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講“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目前距秋糧豐收越來越近,這段時間是秋糧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災害多發易發期,臺風“三連擊”東北糧倉,大片農作物倒伏,受災損失慘重。那么,今年的糧食價格走勢如何?未來我國的糧食供應還穩定嗎?農戶能增收嗎?
臺風過后,玉米倒伏嚴重
多因素引發糧價波動 目前糧價穩中上漲
受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災和國際食品價格波動等影響,上半年我國糧食市場的運行經歷了周期性的波動,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特別是小麥、大米、大豆、玉米等主要口糧的價格變化牽動著廣大消費者和糧農的心。
小麥價格曾出現兩次階段性上漲。加之前期因疫情沖擊,物流受阻,部分地區、個別品牌的大米一度出現上漲。尤其是四五月份,國內玉米市場價格飆升,創近5年以來新高。大豆價格更是一路走高。
來自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我國稻米、小麥以及玉米三種糧食,在集貿市場的均價是122.4元/每百斤,環比漲0.2%,同比漲1.7%。
不過,進入8月份,國產大豆價格回調,以弱勢下跌為主,8月末較月初價格下跌2.35%。整體而言,糧食價格穩中上漲。
秋糧豐收有基礎 市場供應有保障
據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介紹,初步預計,今年秋糧面積12.84億畝,增加了500多萬畝。從地區來看,除個別地區外,秋糧大省像黑龍江、吉林、山東、河南等主產省作物的長勢都是這幾年中較好的一年。
手中有糧,心里不慌。據農業農村部消息,目前全國稻谷、小麥庫存水平大體相當于城鄉居民一年的消費量,玉米庫存雖然消化較快,但市場供給是穩定的,不需恐慌。
穩產穩價促增收 智能農機助力糧食安全
種糧是天下大事,如今在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補貼等多項惠農政策的扶持下,農戶種植糧食的效益更好,實惠更多,種糧的積極性也比過去提高很多。
珠海羽人農業無人機,每臺最高享21200元購機補貼
農業無人機等智能裝備,正在保障糧食安全中發揮著越來越關鍵的作用,構成了我國糧食生產的穩定基礎。如今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市場糧食供應充足,價格穩定,越來越多農戶提高了收入,國家的糧食安全底線也守得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