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酸升高是因嘌呤代謝紊亂或者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疾病,并可進一步發展成為痛風,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態勢,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
方法與步驟
尿酸的生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兩類酶的參與:促進尿酸合成的酶與抑制尿酸合成的酶,由于某些因素導致部分酶活性異常,尿酸代謝相應就會產生異常?;蛘哂捎?/span>某些因素導致腎臟排泄尿酸發生障礙,尿酸在血液里集聚,也會產生高尿酸血癥。
高尿酸血癥的發生機制比較復雜,但是總體看來是長期不良生活方式所致的代謝障礙疾病,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應該從全局著眼,而不是糾結于某個環節。有研究表明,高血尿酸與肥胖、血脂異常等代謝綜合征可能有著共同的發病基礎。瘦素(Leptin)、脂聯素(Adiponectin)及抵抗素(Resistin)參與血脂代謝紊亂的病理機制,且與血壓等代謝綜合征指標密切相關,尤其是Leptin表現出與尿酸(SUA)的直接相關,同時表現出與性別、體質指數(BMI)等的直接相關,Adiponectin及Resistin也通過血脂、血壓等因素表現出與血尿酸的相關。
思路決定出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不可能通過某個環節的干擾就會得以解決,未來的研究方向以及一些臨床的實踐非常有必要在這個思想指導之下進行。對于肥胖、痛風、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飲食干預及中醫治療方法迫切需要深入展開,進行基礎理論及臨床應用研究。合理飲食,各種營養素的均衡攝入,促進體內營養素的正常代謝,不造成肝臟或腎臟的代謝負擔;保證高尿酸血癥與肥胖人群適宜的體重和能量的攝入;適當增加乳類等高鈣食品的攝入;提高對膳食纖維的認識;發揮堿性食品的積極作用等。
近年來應用中藥、食品及天然植物治療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報道越來越多。浙江大學一個研究課題組發現,部分青梅提取物具有顯著的抗痛風功效。青梅(梅果、梅核)中含有較多的酚類和黃酮類化合物,對黃嘌呤氧化酶(XO)表現出較強的抑制作用。實驗中發現尿酸性腎病大鼠病變的肝臟和腎臟組織有顯著改善,并可有效改善關節炎癥。
還有一項新的成果發表于中華中醫藥學會系列期刊《求醫問藥》2011年第九卷第十一期:
由浙江省中醫研究所進行的“東北雌性紅蘿卜(抗風紅)”抗痛風作用研究于2011年七月正式完成。研究表明:
⑴對于酵母加腺嘌呤誘導的高血尿酸大鼠模型以30g/kg給于四周后,其降尿酸效果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給于六周后,15g/kg的劑量其降尿酸效果也有高度統計學意義,說明“東北雌性紅蘿卜—抗風紅”對鼠模型于血尿酸升高引起的痛風具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⑵酵母加腺嘌呤誘導高尿酸大時因為肝腎功能損害常會引起大鼠的死亡,實驗過程中發現“東北雌性紅蘿卜—抗風紅”能減少這種死亡。其具體機理需進一步研究。
好多植物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活性,研究和開發防治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膳食補充劑、保健食品、醫藥中間體和天然藥物前景廣闊,理論和實踐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