低血清膽固醇:益生菌能調節利用內源性代謝產物,加速短鏈脂肪酸代謝。服用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的生物制劑,能夠使膽固醇轉化成人體不會吸收的糞甾醇類物質,來達到降低血清膽固醇的目的。
8.緩解過敏癥狀:過敏是由于人體免疫功能失調和不平衡所致的現象,當過敏體質的人群受到外來物質或生物體刺激時,免疫系統就會產生過多免疫球蛋白,釋放出一種叫組織胺的物質,從而引發過敏癥狀。益生菌能調節體內免疫球蛋白抗體,從而能有效緩解過敏癥狀。
9.防治高血壓:乳酸菌產生的某些物質具有減低血壓的功效,有的益生菌能特意分解乳蛋白,產生多種酶和活性多肽,具有顯著降壓作用。
10.預防和抑制癌癥:益生菌能夠抑制腸道中某些致癌物質的活性,如尿素,硝基還原酶,偶氮還原酶等,這些酶能參與腸道中致癌物質生成;益生菌除了能夠提高巨噬細胞的活性,防止腫瘤生長之外,還能抑制有害細菌,降低致癌率。
11.預防女性陰道感染:益生菌能起到酸化泌尿生殖道的功效,通過降低陰道內PH值來抑制有害細菌的生長,并通過與有害細菌爭奪生存空間和資源來遏制有害細菌的滋生,阻止生殖系統感染(陰道感染)。
12.防治腹瀉和便秘:益生菌能夠有效預防細菌性腸炎、痢疾、腹瀉等疾病,對長期慢性中老年便秘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13.防治胃潰瘍:有一部分益生菌有抗胃酸的功效,益生菌依附在胃壁上皮細胞表面,通過代謝活動來抑制幽門螺桿菌生長,預防胃潰瘍發生。
14.其他疾病:人體許多健康問題都是由體內菌群失衡引起,糾正腸道微生態平衡可以實現治療的目的。現已證實,益生菌可有效地治療腸道綜合癥、呼吸道感染、結締組織病、自身免疫失調等臨床病癥。
益生菌的差異性:
所有益生菌都是按屬、種、株三個層次劃分的,益生菌的功效是以“菌株”為準的。益生菌許多令人驚奇的功效是由菌株決定的,不同的功效高度依賴于“菌株的特定性”。也就是說某個特定的益生菌株具有某種明確的功能,但并不意味著其他同種益生菌的不同菌株也必定有同樣或相似的功能。例如,經過多年科學研究證實,某些特種菌株的特定配方對于緩解某些健康問題如腸道綜合癥、過敏、呼吸道感染等有著預防和緩解的功效,例如含脆弱擬桿菌bf-839活性的制劑更能幫助修復因致病菌感染造成的生殖系統疾病。再例如雙歧桿菌DN173010具有對消化系統的改善作用,但并不意味著所有的雙歧桿菌都具有一樣的功效。
菌種存活數量:
益生菌是一個適合在低溫環境下生存的菌種,益生菌類保健食品必須冷藏運輸。此外,益生菌類保健食品不提倡以液態形式生產,因為益生菌怕水,益生菌在液態情況下存活非常難,存活率非常低。益生菌只有活的、有足夠數量,并對宿主有益的微生物菌種才能稱之為益生菌。
益生菌的活性是關鍵:
人體的消化道環境很復雜,在經過胃酸、膽汁等環境后依然能存活的菌株才能到達大腸發揮其功效,至少有100萬個到達腸道才有效。例如,我國乳酸菌標準明確規定酸奶中活菌的數量要達到每毫升100萬個,否則就不能保證最終到達大腸的活菌量也就無法保證功效。
1.益生菌產品:市面上益生菌產品主要包括含益生菌的酸奶、酸奶酪、酸豆奶,以及口服液、片劑、膠囊、粉末劑等,最方便的當算是飲品類。
2.益生菌保存:益生菌產品必須低溫冷藏保存,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中活性益生菌的數量。一般保質期在1個月內,冷藏溫度控制在2-10℃左右,建議放入冰箱保鮮層,在冷藏條件下取出后直接食用,避免高溫加熱,因為當溫度超過60℃時益生菌會進入衰亡階段。益生菌的活性隨著溫度升高而提升,并進入發酵過程,長時間常溫保存或在溫度太高、或直射光下保存,容易造成產品口味變化,效果受影響。
3.益生菌食品飲用量:一般來說每天喝1瓶約100ml,以每瓶100億個活性乳酸菌計活性,乳酸菌飲品就足以滿足人體所需。
4.最佳飲用時間:最佳食用時間為飯后。因為有食物中和胃酸,更有利于活菌順利到達腸道發揮作用,所以飯后飲用效果更佳。
5.慎用人群:胃酸過多的人、胃腸道手術后的病人、腸道屏障嚴重受損的病人、心內膜炎和重癥胰腺炎患者不宜多喝益生菌酸奶,最好事先咨詢醫生。
6.適用范圍:一般出生3個月后,即可開始逐漸補充一些含有益生菌的乳制品。對于孕期容易產生便秘等問題的孕婦來說,補充益生菌也是非常有幫助的,且一般隨著年齡增加腸內有害菌增多,所以成年人及老年人更需要補充益生菌。主要包括:免疫力低下的兒童、腹瀉或便秘人群、腸道菌群失調的人群、接受化療或放療的腫瘤患者、肝硬化和腹腔炎患者、腸炎患者、消化不良者、乳糖不耐受(牛奶過敏)者、中老年人。
