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算跟大家說說影響我很大的兩個人,一位是我祖母,一位是我母親。我小時候住在鄉下,家里有個小小的百草園種植各種草藥,奶奶和媽媽都是特別愛花的人,也有綠手指,媽媽曾經把一支梅花的樹枝種活,養成一株年年盛開,暗香飄送的梅花樹,還有親友家養不成的蘭花,在媽媽細心調養下也能開出芬芳的花。
奶奶用種花的心得來養育我們這些孫輩,奶奶常說,人就像花一樣,需要陽光澆水和施肥,有施肥的花就開得又肥又大,所以在不同的節氣,奶奶就會精心準備各種食膳,夏季有健脾除濕的四神湯,清熱的綠豆湯,仙草湯,冬季有當歸補血湯,米糕,烏棗雞等等美味的食物。
從小我常常偷聽大人跟來家里的客人聊天的內容,似懂非懂的留在心里,在需要的時候,這些記憶就會自然跑出來,譬如媽媽常說婦女疾病,常用四物湯加減,這句話在臨床上給我很大的指導。
上個月去參加好朋友的別墅新居落成, 遇到了朋友的小舅媽向我求醫問藥。小舅媽幾年前婦科開刀后,腹痛纏綿不愈,還有出血的情況,當時西醫建議再開一次刀,把沒愈合的傷口重新切除再縫合,還是醫學院學生的我,判斷是氣血兩虛,氣虛不能固攝故血出,以八珍湯扶正,另加烏藥及延胡索暖宮理氣止痛,據小舅媽說,藥很靈,吃了7天后,就好了,也沒再找西醫開刀。
今次小舅媽看到我,訴說近半年月經兩三個月才來一次,本來也沒打算治療,但最近小肚子疼的厲害,乏力,看到光頭暈,有時嚴重到不能走路,晚上精神比較好,手足心熱,晚上睡不好,每天5點就起床,不能再入睡,感覺到人特別不舒服。小菀醫生心想,這不就是溫經湯證嗎?
即仲景《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問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里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干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唇口干燥,故知之。當以溫經湯主之。”
當下詢問小舅媽,這個病可以醫,但藥很貴,大概要600-700一個星期,小舅媽說可以治病救命,沒問題,即與小舅媽溫經湯原方,隨后隨證加減兩次。共三次,小舅媽感覺身體特別舒服!
溫經湯由吳茱萸、麥冬、當歸、芍藥、川芎、人參、桂枝、阿膠、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等藥組成,方中溫清補消并用,但以溫經補養為主,配合少量寒涼藥,能使全方溫而不燥、剛柔相濟,以成溫養化瘀之劑。
溫經湯實在是婦女之友,如果以種花來比喻,溫經湯就是女人的花肥,臨床上,小菀醫生用溫經湯治療過卵巢早衰的閉經,氣血兩虛的月經提前,月經量過大,經期過久,宮寒的痛經等都有很好的療效!
文章上圖中的梔子花,兩年前因為買了其他盆栽,感染了一種蟲害,家里保姆建議把梔子花丟了,以免其他植物遭殃。秉承長輩愛花的心性,舍不得把花丟了,于是我一片一片把葉子上的蟲子蟲卵都清除干凈,又用廚余做成的有機肥料埋在花盆里。連續兩年的花季,被救活了的梔子花,以滿樹的花苞花朵,及滿室的芬芳,仿佛在回報我的知遇之情。
相關精彩文章回顧
外治法,“頃刻間”還你一個“王大陸”(顳頜關節炎1例)
要不,您也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