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我國糧食大豐收、大進口、價格恢復性大上漲的大背景下,作為國人的第一大口糧品種的稻谷最低收購價2021年是什么走向,成為新年伊始廣大農民十分關心的問題。
按照最近幾年的慣例,國家公布稻谷最低收購價的時間均在春節前后。'一年之計在于春',在2021年特殊年份里,農民期盼的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公布時間為期不遠了。
對于2021年稻谷最低收購價走向,引導農民持續發展稻谷生產、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或將成為'大概率'事情。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國家領導人在會議上強調:'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要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和加強種糧農民補貼,提升收儲調控能力,堅持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擴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險范圍。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實行黨政同責,'米袋子'省長要負責,書記也要負責。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
2020年12月30日,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在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上表示:'十四五'時期糧食產量要實現穩中有增,確保年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農業農村部將積極推動適當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
從國家和主管農業的部委來看,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的政策指向非常明確。
過去的2020年,我國大多數品種糧食市場價格恢復性上漲。
先是玉米市場價格強勁恢復性上漲,到2020年底,最高價格已經上漲至每市斤(下同)1.35元,比上年同期上漲了4毛錢;后是大豆價格上漲,到2020年底最高突破3元,比上年同期上漲1.25元;在玉米、大豆市場價格上漲的帶動下,普通小麥價格也達到1.25元,中晚秈稻達到1.40元以上,分別比最低收購價上漲一毛三分多錢。
與往年不同的,是在2020年大多數糧食品種市場價格上漲中,粳稻價格,特別是我國第一大產糧大省黑龍江的粳稻不溫不火。
作為中國最大的糧倉,黑龍江連續10年糧食總產量居全國第一位,其中稻谷(粳稻)產量占全國的近13%。但是,2020年新產粳稻上市之后,黑龍江粳稻價格低于最低收購價。
為了保護種糧農民利益,國家分別于2020年11月12日起在黑龍江省內符合條件的相關地區啟動2020年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隨后黑龍江省糧食局公布了第一批黑龍江省2020年最低收購稻谷委托收儲資格庫點名單。但是,黑龍江一些地區粳稻市場價格依然低迷,12月25日,黑龍江省糧食局公布了第二批最低收購價稻谷收儲庫點。
從上述情況看,市場信號表明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勢在必行。
保證'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近年來,我國主要口糧小麥、稻谷雖然達到100%自給。但是,2020年糧食市場價格的劇烈變動,有可能導致農民糧食種植結構的大調整。
沿襲2020年的大趨勢,玉米、大豆市場價格的上漲勢頭依然存在。在這樣的新形勢下,農民勢必調整種植結構,縮減稻谷種植面積,而擴大玉米、大豆種植面積。
從最近5年糧食種植面積看,即使在2016年國家進行玉米去庫存的格局下,玉米仍然超過稻谷的種植面積。2018年、2019年、2020年玉米的種植面積分別比稻谷多1194萬畝、1159萬噸、1118萬畝。
現階段我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具有土地承包權、經營權。種植什么農作物,種植多少,各級政府只能夠引導,而不能夠強行下達指令性計劃。因此,引導農民按照國家的需要調整種植結構,作為市場'風向標'最低收購價價格十分重要。在這種情況之下,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顯得尤為迫切。