益生菌飲料如何選擇
1.品種選擇:含益生菌的酸奶和配方奶、含乳酸菌的飲料均可以選用。在健康狀態下,平時可多選擇含益生菌的奶制品作為零食,但注意要買新鮮低溫保存的酸奶。
2.飲用量:健康狀態下,一天不要超過2瓶,如果生病的情況下,要咨詢醫生是否可以喝。
3.要選優質益生菌:要選擇“安全、高活性、有著經臨床驗證的功效”的益生菌。
4.有針對自己的體質:益生菌的功效具有“高度的菌株特定性”,不同菌種、不同菌株、不同的供應商、不同的菌株配比都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功效。因此,我們選擇益生菌也應該根據不同的功能需要來選擇適合我們自己的益生菌產品。
5.年齡分段:不同的年齡階段,需要不同的營養。例如0-6歲嬰幼兒童是一生中的窗口期,也屬于“免疫不全期”。在此階段,通過補充益生菌維持腸道菌群平衡,保持益生菌的優勢地位,對嬰幼兒童健康影響極大。分年齡段定制的益生菌產品,更能貼合不同年齡段的具體需要。
6.看活菌量:益生菌粉中起作用的是嗜酸乳桿菌、乳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干酪乳桿菌等益生菌,而且只有活著的菌群才有活性,才能起到調理腸道、提高免疫的功效。有的益生菌株不能經受胃酸(強酸環境)和腸液(堿性環境)的腐蝕,結果吃進的益生菌不能活著到結腸,更談不上繁殖了,吃了也是白吃。所以要保證益生菌的存活率只有活菌才能發揮功效,我們沒有必要補充一些益生菌的尸體進去。此外,不同的活菌數量也能決定功效,市面上從30萬、50萬、100萬、50億、120億、300億活菌數含量的益生菌,但人體攝入數量不是越高越好,要根據廠家安全指示正確攝入。
7.益生菌的載體:益生菌的載體最好是片劑、膠囊和粉末。但飲料最為方便。
8.注意反應:服用或飲用益生菌制品后,要留意觀察人體的反應,畢竟是外部添加的細菌不同體質人群的適應能力不同,某些體質的人群可能會有些免疫反應。
益生菌產品爭議:
首先,益生菌制品中是否真的含有活的益生菌,還要讓細菌一直保持必要的活性,這并非輕易可以做到,需要有良好的質量控制和儲存條件的。有機構曾經對市場上55種益生菌產品(包括25種乳制品和30種粉劑)做了調查,發現三分之一以上不含有活細菌,而只有13%含有標簽上所說的那種益生菌。
其次,益生菌是否能夠安然無恙地到達結腸。這要經過兩關,第一關是胃,胃液的強酸性和所含的消化酶能夠殺死、消化掉大多數細菌。第二關是小腸那里的膽汁酸和消化酶,也會對細菌造成破壞,而且由于小腸的環境是堿性的,那些不怕胃酸的細菌到了小腸可能就適應不了了。英國里丁大學的研究人員曾經模擬胃、腸的環境對益生菌的生存能力進行測試,發現乳桿菌能抗胃酸卻難以抗小腸環境,而雙歧桿菌則倒了過來。
最后,是否能對結腸的菌群平衡產生影響呢,一杯酸奶或一份益生菌制劑所含的細菌數大約是幾億個,聽上去似乎不少,但是腸道內的細菌總數有上百萬億個,一比較就顯得微不足道了。而且益生菌產品只含有一種或幾種細菌,而腸道細菌的種類多達幾百種,要讓數量如此少的幾種益生菌去影響數量如此巨大、種類如此復雜的菌群平衡是非常困難的。英國里丁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體外模擬大腸菌群環境加入益生菌后發現它們對大腸細菌的總量毫無影響。實驗發現,益生菌即使能順利抵達大腸,也不一定能在那里生存、繁衍下來。當人們服用益生菌產品時,能在糞便中檢測到該種益生菌,但是一旦停止服用就檢測不到了,說明益生菌并沒能在體內繁衍,當然就更不能去改變體內的菌群狀況。這說明,有些人可以將服用的益生菌保留在腸道內,但有些只能穿腸而過,最后進入糞便,排出體外。但也有學者認為,糞菌群和膜菌群的效果是不同的,只要益生菌進入腸道,就會影響營養素的分解和代謝。
總之,和其他保健品一樣,有關益生菌產品的保健、醫療效果的種種宣傳,基本上只是出于一種美好的設想。如何正確選用益生菌產品,并不像喝飲料那么簡單,而是依然需要得到更加專業的指導。益生菌選擇,是一門科學的技術活,如果你不太了解的話,不妨你就喝喝酸奶,那樣即使益生菌沒用,酸奶本身至少還有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