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皇帝都是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很多老百姓一輩子都不會見到皇帝一面,哪個皇帝勤政愛民,哪個昏庸無能,一直都是人們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人物。我國的封建帝制從秦始皇稱帝到清朝溥儀退位結束,總共經歷了2132年,先后出現了494位皇帝,但要從這些皇帝中選出能成為“大帝”的恐怕就這五位了。
第一位:秦始皇嬴政。秦始皇排在第一位,沒有人會提出異議,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一統六國,建立了統一的大秦帝國,結束了自東周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實現了多家大一統。秦始皇在中央創建皇帝制度,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筑萬里長城,修筑靈渠,溝通水系。
第二位:漢武帝劉徹。漢武帝劉徹是西漢的第七位皇帝,他對內加強中央集權,設置刺史制度,獨尊儒術,建立年號。對外北擊匈奴,南攻百越,東并朝鮮,西開絲綢之路,是我國封建歷史上第一個發展高峰,雄才大略一度成為他的專用詞。有一句話是對他最好的評價“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
第三位:隋煬帝楊廣。隋煬帝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很多人認為他是一個暴君,但是他這個“暴君”是對于當時的社會而言的,他開創的兩大壯舉對后世影響深遠,一是開創科舉制度,廢除九品中正制,自東晉以來,當官都是由門閥士族把持的,科舉制度的創立結束東晉以來寒門士子不能入朝為官的詬病,科舉制度在中國實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對中國以至東亞、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隋唐以后中國的社會結構、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舉的影響。再就是修建京杭大運河,大運河的修建溝通了五大水系,加強樂經濟、文化的南北交流,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第四位: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虛懷納諫,提倡節儉,注重農桑,興修水利。對外滅東突厥,征服高昌、高句麗,被稱為“天可汗”。大唐進入全盛時期,史稱“貞觀之治”。
第五位:清圣祖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期間,挫鰲拜,平三藩,收臺灣,抗沙俄,親征葛爾丹,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康熙帝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學者尊為“千古一帝”。
你們心中的“大帝”是誰呢?歡迎大家的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